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445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彭坤  明辰  叶祥熙  张文献  庄军  宁西京 《海洋学报》2010,32(10):7245-7251
2009年我们建立了一个凝结势模型用以预测材料形成单晶体的能力,表明单元体材料(Ni,Al,Cu,Ar,Mg)的结晶能力随凝结势的增大而单调增强.本文将凝结势模型应用于二元材料体系,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6% Al原子掺杂对于Ni单晶材料结晶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Al元素的掺杂会大大减弱Ni单晶的结晶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元材料体系凝结势的定义,表明凝结势模型可广泛应用于预测二元体材料的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92.
Influence of core property on multi-electron process in the collisions of q=6-9 and 11 isocharged sequence ions with Ne is investigated in the keV/u region. The cross-section ratios of double-, triple-, quadruple- and total multi-electron processes to the single electron capture process as well as the partial ratios of different reaction channels to the relevant multi-electron process are measured by using position-sensitive and time-of-flight technique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including the extended classical over-barrier model, the molecular Columbic barrier model and the semi-empirical scaling law. Results show a core effect on multi-electron process of isocharge ions colliding with Ne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Helium we obtain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93.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94.
北京地区气温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庄  李慧 《大气科学》1994,18(Z1):820-825
本文讨论了北京地区百余年气温的变化特征,依据加法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气候诊断和预测方法─—逐步回归多重因子方法,其优点在于将序列的周期因子、谱成分及外界气候振动因子同时引入回归模型中。这一方法,对单序列的气候诊断和预测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5.
闽东南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阮伏水 《热带地理》1995,15(2):138-146
本文利用实测降雨与径流小区资料对闽东南地区不同降雨类型的雨强等特点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60分钟瞬时最大雨强为侵蚀性降雨指标,其指标在该地区为I60≥9mm;建立了研究区年侵蚀力R值的简便算式,并根据谝绘制了研究区R值分布图。  相似文献   
96.
用激电时间谱视参数评价激电异常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个已知区利用时谱激电法,反演求取Cole-Cole模型视参数,综合考虑ηs、τss  相似文献   
97.
提出一个求定常方程平衡数值解的方法,并利用这个方法求得了雷州半岛海风环流的稳定数值解,在一定下边界强迫下得到了和观侧相一致的环流状态,进而讨论了大气参数对海风环流的影响,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求解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
1986年11月15日在我国台湾省花莲海域发生了一次7.6级强烈地震及其随后的一系列余震。这是台湾经历了8年(1979—1986年)地震相对平静期后,发生的一次强震。除台湾省台北、花莲、宜兰等地遭受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外,福建、广东和浙江三省的沿海地区也受到波及,有感半径达600—700公里。这次地震前闽赣水位观测网的深井水位异常特征明显。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
在华南前汛期低空西南急流一锋面暴雨过程的初期.存在着一种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传播的中尺度波状雨带或中到中间尺度的波状雨区.波状雨区的波长为20—100公里左右,传播速度为20—45公里/小时,对应的降水周期为1—4小时.波状雨区出现在500百帕槽前、850百帕冷切变线南面和地面锋面的暖区,以及850百帕冷切变南侧低空西南急流移近、加强的过程中.估计这种波状降水可能是暴雨过程中1—4小时的周期性强非地转西南风风速脉动造成的辐合或重力波触发产生的.中尺度波状雨区的持续旺盛发展可能产生新的中到中间尺度雨成冷性切变线雨带,形成强降水和第一个暴雨区.  相似文献   
100.
Many studies show that,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ca. 700-800 n mi), two typhoons forming a binary typhoon (BT) system would rotate as a whole and attract each other, which is known as “Fuji-whara Effect” (FE).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only 30.3% of BTs has experienced remarkable cyclonic rotation with a 12-hr angle ≥+10° when two components are less than 20° lat apart, and that the probability is much higher with the eastern, component in the NE than in the SE quadrant for the western one, implying the steering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al flow field (EFF) on them.47 observations from 13 BTs are separately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angular velocity due to FE and EFF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conclusion can be stated as follows: FE is dominant with the centers of two elements below 7° lat apart; the EFF steering current plays a major role when they are in the range of 7-15° and for a distance above 15° the principle of FE holds no long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