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测绘学   340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516篇
地质学   1573篇
海洋学   34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31.
Although the Tibetan Plateau is widely thought as a potential dust source to the atmosphere over East Asia,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ibetan dust activities and Tibetan dust source strength.In this study,we address these two issues by analyzing dust storm frequencies and aerosol index through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onthly dust profil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time.Near the surface,dust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rom October,reaches its maximum in February March,and then decreases.In the middle to upper troposphere,dust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rom January,reaches its maximum in May June,and decreases thereafter.Although Tibetan dust sources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dust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heir contribution to dust in the troposphere over eastern China is weaker.The contribution of Tibetan dust sources to dust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ecreases sharply with height,from 69% at the surface,40%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and 5%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Furthermore,the contribution shows seasonal changes,with dust sources at the surface at approximately 80% between November and May and 45% between June and September;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dust sources are between 21% from February to March and less than 5% in the other months.Overall,dust aerosols originating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contribute to less than 10% of dust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532.
邵轩 《江苏测绘》2013,(6):59-60
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是现代地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数据标准.近年城市建设范围的迅速扩展对土地管理工作提出高要求,而地籍管理工作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所以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必须紧跟新区建设的步伐.在实际工作中老城区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并不适合在新区使用,为了提高新区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效率,本文对该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533.
随着电子地图的不断发展,其在智慧旅游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主要将三个风景区融为一体,既突出单个景点的特色,又从空间上直观反映景区间的联系.制作便民的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有利于引导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4.
甲藻孢囊可以为赤潮提供种源, 还可用于指示海区富营养化状态。以往对甲藻孢囊分布的研究多集中于开放性水域和自然形成的海湾中, 在半封闭性人工海湾中的研究较少。梅山湾原属南北开放水域, 但于2012~2017年在向陆侧建设了北坝和南坝, 使其成为半封闭式人工海湾。通过对梅山湾内外海域采集到的6份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 共鉴定出37种甲藻孢囊, 其丰度介于237~1 054 cysts/g。甲藻孢囊平均丰度湾内高于湾外, 推测是筑堤后湾内水动力减弱, 悬浮物质浓度降低, 水体透明度升高, 水中颗粒物质沉积速率降低和水体富营养化所导致。调查海域甲藻孢囊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63~2.47, 均匀度指数介于0.58~0.82, 两者湾外均显著高于湾内, 反映出湾内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弱, 发生赤潮的可能性更高。研究共检出16种赤潮种和9种有毒甲藻孢囊, 产毒种及赤潮种丰度和种类占比湾内都高于湾外, 优势种有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美利坚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americanum)、透镜翼甲藻(Diplopsalis lenticula)、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筑堤效应”加剧了湾内外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的差异性, 也加重了湾内有毒有害赤潮发生的风险, 故应重视对湾内有毒有害甲藻的监测。  相似文献   
535.
536.
笔者全过程参与了吉林省舒兰市福安堡钼矿勘查与开发工作,发现对于同一矿体,开采品位高于勘探品位,开采储量高于勘探储量,且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规律。这对指导矿床勘查、开发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37.
西藏札达盆地腹足类组合及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札达盆地古格组第四岩性段发现大量腹足类化石:Adelinella regularis Yü(规则小隐螺)、Velutinopsis spiralis Yü(旋纹似天鹅绒螺)、Radix zandaensis sp.nov.(札达萝卜螺)、Hip peutis cf.minor(Ping)(微小圆扁卷螺),称为小隐螺-似天鹅绒螺组合。根据这些腹足类化石在西藏西南部的分布特征,认为它们是分布于北喜马拉雅山间断陷盆地的一个腹足类组合,介于西藏犀类化石与杜氏珠蚌-河北珠蚌层之间,时代处于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之间。对比现生种属研究认为,札达盆地腹足类应生活于近岸的浅湖环境。孢粉分析认为化石层形成时为温暖潮湿的森林-草原环境,化石层下部的三趾马生活在温暖而显干旱的灌丛草原环境,可知札达盆地由托林组至古格组,古气候经历了由温暖干旱向温暖潮湿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38.
贵州凤冈县田坝村茶园土壤硒的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较系统测定了研究区三大茶园土壤硒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平均含量值为1.22 mg/kg,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土壤硒含量(0.29 mg/kg)及贵州省土壤硒含量(0.369 mg/kg)的水平。据我国硒元素生态景观界限值的划分等级标准,研究区属于富硒的土壤环境,对当地今后种植富硒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效利用特种土地、生态环境学研究,可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9.
史杰  沈军  吴传勇  张慧  谭明  陈建波 《新疆地质》2012,30(2):172-175
对大红沟沟口处河流Ⅰ级和Ⅱ级阶地断裂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古牧地断裂活动为古近系泥岩逆冲于第四系之上。断裂破碎带形变主要被两种形式吸收:一是晚第四纪地层拱曲变形作用,二是断裂断错作用。该时期断裂带平均垂直变形速率约为0.26~0.30 mm/a,断裂带内断面发育,既有低角度逆冲断层,也有高角度正断层,组成宽度超过65 m的形变带,破裂带内泥岩揉皱变形明显,最大一次逆冲断错距离为0.4 m,计算震级为M 6.5~6.8。  相似文献   
540.
大区域地下水模拟的预优并行GMRES(m)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区域研究区由于涉及范围大、水文地质参数复杂多变,一直是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热点和难点。针对大区域地下水模拟的特点,在MPI环境中对Krylov子空间GMRES(m)算法的并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区域分解法的并行实现策略,并对不同的预条件子的加速效果进行比较。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并行GMRES(m)算法在求解大区域三维地下水模型时可以显著的加快求解速度,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另外,Jacobi预条件子与GMRES算法的组合具有更优的加速比和执行效率,是一种求解大型化、复杂化地下水水流问题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