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9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787篇
测绘学   514篇
大气科学   531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2205篇
海洋学   541篇
天文学   265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6篇
  1975年   16篇
  1973年   23篇
  1972年   16篇
  1971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兵  刘竹梅 《地下水》2008,30(5):67-70
介绍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原理,并通过模型在莱州水资源规划中的实例分析,得到了莱州现状及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水量优化供需计算结果,对莱州市水资源规划提供了依据,体现了计算机模拟优化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2.
GIS软件符号功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伟  潘峰  胥兵 《云南地质》2008,27(3):371-375
讨论当前国内外GIS软件的符号功能及花纹图案填充功能的特点,指出实际应用中不足,为现有软件平台进行符号设计、编辑以及制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软弱夹层几何参数对试样力学行为影响颗粒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颗粒元程序,采用颗粒接触连接模型和滑动模型,建立了含软弱夹层试样的颗粒元模型。通过数值模型实验,对不同软弱夹层几何参数试样进行加载模拟,探讨了不同夹层厚度及不同倾角条件下试样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式,并分析其对试样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裂隙首先产生于软弱夹层处,随着荷载的增加,再逐渐扩展,呈现渐进性破坏特征;夹层越厚,倾角越大,试样沿软弱夹层呈现较强的滑动特征,如果夹层薄且缓,软弱夹层成为试样破坏的非控制因素;软弱夹层厚度和夹角对试样的峰值强度都有影响,随软弱夹层厚度和夹角的增大,试样的峰值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54.
太湖入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提取磷(OL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其中AAP是重要的生物利用磷,AAP的比例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AAP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区域河道有所不同,北部河道与总氮(TN)、总磷(TP)相关性较好,中部和南部河道与沉积物有机质总量(TOM)相关性较好。沉积物的生物利用磷受不同污染源影响较大。对比河道沉积物与湖泊沉积物的特征,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BAP)/总磷(TP)、藻类可利用磷(AAP)/总磷(TP)都高于河道沉积物,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55.
介绍实现精度检测统计自动化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给出部分具有参考意义的源代码。着重介绍了高程点内插的算法。  相似文献   
56.
结合当地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特点,在若尔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中采用了渗滤液循环回喷处理技术,可实现在填埋运营期渗滤液不外排,同时,结合工程设计,介绍了渗滤液产量的计算方法、处理系统的组成、回喷系统的设计以及构筑物设计等情况.  相似文献   
57.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很漫长的道路,在实践中常常由于规范性的缺乏而带来很多问题.本文试从提高数据字典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角度出发,提出了通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字典系统的概念,并从规范数据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产生了建立一套全新独立的、由向导生成的数据字典建库方案流程的思路.最后根据以上思路研制开发了空间数据库辅助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58.
To imag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fluxgate magnetometers are operated at five sites in Andaman and Nicobar region. Transfer functions are estimated for the period range 8–128 min, from nighttime transient geomagnetic variations, using robust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observed induction arrows in Andaman Islands are found to point towards east despite deep sea located towards its west. This indicates that fore-arc basin (Andaman–Nicobar deep) is more conducting than the region of outer non-volcanic Island arc.Thin sheet model requires the conductance of 10,000–35,000 S (with increase conductivity towards the south) for explaining the observed induction pattern. The observed induction pattern at Andaman–Nicobar stations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high conducting Cretaceous–Tertiary sediments filling the Andaman–Nicobar deep. High conductivity over Invisible bank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partial melts/volatile fluids derived from the subducting Indian plate that are intruding into the eastern margin of fore-arc basin through the West Andaman Fault (WAF).The induction pattern at Great Nicobar station (Campbell Bay) may be related to the highly conducting sediments filling the Mergui basin along with mafic intrusions. Also crustal transition occurs below the Mergui Terrace at the Malayan coast contributing to the enhanced conductivity anomaly.  相似文献   
59.
应用探地雷达探测活动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浅覆盖区采用探地雷达探测地震活动断层。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的采集参数和数据处理流程,在雷达剖面上,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断层上部的形态特征、上断点埋深和岩土分层。结合钻孔资料,利用雷达剖面上对第四系覆盖的分层结果和上断点所在的层位可以分析和评价断层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0.
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调查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的发展也为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为摸清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地质现状提出了必然要求。本文在系统整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区内存在的重点地质问题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发展,结合国内相关地区的调查经验,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内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地质取样和测试分析进行综合地质环境调查的建议,并对具体采用的调查技术和调查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