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形态学提出了多尺度遥感图像分割方法。首先使用面积形态学算子处理原始图像,构造不同尺度下的遥感图像;然后提取多波段遥感图像梯度,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多波段信息;再在不同尺度的图像上使用区域标记方法提取标记,作为分水岭分割算法的生长点;最后使用分水岭分割实现对遥感图像的多尺度分割。该方法在Matlab中予以编程实现,并将其应用于江苏省海安SPOT影像中,实现对图像不同尺度的分割,能够有效提取出多波段遥感图像中不同尺度下的地物。  相似文献   
102.
隧洞工程弹性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及量测优化布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远国  沈成武 《岩土力学》2010,31(11):3604-3612
探讨依据完备的量测信息开展弹性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及量测的优化布置,对于指导岩土工程反演实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利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方法和一般弹性理论,推导出任意形状隧洞的位移、应力解析表达式,基于隧洞围岩位移、应力的解析解,依据参数可辨识条件和量测优化布置的最灵敏原则,探讨了地下隧洞工程弹性反演参数的可辨识性及测点优化布置,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依据完备的量测信息开展弹性反分析,只要测点布置方式适当、反演参数满足相应的限定条件,可同时惟一辨识出5个参数P、Q、M、E、μ。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受隧洞形状复杂性的影响,随着隧洞复杂性的提高,参数可同时惟一辨识需满足的限制条件大为减少,对测点布置方式的要求也会降低。工程实践中,为避免量测数据的少量误差导致反演计算结果的大幅度波动,测点(线)应根据最灵敏原则优化选择各反演参数的灵敏系数最大的测点(线)组合进行量测布置。  相似文献   
103.
张渊  佘振宝  李俊锋 《世界地质》2001,20(3):267-271
研究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选金矿石的特点,采用复合处理剂湿法预处理-提金新方法使吉林白山地区微细浸染型难选金矿石选金回收率由27%-57%提高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104.
叙述了采用流动注射在线泡塑富集分离、分光光度联用技术快速测定金矿石中微量金的方法.建立了两条工作曲线:其一校正曲线范围为 0.1~1.0 μg/mL,进样频率22 N/h,浓集效率25,检出限2.2×10-8 g/mL;其二校正曲线范围为1.0~9.0 μg/mL,进样频率44 N/h,浓集效率13,检出限1.6×10 -7 g/mL.系统分散系数为3.78,对国家标准管理样GBW(E)-070014平行11次测定,RSD 为1.29%,对所得结果进行t检验,置信度95%时,无系统误差存在.  相似文献   
105.
山东胶莱盆地位于胶东地区的胶北隆起区和胶南造山带之间,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叠置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合带部位,它的周边被深断裂所围限和控制,因此属于一个断陷盆地。自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胶莱盆地经历了初始拉张、强烈拉张、稳定扩张和萎缩消亡的几个构造演化阶段。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生代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郯—庐断裂带的强烈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胶莱盆地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对胶北隆起区的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中的控矿构造的时空演化、矿液上侵驱动转移、成矿热动力、成矿流体和金属来源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6.
佘燕  郑府相  杨军 《贵州气象》2006,30(Z1):67-69
从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及主要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阐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柴西新生代沉积源区及盆地热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西岔沟剖面10件新生代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析和年龄-温度热演化史的模拟,研究了柴西新生代碎屑沉积岩源区及盆地的热历史.磷灰石样品大多未退火,来自不同的物源区.裂变径迹颗粒年龄分组显示,盆地经历了23.5,29.6,35.8 Ma 3次构造热事件;沉积物源区在42.0~40.5,39.0-37.5,14.0-11.5,6.0~4.5 Ma 发生了明显的构造活动,源区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特别是12 Ma左右的构造活动,导致下油砂山组顶部物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40.5~39.0,16~14,11.5~6.0 Ma沉积物的源区发生了明显的升降运动,导致剥蚀速率加快;平均围限径迹长度为9.4~11.7μm.总体来看,干柴沟地区及周缘山系在37~15 Ma近22 Ma的地质时期内一直比较稳定,30 Ma左右的热事件在盆地或周缘山系都有较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8.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造山带及其岩浆作用研究的主要进展。造山带流变学结构与造山热和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年轻的山带往往存在地壳根,但古老的山带地壳根是否存在,取决于造山带的热状态和榴辉岩化的强度,只有缺乏流体和冷的造山带才保留有地壳根,例如古生代的南乌拉尔山和北美前寒武纪的南Trans-Hudson造山带。造山带的伸展塌陷往往伴随着幔源岩浆底侵、地壳软化、隆升和强烈岩浆作用。由于地幔浮力和造山热的作用,一些山带具有高的海拔和薄而热的地壳,属于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研究表明,这些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是建立在以前形成的热的、软化了的弧后区内。中国昆仑—秦岭—大别造山系北缘,古生代时期发育了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带,而南缘发育了相近时代的与弧后伸展有关的双峰式岩浆带,构成古生代双岩浆带。该造山系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就是在南缘的古生代弧后岩浆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该双岩浆带提供了造山热控制复合造山作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9.
全波场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波场地震勘探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全新的勘探理念,它包括全波场采集和全波场处理等各方面.本文首先描述了全波场地震勘探的特点,然后从观测系统设计、对采集设备要求及布置方式、矢量滤波、各向异性速度分析以及各向异性成像等方面介绍了其与常规3D地震勘探的差异,说明了全波场勘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有关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方面的信息问题,将引起地震勘探技术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利用大范围的震后GPS数据和黏弹性球形地球位错理论,定量研究了日本M_W9.0地震周边地区地幔黏滞性结构的垂向变化.首先结合陆地和海底的GPS观测数据,以及基于球形地球位错理论格林函数和贝叶斯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发现其最大错动量高达59m.然后在均一地幔黏滞性结构的假设前提下,确定了震源周边地区地幔黏滞因子的最优解,发现依据该地幔黏滞因子获得的理论远场震后位移和GPS观测结果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高达0.81cm,不能解释远场观测结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震中周边地区地幔黏滞性结构沿垂向方向进行分层,建立了一个随深度变化的地幔黏滞性构造模型,然后综合利用远近场的GPS数据对该地区地幔黏滞因子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震源周边地区岩石圈弹性层厚度最优解为40km,40~220km深度的地幔黏滞因子最优解为6×10~(18)Pa·s,220~670km深度之间的地幔黏滞因子最优解为1.5×10~(19)Pa·s.上述地幔黏滞性构造使远场的均方根误差降为0.12cm,仅为利用均一地幔黏滞性构造所得均方根误差值的15%,大大提高了远场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观测值和模拟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析表明,近场震后形变数据主要约束浅层的地幔黏滞性结构,而远场震后形变数据主要约束深部的地幔黏滞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