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1篇
  免费   3232篇
  国内免费   4200篇
测绘学   1020篇
大气科学   3706篇
地球物理   5166篇
地质学   8773篇
海洋学   2565篇
天文学   787篇
综合类   1741篇
自然地理   2085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797篇
  2021年   937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920篇
  2017年   875篇
  2016年   1004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1091篇
  2012年   957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1070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887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758篇
  1997年   759篇
  1996年   727篇
  1995年   646篇
  1994年   570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流域输出是湖泊碳埋藏的重要驱动因子,而喀斯特地区无机碳循环具有反应迅速且对人类活动影响敏感的特点.在流域开发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喀斯特地区湖泊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来源、含量与埋藏通量可能会出现同步变化的协同模式.本文以云南省石林喀斯特地区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两个中型湖泊(长湖、月湖)开展对比分析,通过对沉积物钻孔的土壤侵蚀强度(磁化率)、流域外源输入(C:N比值)、水动力(粒度)、营养盐(总氮、总磷)、藻类生产力(叶绿素色素)等代用指标的分析,结合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重建了两个湖泊环境变化的近百年历史,并定量识别了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响应流域开发的变化特征与协同模式.沉积物磁化率和C:N比值结果揭示了流域地表侵蚀和外源输入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总氮和总磷含量记录了长湖和月湖营养水平上升的长期模式.在流域森林覆被较高(33.43%)的长湖中,全岩和有机质C:N比值分别与磁化率信号呈显著正相关(r=0.95和0.89,P<0.001),且与无机碳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4,P<0.001和r=-0.52,P=0.01),反映了森林植被退化时流域碳输出的减少对沉...  相似文献   
102.
云南省Internet网络天气预报会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  李蒙  王月庆  陈坚  王灵 《气象》2004,30(10):52-55
云南省基于Internet网络的天气预报会商系统覆盖云南省、地 (州 )、县三级。系统采用了Internet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 ,实现了省、地 (州 )、县天气预报发布及浏览查询、预报讨论BBS、天气预报会商室、系统管理 ,在线短消息互发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3.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溶蚀实验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二叠系砂岩填隙物进行了成份和成岩演化分析,认为砂岩中的填隙物主要为凝灰质填隙物,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粘土矿物。在有残余粒间孔隙或裂缝沟通的较开放性水环境里,凝灰质填隙物蚀变程度强,Si、Al、K、Na及Ca等离子因活性不同而发生分异,蚀变为“脏”高岭石及硅质团块等产物;封闭环境下,凝灰质填隙物保存完好,偏光显微镜下显示出似非晶态波状消光,活性强的K、Na元素含量仍然很高。凝灰质填隙物分异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溶蚀孔隙及晶间孔隙,砂岩储集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声波时差异常带砂岩进行大量的铸体薄片观察,证实了本区砂岩粒间溶蚀孔隙发育,凝灰质填隙物发生了强烈溶蚀。综合分析26口井的资料,发现垂向上凝灰质填隙物溶蚀强度呈箱型展布,箱内“脏”高岭石及溶蚀孔隙发育,箱顶部凝灰质填隙物含量高,保存好,并缺少“脏”高岭石团块出现。  相似文献   
104.
鄂湘桂地区栖霞组古氧相分析与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颜佳新  陈北岳 《地质论评》1997,43(2):193-199
鄂湘桂地区,早二叠世栖霞组主要为贫氧沉积,通过恢复其形成时沉积环境水体中溶氧量特征及其变化,识别出6个古氧相和4种古氧相相序。古氧相类型、古氧相相序及相差分别反映了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的相位,速度和幅度。古氧相分析从成因上刻画了地层层序的内部结构,成为本区栖霞组内关键性界面,副层序,体系域及层序识别和确定的基础,在对岩相组合单调,空间上岩相厚度变化不大,同时具缺氧成因特征的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分析时,具  相似文献   
105.
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由Miller提出的基本概率统计理论的关联表分析,结合施密特投影图研究岩体统计均质区的划分方法。对该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对三峡永久船闸地区的岩体结构,进行了岩体结构统计均质区的划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拱坝系统三维非线性地震波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将显式有限元结合外推人工边界的方法发展应用于三维非线性近场波动问题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拱坝-库水-地基系统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波动分析方法,并与传统的无质量地基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8.
利用NCAR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3.0,CLM3.0)及普林斯顿大学1948—2001年1°×1°、3 h一次的全球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对中国地区1948-2001年的土壤温度进行了off-line模拟试验,通过对模拟结果和全国台站观测土壤温度资料的对比,评估了CLM3.0对中国区域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模拟出中国地区多年平均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型,除部分地区模拟比观测偏高外,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普遍偏低;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地区土壤温度的年际变化,对4月的模拟稍好于7月。对于划分的8个子区域,东部区域模拟好于其它各区,除高原一带外,表层的模拟均好于深层;模式基本能抓住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而且模拟出了7月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土壤温度显著降低这一趋势,但模拟的趋势比观测有所偏弱。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地震噪声准实时监测短周期面波波速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军  金星  周峥嵘  林树  袁丽文  陈莹 《地震学报》2009,31(6):629-640
依据由噪声信号提取面波格林函数的原理,利用福建省地震台网25个宽频带台站2007年7月2日—8月29日的脉动观测资料,得到了瑞雷波群速度在福建地区的分布,并将该结果作为下一步相对变化动态成像的背景速度分布.分布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周期为3—5s的瑞雷波群速度大致在2.9—3.1km/s之间,平均速度为3.0km/s,瑞雷波群速度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现象,这与福建地区北部多山、南部多平原盆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好的吻合.而且,该群速度分布图在漳州盆地地区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低速,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盆地沉积层的影响.通过滑动窗(窗长为20d,步长1d)技术得到了观测区内周期约为3-5s的瑞雷波波速分布变化的连续图像;再利用扣除背景影响的技术,得到了2007年8月14日—2008年7月1日福建地区瑞雷波波速的相对变化时空动态图像.通过分析相对变化时空动态图像与该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的对应关系,表明福建地区瑞雷波波速在多次网内中等强度的地震或震群(ML>3.0)中均表现出震前波速升高,震后下降恢复的变化趋势.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震前整个地区受到的应力增大震后应力得到释放所导致的介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0.
揭示一个基于代数拓扑理论的裂隙网络中物质弥散模型,还给出了应用于网络中的对流扩散的对应性原理的证明。应用拓扑理论给出的框架,使其起了一个数据结构的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得到网络中每一个分支上的浓度的解。这个解是在拉普拉斯空间上的解析解。网络中任意点在任何时刻的浓度可以很方便地用数值拉氏反变换求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