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45篇 |
地质学 | 23篇 |
海洋学 | 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作者处理的肠膜湿度元件的特性。当元件切截为1—1.5毫米宽之长条状时,由实验室内及高空探测结果指出:1.施于元件之拉力不得大于5克重,否则检定曲线不稳定。2.如一元件已适应某种程度之张力,改变张力则检定曲线亦改变。3.通常长度随相对湿度之变化极接近“给呂萨克”尺度,但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使之接近线性关系。4.具有显著之瘫痪效应。但相对湿度达70—75%时,瘫痪现象立即消失。5.表面附有水层时,尺度不稳定。以上所述各种性质,其他各种类型的元件亦多少地存在,但作者处理之肠膜更有下列重要优点。即6.在低温时仍极灵敏,滞性系数很小,与德制旋发相当(图5)。由于滞性系数很小,故作者处理的肠膜当为高空观测工作中极有用之工具。作者在北京选择了不同的天气施放探空仪,同时进行了毛发、旋发及肠膜的比较工作,文中也列举了部分这方面的记录及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2.
本文收集了WWSSN台网和我国台网中13个地震台站的长周期地震记录,用140条10—90s瑞利波频散曲线和作者提出的Tarantola-Backus面波频散层析成象方法,作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速度反演,得出该地区岩石层速度结构的三维图象.结果表明,1.在10—110km深度范围内,速度结构出现与大地构造特征相关的分区性,显示出四个构造单元:青藏块体、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塔里木块体和印度块体.2.高原内部,深度为10—70km内速度较低,莫霍界面呈不对称盆形分布,藏北那曲附近地壳厚度超过70km,高原边缘壳厚为45—50km,90—110km为高速异常,表明高原内部存在上地幔盖层.3.高原北部的班公湖断裂和东部的三江断裂系是该区重要的分界线,是岩石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接触部位,可能是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的缝合带.4.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内部速度分布不均匀,地壳厚度由北向南从45km加深到60km;在深度90—110km存在一低速层.5.塔里木地块内速度随深度均匀增加,从地壳到上地幔110km内没有发现低速层.地壳厚度约50km. 相似文献
63.
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古湖存在的沙嘴证据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范围的系统野外考察发现,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存在众多干盐湖,其周围存在不同高度的湖岸堤.其中,贺日木西尼沙嘴最为典型.该沙嘴呈NW-SE走向,海拔高度从1052 m下降至1035 m,长达11 km.是古湖泊发育和存在的重要证据和标志.通过对湖滨沉积物的OSL年代测定,该沙嘴形成于全新世的8.6-7 ka BP阶段,与中国西部许多沙漠出现的相对湿润环境状况相一致.其主要由强劲的风力作用和吉兰泰古湖沿岸流以及丰富的松散物质传输堆积而成.依据该沙嘴的海拔高程和形成年代来推测,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曾经发育面积巨大的古湖,其范围西到吉兰泰盆地,东延河套盆地西部,形成早全新世的吉兰泰古湖.之后,受区域构造运动和干旱气候的影响,古湖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古大湖解体,导致该沙漠腹地的古湖部分水体逐渐向西退缩,形成了吉兰泰盐湖.在古湖退缩过程中,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残留众多湖泊,随着气候干旱化和蒸发作用的加剧,这些湖泊逐渐演变成盐湖.在强劲的风力驱动下,古湖周围的松散物质被侵蚀、搬运、扩散、堆积成现在的乌兰布和沙漠. 相似文献
64.
YEONG BAE SEONG LEWIS A. OWEN HYOUN SOO LIM HO IL YOON YEADONG KIM YONG IL LEE MARC W. CAFFEE 《Borea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ternary Research》2009,38(2):207-213
Glacial landforms on the Barton and Weaver peninsulas of King George Island in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s, West Antarctica were mapped and dated using terrestrial cosmogenic 36 Cl methods to provide the first quantitative terrestrial record for late Quaternary deglaciation in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s. 36 Cl ages on glacially eroded and striated bedrock surfaces range from 15.5±2.5 kyr to 1.0±0.7 kyr. The 36 Cl ages are younger with decreasing altitude, indicating progressive downwasting of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Collins Ice Cap at a rate of ∼12 mm yr−1 since 15.5±2.5 kyr ago, supporting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marine records for the timing and estimate of the rate of deglaciation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65.
66.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的玄武岩,其地质时代始终是一个争议的问题。本文作者对南京附近地区的两个标准玄武岩组剖面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使用交变场退磁法检验了样品,证明它们的剩磁稳定性良好,测得江宁方山玄武岩组的I,平均值为8.1×10-4CGSM,Dr=195°29′、Jr=-54°9′,古地磁南极位置为λP=192°35′E、ΦP=76°47′N;六合灵岩山玄武岩组的l,平均值为26.4×10-4CGSM,Dr=354°44′,Jr=42°12′,古地磁北极位置为λP=329°38′E、Φp=80°36′N,并得出如下结论: (1)六合灵岩山玄武岩组和江宁方山玄武岩组的极性截然不同,灵岩山玄武岩组的岩石磁性全系正向,可能相当于布容期(Brunhes epoch),方山玄武岩组的岩石磁性全属反向,可能相当于松山期(Matuyama epoch); (2)灵岩山玄武岩组测得的古北极相距现今的北极要比方山玄武岩组的近一些,清晰地表明它们的形成时间绝非同一时期,而是灵岩山玄武岩组要晚,方山玄武岩组要早; (3)灵岩山玄武岩组和方山玄武岩组形成时期的岩石产地所处的古纬度都是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4)对比世界各地区一些有关时代的岩石古地磁学数据,参照这两套玄武岩组的上下地层中所含有的古生物化石及岩石学特征,六合灵岩山玄武岩组的地质时代似应为Q2-Q3,江宁方 相似文献
67.
本文使用交变場退磁方法对安徽休宁地区下震旦统休宁羣砂岩定向标本进行了剩磁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岩层的天然剩余磁性基本上是稳定的,并得出它们的平均剩余磁化强度方向D_r=311°,I_r=76°,相应时代的古地极位置λ=90°E,φ=45°N,标本产地在当时所处的古纬度是90°—p=63°。最后,文章肯定了交变場退磁方法对古地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验结果,对研究地区在早震旦世时的古气候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8.
69.
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 总被引:59,自引:23,他引:59
为了取得邢台地震区的地壳细结构,1990年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实施了一条穿过华北平原中部束鹿断陷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经过叠加和偏移后的剖面显示出清晰的地壳细结构图像.剖面图上1-4s之间的强反射对应于由一组正断层产生的沉积层变形,其中新河断裂为束鹿盆地和新河凸起之间的边界主断裂,它伸展到8km以下深处.在5s左右显示出一组较强的反射界面,它可能对应于脆性上地壳的下界面.10-11s之间的壳-幔过渡带包含一组振幅大、连续性好的强反射,在震源下方的Moho界面上似乎被间断.岩浆从上地幔顶部侵入到地壳中,使得地壳可能出现部分熔融,这一过程是产生扩张盆地和发生邢台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运的重要命脉,需要定期进行检测探测以分析评估其安全稳定性。基于埋设海底管道及其磁异常特征,通过研究埋设海底管道磁异常的检测技术及其组成、应用方法,优化海底管道磁异常检测设备布设与检测测线方案,实现埋深大于5 m的深埋海底管道磁异常特征的完全检测。通过海底管道磁异常数据反演可获取实测海底管道路由相比设计竣工路由的坐标偏距、管道埋深等数据,在某区域14.5 km长的海底管道探测实际工程中应用良好,探测数据符合管道路由勘察评价标准规范,为管道埋藏状态分析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一种高效、精确的海底管道探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