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647篇
地质学   2134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1篇
  1970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3年   5篇
  1924年   4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凝析油回注油藏是平湖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为应对海底输油管线而采取的一种工程应急措施。凝析油回注油藏会引起油层内流体渗流特征的变化,并进而影响油井恢复生产后的开发指标。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两方面开展凝析油回注油藏的影响效果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回注方式,不仅从机理上为解决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中所遇类似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依据,而且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对油藏基础研究方面提供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2.
松潘-甘孜带:是弧前增生还是弧后消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多年在该区工作实践,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前身的巴颜喀拉盆地是羌塘—他念他翁晚古生代前缘弧之后的一系列多岛弧—盆系的一个大型弧后盆地。三叠纪时,围限此“三角形”盆地三条边缘的构造动力学作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东侧为扬子西缘被动大陆边缘(D—T2),中三叠晚期(拉丁期)转化为与华北和羌塘陆块有关的前陆盆地(T2—T3),由于扬子陆块向西双向斜向俯冲作用,在其北侧和南侧边缘形成南昆仑和可可西里—甘孜—理塘俯冲消减杂岩。重建的地层层序和沉积地质特征显示巴颜喀拉盆地主体三叠系复理石沉积是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03.
钙贝塔石发现于四川西昌的霓辉石-钠铁闪石脉中,与之共生的矿物是霓辉石,钠铁闪石,钠长石,铈磷灰石,硅钛铈矿,沥青铀矿,重晶石,方解石和彩钼铅矿等。钙贝塔石呈黑色,黑褐色,具八面体晶形,大小为2mm~8mm,条痕为黑色或黄褐色,油脂到沥青光泽,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为6.05~6.44(Hv=570.08kg/mm^2~689.06kg/mm^2);无解理,比重4.51(扭力天平法测定),反射率从406nm(13.53%)到659nm(11.87%)。经计算钙贝塔石的化学式为:(Ca,Na,U)2(Nb,Ti)2(0,OH),。钙贝塔石的强X射线:2.975(10.222),2.570(5.400),1.816(9.440),1.549(8.622),1.050(6.844),等轴晶系,α=1.029nm。  相似文献   
104.
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一套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微孔、蜂窝状溶孔和高岭石晶间隙为主,孔喉以细——微细为主。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到保存;较弱的溶蚀作用和强的蚀变作用使砂岩储集空间以微孔、超微孔为主,具有孔径小喉道细的特征,这是砂岩储集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偏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5.
压电双晶片双向大幅振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东 《矿物岩石》2003,23(3):114-116
通过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对压电陶瓷双晶片在自动生产送料线上的应用研究,得出在二元系Ph(Ni1/3Nb2/3)O3-PhTiO3-PhZrO3的基础上作调整制作的压电双晶片。经运用在振动料斗上,作调频调幅控制。达到了压电双晶片振子结构,振子谐振频率为300Hz,当外加电压达300V时,振子偏转位移量大于1.7mm,故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振动源。  相似文献   
106.
插层高岭石层间醋酸钾的作用和取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X粉晶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分析高岭石及其醋酸钾插层物的结构。通过实验表明醋酸钾对结晶指数(HI)为0.9的高岭石进行插层.插层率为73%,使高岭石的d(001)由0.72075nm增加到1.42093nm。进入高岭石层间的醋酸根利用其羧基上的两个氧同时和高岭石的面内羟基形成氢键,在高岭石层间直立取向,而对其内羟基基本无影响。当温度升高时,与面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98cm^-1,3684cm^-1,3672cm^-1等)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而与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21cm^-1)则发生蓝移。温度升高到100C以上,开始发生去插层过程;直到250C,插层分子还不能完全从高岭石层间脱去。  相似文献   
107.
贵州是我国碘缺乏病严重地区之一,特别是黔西南地区。本根据含碘量的调查,编制了贵州露头地层、地表土壤和地表水中含碘量分布图,并与地甲病患病率分布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地甲病患病率与露头地层中碘含量关系不明显,地表土壤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有一定关系,而地表水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关系较为密切,地表水中含碘量高的地区,地甲病患病率就低,反之则地甲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8.
天然金红石光催化降解藏红T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天然金红石悬浆体系中藏红T的脱色条件及其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催化剂投入量、光强、气流量、催化剂粒径、反应气氛等实验条件对藏红T脱色速率的影响,阐述了实验过程中无机离子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该反应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溶液初始pH值为2.5时,藏红T的脱色速率要比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快得多;增加光强度能较大地提高反应的降解速率;催化剂最佳投入量为1.3g/L;在氧化气氛下该反应比在非氧化气氛快得多;通入气体的流量在40L/h最合适;反应溶液中有氯离子溶出说明有机物中的含氯部分被降解。本研究为光催化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9.
Recent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rocks in the Donghai region of East China underwent ductile and transitional ductile-brittle structural events during their exhumation. The earlier ductile deformation took pla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mphibolite facies and the later transitional ductile-brittle deform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reenschist facies. The hanging walls moved southeastward during both of these two events. The 40Ar/39Ar dating of muscovites from muscovite-plagioclase schists in the Haizhou phosphorous mine, which are structurally overlain by UHPM rocks, yields a plateau age of 218.0±2.9 Ma and isochron age of 219.8Ma, indicating that the earlier event of the ampibolite-facies deformation probably took place about 220 Ma ago. The 40Ar/39Ar dating of oriented amphiboles parallel to the m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hanging wall on a decollement plane yields a plateau age of 213.1±0.3 Ma and isochron age of 213.4±4.1 Ma, probably representing the age o  相似文献   
110.
An isochron age of 282±20 (95% conf. limit) Ma of the sulfide ores in the Huangshandong Cu-Ni sulfide deposit, the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Re-Os isotopic measurement. The age implies that the Cu-Ni sulfide deposit and other related deposits in the same area occurred in a Permi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of post-collision instead of Devonian-Early Carboniferous ophiolite-related oceanic or island arc environments inferred before. It shares the same ages with the orogenic and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systems in the same area. An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of 0.25±0.04 (1σ) and a γos value of 99 on average display the participa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crustal components into the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system during mineralization and magmatic empla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