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647篇
地质学   2134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1篇
  1970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3年   5篇
  1924年   4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 U-Pb测年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文中简要评述了蛇绿岩的层状辉长岩,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以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和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地质意义。层状辉长岩(或堆晶层状辉长岩)通常起源于洋脊下的岩浆房,因而它的形成年龄代表洋壳形成的时代。斜长岩与层状辉长岩的时代相近或略晚。斜长花岗岩年龄的解释极其依赖锆石组成和地球化学证据。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可能记录蛇绿岩的侵位时代。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是消减洋壳在深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发表了新疆扎河坝蛇绿岩SHRIMP定年的中间成果,并简略地介绍了滇川西部金沙江和内蒙古图林凯等地的研究实例。根据层状辉长岩的测定结果,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489±4)Ma,金沙江蛇绿岩形成于(328±8)Ma。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埃达克岩形成于(467±13)Ma~(429±7)Ma。块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质岩石记录了蛇绿岩的复杂演化。新疆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块状辉长岩中存在多组锆石年龄值。较老的一组为468~511 Ma,与层状辉长岩和斜长岩相似,记录了蛇绿岩或洋壳的形成时代,但是,岩石中的大部分锆石年龄为396~41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6±4)Ma,可能反映了一次部分熔融事件。滇川西部金沙江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约300~285Ma,晚于层状辉长岩和?  相似文献   
132.
南海西部围区中特提斯东延通道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_2,T_3~1,T_3~2,T_3~3,J_1-J_2,J_3-K_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水河盆地在三叠纪受印支运动影响完成了从海到陆的过程,之后不再出现海相沉积,中特提斯不可能从红河裂谷带进入南海。在新加坡所见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浅海至陆相沉积代表古特提斯的残余海,到中侏罗世完全消失。早侏罗世时期在印支半岛南部出现的近南北走向的海湾可能经过泰国湾与当时的滇缅海相通;但是这个海湾浅而短暂,滇缅海能否从这里进入南海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中特提斯的通道。在南海西部围区,迄今已证实的中生代洋壳碎片(蛇绿岩套)和深海沉积仅见于南部Woyla—Maratus—Lupar一线及其附近。这套延伸2000余km,从洋壳、深海到浅海岩相齐全的岩石所代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世大洋应是中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中特提斯东延而最可能是走南路,即从班公一怒江带南下之后,经Woyla线穿过苏门答腊岛,绕加里曼丹岛南缘到Maratus线,向北再经沙巴到Lupar线,在沙捞越北部或纳土纳岛附近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133.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泌阳凹陷油气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差异抬升过程中,深凹源岩区抬升幅度小,凹陷四周圈闭发育区抬升幅度大,差异抬升运动导致源岩和圈闭之间的势能差急剧增大,从而促使油气大规模沿砂体向圈闭充注,这一过程类似于水泵抽水的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油气泵吸作用和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概念及机理,并以泌阳凹陷为例讨论了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及油气差异泵吸作用对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势能梯度、通道质量和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泌阳凹陷油气分布总体上受成藏运聚系统的控制,在各运聚系统内油气分布受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控制,其中势能梯度、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在每一个大泵(复合泵)内部,通道质量差异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4.
Introduction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 Pass M=8.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November 14, 2001 is the other M=8 earthquake occurred 50 years after Dangxiong, Tibet M=8.0 earthquake in Chinese mainland. The earthquake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eismologis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fracture length is more than 400 km,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estimated length by the statistic empir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and the fracture length (WANG, et al, 2002); 2) The aftersh…  相似文献   
135.
Introduction The MS=8.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st of the Kunlun Pass on November 14, 2001. It is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ccurred in China since the last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recent seismic history of China. Some specialists consider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area where the earthquake monitoring capability is lowest in Chinese mainland; no striking precursory seismicity was found. The study on the precursory seismicity before the earthquake has not b…  相似文献   
136.
Introduction The rock medium shows mainly elastic character under low-temperature, low-pressure and external force for short duration, yet it shows rheologic property under high-temperature, high-pressure and long-time external force. It is reasonable that the rapid earthquake generating process lasted for tens seconds is analyzed by the elastic theory. As for the earthquake generating process for hundreds or thousand years, nevertheless, the rheologic property of rock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  相似文献   
137.
Only a few Paleocene radiolarian assemblages have been reported, while the Early Paleocene zonal schemes remain poorly delineated. The Early Paleocene on-land radiolarians were described in the Hidaka melange belt of Japan and the North Island of New Zeal…  相似文献   
138.
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8  
水资源足迹是如实反映人类对水资源消费利用的新概念,能深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费,为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提出了水资源足迹的概念和衡量方法,引进了虚拟水概念,简要介绍了产品虚拟水计算方法,并以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为例,计算分析了2000年各省水资源足迹.结果表明,2000年西北四省(区)总的水足迹是为613.3×108m3,人均水足迹为712.3m3·人-1·a-1和1952L·人-1·d-1,高于统计的水资源利用量.以虚拟水概念为基础的水资源足迹更真实地衡量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费利用状况,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提供了新思路,产品形式的虚拟水贸易是平衡水资源赤字、维持区域水安全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9.
简平  刘敦一  孙晓猛 《地质学报》2003,77(2):217-228
本文应用SHRIMP方法精确测定了金沙江蛇绿岩带中蛇绿岩的辉长岩和斜长岩、呈脉状产于辉长岩和变质橄橄岩中的斜长花岗岩、以及呈岩株状侵入蛇绿岩中的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提供了古特提斯洋壳演化的年代学制约。滇西之用层状角闪辉长岩的年龄为328±8Ma,书松斜长岩为329±7Ma,白马雪山辉长岩为282~285Ma,它们可能反映了海底扩张不同阶段的时代。研究还表明,在这些辉长岩和斜长岩中,部分锆石记录了375~352Ma的略老的年龄,暗示蛇绿岩浆活动可能始于晚泥盆世。在金沙江蛇绿岩中,滇西娘九丁斜长花岗岩和川西雪堆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钾的成分特征。但是,这些岩石的REE总量高,LREE富集;Sr初始值高,达0.7058~0.7070;在其锆石组成中,存在继承锆石。这些证据表明斜长花岗岩中存在陆壳物质的混染,可能与洋壳俯冲消减有关。娘九丁斜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85±6Ma,雪堆斜长花岗岩为300±5Ma,记录了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事件。滇西吉义独花岗闪长岩,呈岩株状侵入蛇绿岩中,年龄为263±6Ma,限定了蛇绿混杂岩的年代上限。  相似文献   
140.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