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647篇
地质学   2134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1篇
  1970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3年   5篇
  1924年   4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吉林油田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采用~(113)In同位素追踪技术,根据同位素追踪过程解释基本可以判断配水层段吸水情况。但是在注水井存在沾污、大孔道以及串槽等影响时,吸水面积确定比较困难。在同位素测井中增加井温、流量参数,通过多参数综合解释,不仅可以对沾污影响进行合理校正,确定准确的小层吸水量,而且能够正确判断各级封隔器、配水器的工作情况,在地层存在大孔道的情况下,确定地层的吸水面积。吸水剖面综合解释方法在吉林油田已普遍应用,见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李勇  ALDENSMORE  周荣军  MA  ELLIS 《地质学报》2005,79(5):608-615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利用数字高程模式图像和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方法研究和计算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剥蚀速率,结果表明:3.6 Ma以来龙门山的剥蚀厚度介于1.91-2.16 km之间,剥蚀速率介于0.53-0.60 mm/a之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岩石圈的弹性挠曲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的隆升机制具有以构造缩短隆升和剥蚀卸载隆升相叠合的特点。3.6 Ma之前,龙门山的隆升与逆冲推覆构造负载有关,以构造缩短驱动的构造隆升为特色;3.6 Ma之后,龙门山的隆升与剥蚀卸载驱动的抬升有关,并以剥蚀卸载隆升为特色,进而提出了龙门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机制以剥蚀成山作用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冲绳海槽玄武岩中中酸性残余熔体研究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洋壳有关的酸性岩由于对了解幔源岩浆的演化以及判别古老蛇绿岩套及其构造位置的重要意义而倍受岩石学家和构造地质学家的关注。本对发现于冲绳海槽玄武岩基质中的中酸性到酸性残余熔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它们提供了幔源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酸性岩浆的直接证据。在细小的基质矿物间分布有一种玻璃质的残余熔体,其成分随距冷凝边距离(L)的增加而越来越酸性。在SiO2对Na2O K2O图解上,残余熔体的投影点从玄武岩到英安岩均有分布,反映了一个连续的演化系列。在AFM图解上,残余熔体表现出与Thingmuli火山岩系列类似的拉斑玄武岩系列的演化趋势。我们的研究表明:残余熔体的演化受结晶分异作用控制。在早期结晶阶段,辉石的结晶起主导作用,结果造成残余熔体中SiO2、Al2O3,Na2O的迅速增加,FeO、MgO、CaO迅速降低。在晚期结晶阶段,斜长石成为主导结晶相,导致残余熔体中Al2O3,Na2O的迅速消减。Al2O3、Na2O从增加到降低的转变出现在SiO2=62%左右。在L=27.5mm处,85~90%的基质岩浆已发生了结晶作用,导致残余熔体中SiO2含量达到69~70%,而且此处还新出现了一种富FeTi的氧化物。该玄武岩中残余熔体和基质矿物的成分及演化特征分别与Thingmuli火山岩系列中酸性端元的组成相似,在也佐证了Thingmuli火山岩系列是幔源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东缘缅萨洼金矿成矿流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缅萨洼金矿位于中国中轴构造带的中南段,青藏高原的东缘,赋存于金河-箐河断裂带次级断裂羊坪子韧性剪切带中本文根据对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以及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成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讨论了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及其矿床成因。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中的3He/4He变化较小,为0.69-0.82,显示了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可能性。而4He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2.19-10.62×10-6cm3STP/g(方铅矿除外)与3He/4He相比,40Ar/36Ar的比值则变化较小,一般为251-509。而硫化物的δ34S同位素变化范围在-1.8-2.2‰,平均值为0.5‰,说明硫的地幔来源。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有富液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富气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三相CO2包裹体、纯液相CO2包裹体以及有机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则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或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本文认为,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是渐新世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该地区大规模走滑与剪切作用过程中,局部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   总被引:23,自引:25,他引:23  
基于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石学,特别是超高压矿物生长成分环带、扩散环带和蚀变作用研究,综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发生在1000-1100℃和6-7GPa条件下,俯冲深度相当于200km,形成年代为240-250Ma。在此基础上,重塑了一个包括八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揭示出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折返阶段,即从200km到100km深度的快速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5km/Ma,冷却速率为10℃/Ma;从100km到30km的快速折返,抬升速率为4km/Ma,或为近等温降压,或为缓慢降温的快速降压过程;从下地壳到近地表的缓慢折返阶段,抬升速率为1km/Ma,但为快速降温过程,冷却速率可达20℃/Ma。  相似文献   
56.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370m上部超镁铁岩,50m片麻岩夹榴辉岩,60m下部超镁铁岩,225m片麻岩类。榴辉岩夹在片麻岩中,片麻岩有正、副之分。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柯石英假象,表明岩石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镁铁岩主要岩性为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含石榴石纯橄岩出现3层,总厚度仅90m,与不舍石榴石的纯橄岩无截然界线。岩相学研究观测到石榴石中保留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超高压变质之前的矿物组合,以及退变质矿物替代石榴石的现象。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小,SiO242.17-44.79,平均43.78;MgO46.35-48.98,平均47.42,Mg#值(=Mg/(Mg Fe)×100)为91.89-92.75,平均92.4,属于高Mg型;Al2O3和CaO丰度低,分别为0.66-0.27,平均0.43,和0,01-0.35,平均0.13;REE总量较原始地幔亏损,但LREE相对HREE富集。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岩石属亏损型,但可能经历了流体热液的改造;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成分的一致型,说明后者是前者经变质改造形成。SHRIMPU-Pb定年测得含石榴石纯榄岩中锆石存在两组年龄,超高压变质阶段新形成的锆石时代为240±2.7Ma,核部残留岩浆锆石给出726±56Mao前者与区域上超高压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后者与大别-苏鲁区域上新元古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岗上超镁铁岩体可能记录了早期侵位到地壳,在陆陆俯冲碰撞阶段被俯冲岩片带入到柯石英形成深度,以及随岩片折返到地表的整个历史。  相似文献   
57.
采用共轭剪节理应力反演方法,恢复了邯郸-峰峰矿区晚古生代以来的3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而探讨了煤田构造的演化历史,将其分为4大阶段:①中生代早期近NS向挤压,煤系后期改造初动期;②中生代晚期SE-NW向挤压,奠定煤田构造格架的基础;③中生代末至古近纪NW-SE向拉张,煤田构造格架定型;④新近纪以来近东西向拉张,煤田构造的现代活动.  相似文献   
58.
在拉萨北部堆龙德庆县马乡设兴村设兴组命名剖面顶部灰黑色泥岩夹层中的SX31样品中发现了Osmundacidites sp.,Deltoidospora sp.,Leiotriletes sp.,Purwtatisporites sp.,Ilexpollenites sp.,Quercoidites sp.,Caryapollenites sp.,Betulaceoipol—lenites sp.,Sporopollis?sp.,Ulmipollenites sp.,Compositoipollenites sp.,Tricolporollenites sp.等孢粉化石,主要为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花粉,未发现裸子植物花粉。这些孢粉指示的地层时代接近于始新世——渐新世。在剖面下部的4件样品中零星发现了Tricolpites sp.,Shizaeoisporites sp.,Compositoipollenites?sp.,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sp.,Neoraistrackia sp.,Converrucosisporrites sp.,Cycadopites sp.,PinuspoUenites sp.,Retitricolpites sp.等孢粉化石,指示的地层时代可能略早。从而说明设兴组与上覆林子宗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代表的构造运动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或其后。  相似文献   
59.
藏北申扎地区奥陶纪鹦鹉螺类一新属(Variabiocer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材料是采自西藏申扎县塔尔玛乡桥东—扎扛一带鹦鹉螺化石的一部分。描述了3属6种。其中有1个新属Variabioceras gen.nov.和3个新种V.typicum gen.etsp.nov.,V.zangbeiense gen.et sp.nov.,V.robustum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60.
城市钻孔数据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基于钻孔数据三维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钻孔数据管理和层序分层方法,还介绍了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应用实例。建立的软件实现了对城市钻孔数据的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和科学管理,具有丰富的二维成图和三维显示功能,实例的应用也说明本软件是分析城市第四系构造格架和演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