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83.
84.
85.
86.
通过对大量含金石英脉的剪切带的研究,我们提出一种石英脉型的三阶段成矿模型。这些阶段表明:随着剪切带的演化,金含量逐渐增加,这三个阶段为:形成“不可见”金的早期阶段,形成细粒金的中期阶段和形成金粒的第三阶段。早期阶段是一种广义的剪切带发展阶段,由两个分阶段组成,该阶段的特点是形成了一种构造糜棱岩,这种构造带就成了后来的热液活动的通道,在岩石形变和热液活动的双重作用下,这种构造中的岩石经历了一种矿化作用,但还决定于原岩的成分。矿化作用的强度向着这种构造的中心方向逐渐增加,而构造活动中心位置正是发生强烈硅化和硫化物化的场所。在第一分阶段中金位于磁黄铁矿的晶格中(金含量高达30ppm)磁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于整个构造带之中。在第二分阶段,在构造中心处的黄铁矿—白铁矿不够稳定,从其中析出的金便进入局部富含铁的硫化物晶格中:如黄铁矿、毒砂(其中金的百分重量比高达1.6wt%)和辉铁锑矿。在中间阶段中(该阶段也由两个连续的分阶段组成),在这些剪切带中产生了一些连续的裂缝,在其中形成了一些乳白色石英的石英脉和透镜体。由于后继的构造活动。这些石英脉又会碎裂,形成石英微粒,为金矿化提供了“容器”。本文中所说的含金石英脉就是这一阶段特有的产物。其特点是由于早期阶段的含金硫化物不稳定而产生了可见的自然金。一般说来,这种金颗粒非常细(只有几个微米)而且不含银。在一些脆弱的区域里,在早期的或者中期阶段形成的构造中可以出现第三阶段即第五个分阶段。它相当于一个裂隙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形成了网状石英脉或是石英和碳酸盐脉,引起早期阶段含金矿化物中矿物的重新运移。这种重新运移作用形成了粒状的金,其大小有几个毫米,而且富含银(即银金矿)。  相似文献   
87.
88.
89.
本文介绍了断裂引起的应变量计算方法。断裂作用可导致连续应变和非连续应变。连续应变与断裂位移,断裂长度比值及断裂面上有效应力成正相关关系。影响非连续应变的因素有:断裂几何形态、断裂的旋转性、断裂规模。已经提出三种断裂旋转机制:刚性旋转,垂直剪切和斜向剪切。对于这三种机制,我们分别建立了断裂非连续应变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与断裂的旋转角度和位移大小相关。刚性旋转时,断块内部没有任何塑性变形,因此地层的长度没有变化。它引起的非连续应变最小。垂直剪切作用使断块内地层变形,但水平方向的地层长度不变。推算的公式表明,对于相同的原始数据,它引起的非连续应变比刚性旋转机制引起的非连续应变大。斜向剪切也使断块内地层变形,但水平方向的长度也不变。在同等条件下,它引起的非连续应变比垂直剪切机制引起的非连续应变大。  相似文献   
9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for leaching of coal trace elements to seawater from a grounded bulk carrier. The coal type and ecological scenario was based on the grounding of the "Shen Neng" (April 2010) at Douglas Shoal located withi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Queensland, Australia). The area is of high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Queensland Water Quality Guidelines (2009) provided threshold limits to interpret potential impacts. Coal contains many trace elements that are of major and moderate concern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although many of these concerns are only realised when coal is combusted. However, "unburnt" coal contains trace elements that may be leached to natural waterways a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impact of such an occurrence. For example, coal maritime transport has increased by almost 35% over the last five reported years (Jaffrennou et al., 2007) and as a result there is an increased inherent risk of bulk carrier accidents. Upon grounding or becoming submerged, coal within a bulk carrier may become saturated with seawater and potentially leach trace element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 worst case scenario is the breakup of a bulk carrier and dispersal of cargo to the seafl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