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0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726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561篇
地球物理   580篇
地质学   1857篇
海洋学   505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41.
青海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建设受冻融循环作用和黄土湿陷性的双重影响,工程上常采用石灰与黄土拌和作为垫层材料以满足工程要求,但冻融循环作用依旧对地基土体的性能有所影响。为探究青海季节性地区气候变化对地基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3种温控曲线(1#、2#和3#温控曲线)模拟了青海季节性冻土地区气候变化规律,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SEM等微观试验,分析不同温控曲线对2∶8、3∶7灰土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7和2∶8灰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均呈现应变软化型,0~6次冻融过程中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继续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后其强度有所上升;冻融循环6次时灰土内部孔隙分布相较于冻融20次时多,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颗粒间接触方式由点-点、点-面接触向面-面接触转变;1#温控曲线的微观定量参数较2#、3#温控曲线变化明显,经历1#曲线时试样内部孔隙更为圆滑,结构排列疏松,1#温控曲线对试样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42.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勇  孙爱珍 《地层学杂志》2000,24(3):201-206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43.
344.
在目前钻探施工技术条件下,由于地层构造和施工技术等原因,致使钻孔在钻进中的顶角和方位角与地质设计要求经常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弯曲。但钻孔弯曲若超过设计允许范围时,就破坏了勘探网度,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完全失去了探矿作用,这都  相似文献   
345.
孙传书  罗卓民 《湖南地质》1993,12(3):200-203
50年代引进前苏联在地勘工作中用静态法制订工业指标、计算矿产储量,为矿山建设提交可供设计利用的矿产储量方面,曾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上述方法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图在剖析静态法制订工业指标、计算矿产储量的四个弊端的基础上,探讨用贸易指标计算矿产储量来取代以往那种用静态法制订工业指标计算矿产储量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46.
西宁盆地的间型嵌齿象(Gomphotherium connexum)和维曼嵌齿象(Gomphotherium wimani)的种型群材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有出土地点记录的长鼻类化石。这些化石在西宁盆地新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二者种型群材料产出的精确地点和层位并不完全清楚。受此影响,对二者生物年代及演化阶段的研究,以及西宁盆地的地层对比存在很多争议。对西宁盆地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种型群化石点(即正型地点)进行了多方考证,获取了化石地点的准确位置:吊沟和八盘山。通过地层对比,证明两种嵌齿象的正型地点出自同一层位——关家山组(原咸水河组下部)底部河道相的绿色砂砾岩层中,两者的时代相同。依据已有的古地磁结果,间型嵌齿象和维曼嵌齿象的正型地点的年代应为16~15 Ma。通过形态学分析进一步阐释两种嵌齿象的系统演化关系,认为二者仅仅代表不同的演化方向,而不是原始与进步的演化阶段。这一方面对中国古生物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探讨嵌齿象类群演化的问题提供了关键性的年代学数据,也对西宁盆地的大地构造和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347.
火山岩斑晶矿物中保存完好的熔体包裹体含有原始熔浆的成分和挥发分含量,带有原始岩浆的信息,是恢复火山喷发前岩浆化学成分和了解岩浆作用过程及源区特征的最好工具。本文概述了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总结了目前对熔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仪器,还对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和熔体挥发分及脱气作用展开了充分讨论。随着现代测试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和测试应用范围的扩大,熔体包裹体研究从传统的高温热台研究转向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可以更好地解释岩浆过程中的地质现象、了解岩浆演化,目前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已进入更快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48.
349.
3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