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0篇
  免费   2051篇
  国内免费   3060篇
测绘学   1330篇
大气科学   2139篇
地球物理   2478篇
地质学   5585篇
海洋学   2000篇
天文学   468篇
综合类   963篇
自然地理   1398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667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693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620篇
  2016年   696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The lithospheric strike‐slip Altyn Tagh Fault has accommodated hundreds of kilometres of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Qaidam and Tarim blocks since its Eocene reactivation. However, the way the deformation is accommodated in the Qilian Shan and further east remains uncertain. Based on 360 km of north‐eastward migration of the relatively rigid Qaidam block along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3D isovolumetric balancing of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within the Altyn Tagh Fault–Qilian Shan system, we demonstrate that 250 ± 28 km (43.8–49.4%) of N20E directed crustal shortening and an additional ~250–370 km of eastward motion of the Qilian Shan crust must be accounted for by strike‐slip faulting in the Qilian Shan and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Qinling area, as well as by extension in the adjoining North China block graben systems.  相似文献   
72.
本文分析了威海市杨家滩不源地第四系冲洪积-海相沉积物分规律和水文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单元方法进行了地下水量评价和预测水源地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最优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73.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can be used to process GPS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data on a monthly basis to identify early earthquake-associated TEC anomalies. PCA is applied to GPS (mean value of a month) ionospheric TEC records collected from the Japan GEONET system to detect TEC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10 earthquakes in Japan (M?≥?6.0) from 2006 to 2007.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PCA was able to discriminate clear TEC anomalies in the months when all 10 earthquakes occurred. After reviewing the months when no M?≥?6.0 earthquake occurred but the geomagnetic storm activity was presen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maximal principal eigenvalues PCA returned for these 10 earthquakes indicate earthquake-associated TEC anomalies. Previously, PCA has been used to discriminate earthquake-associated TEC anomalies recognized by other researchers who found that a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large earthquakes and TEC anomalies c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5 days before earthquake nucleation and in 24 h before earthquake; however, since PCA u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ncipal eigenvalues to determine earthquake-related TEC anomalies, it is possible to show that such anomalies existed earlier than this 5-day statistical window. In this paper, this is show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CA to one-dimensional TEC data relating to the earthquake of 17 February 2007 (M?=?6.0). Th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daily TEC and reveals a large principal eigenvalue (representative of an earthquake-associated anomaly) for 02 February, 15 days before the 17 February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74.
动态城市交通网络优化模型研究及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行车路线所耗时间是用户关心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构建了基于时间因素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为反映交通网络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特性,网络模型中弧的权重是和时间统计变量相关.本文设计了交通网络模型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针对实际交通网络的行驶线路选择人群中乐观型、保守型和折中型,给出了路线选择的简化模型.文...  相似文献   
75.
洞穴沉积铀含量及其同位素初始234U/238U[(234U/238U)0]变化均与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文章分别对石笋中U含量和(234U/238U)0的气候意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认为洞穴沉积U含量和(234U/238U)0可能指示土壤湿度和有效降水变化。然而,不管是对洞穴沉积的U含量还是(234U/238U)0,其气候环境意义解读还存在两种观点。但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成果都显示了洞穴沉积的U含量和(234U/238U)0是研究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替代指标。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土壤环境和过程,还应关注U来源的相对贡献变化和其他微量元素与U元素的关系。这一指标可能在对东亚地区的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演化、地表生物量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规律,定量研究了静水压力、底水温度、地温梯度和气源组分对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光凹陷现今甲烷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分布。最后,综合各因素的历史演化过程,初步探讨了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演化。结果表明:(1)气源组分和海底温度的变化对研究区内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较大;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海底温度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性。(2)水深超过600 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超过600 m水深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大部分超过 100 m,其中西北部稳定带的最大厚度超过300 m,是有利的水合物勘探区。(3)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经历了快速增厚–窄幅变化–快速减薄和恢复的过程。麻坑群与水合物稳定变化敏感区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叠合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其形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7.
针对观测序列的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相互影响但又难以并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序贯处理异方差和时相关问题的随机模型建模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无法并行建模的难题,极大地消除了多路径及系统残余误差对GPS定位成果的影响,增加了基线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8.
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采用相控-多参数协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气藏精细三维表征。首先,以钻井和岩芯资料为基础构建储层构造模型;然后,以小层界面为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结构模型;接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的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来建立砂体骨架模型;随后,在砂体骨架模型内进行优势相计算,形成最终有效砂体骨架模型;最后,以有效砂体骨架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性参数变量与微相分布结合的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布模型,以及采用地质分析类比、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优选最佳模型是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所建地质模型精确细致地表征了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构造格架及储层、流体三维分布,反映了辫状水道复合连片,东北向展布,储层物性受相控较明显,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9.
确定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并计算与之相对应的安全系数是边坡支护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简化Bishop法,用一种新的智能优化算法混沌优化算法来搜索全局最优解。该方法利用混沌运动本身具有遍历性、随机性、规律性等内在特点,能在一定范围内按其自身规律不重复地遍历所有状态,易于跳出局部最优解,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坡高为12.3m的某电厂三层土质边坡的典型算例分析,并和遗传算法、枚举法计算结果对比可知,计算结果超于一致,其差值接近于0,因此混沌优化算法能在很高精度下搜索到全局最优解,能很好地解决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0.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