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142.
143.
144.
在英国附近海域的深部地震剖面揭示了地幔最上部的地震反射带。地震反射带的存在,其地球物理特征,及有关的主要地壳断裂,可以用地幔剪切带来解释。尤其在北海,地幔反射带表现为伸展趋势,且在被解释为伸展剪切带时有助于解释盆地中的区域地层分布,苏格兰西部的反射带与大格兰棱走滑断层(GreatGlanFatult)的交切关系,表明地幔结构晚于大格兰棱断层,因此可能与后来的伸展作用有关。如果Flannan地幔反射是伸展剪切带,那么,苏格兰北部岩石圈变形的动力学分析与在地震资料基础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二叠纪以前的伸展岩石圈的再造,把Flannan断裂恢复到Rockail槽的边缘,其在石炭纪可能是一个裂谷。因此,Flannan断层可能是在石炭纪裂谷作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得出大多数地幔反射是地幔伸展剪切带的某种表现形式。在岩石圈伸展过程中,这种结构是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145.
146.
出露于夏威夷考爱(Kauai)岛上的双层盾形火山RobinT.Holcomb等盾形火山简单的外形常常掩盖其复杂的内部结构,由此导致对火山发育史的许多误解。自1840年JamesD.Dana首次对夏威夷考爱岛调查以来,该岛一直被看作是单层盾形火山岛。该...  相似文献   
147.
利用SOFM对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有的储层评价方法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进行油气储层评价。通过对鸡西盆地城子河组表征储层性能参数的分析,建立储层评价参数标准,并按照建立空间数据库-网格化-文件转换-文件合成-神经网络评价-类别评价-图形绘制的评价流程,生成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储层综合评价图。评价结果显示:Ⅰ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鸡东坳陷中央即鸡D6井东侧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和鸡D6井西侧不规则分布;梨树镇坳陷西部:梨树镇周缘即鸡D2、鸡1、鸡3井周缘呈块状分布;Ⅱ级储集层区块主要发育于鸡东坳陷中部;Ⅲ级储集层区块最大;Ⅳ级在鸡西盆地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148.
SOFM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延吉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有储层评价方法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提出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进行油气储层评价,并对延吉盆地大砬子组储层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Ⅰ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朝阳川凹陷中央-延D4井西缘、呈椭圆状分布,朝阳川凹陷西缘即延D6、延3之间呈月牙状分布;Ⅱ级储集层区块较大,分布集中在朝阳川凹陷周缘及帽儿山凸起,在清茶馆凹陷的东缘、南缘和德新凹陷的北缘呈不规则分布;Ⅲ级主要发育于朝阳川凹陷中央-朝阳川镇南部,清茶馆凹陷东缘,呈条带、小块状零星分布,德新凹陷大部呈不规则分布;Ⅳ级主要发育于西部隆起区、练花洞单斜一带,在茶清馆凹陷中央也有零星分布;其它地区是储层物性发育较差的Ⅴ级。  相似文献   
149.
150.
为了研究原位裂解过程中不同规模井组温度场和生烃量的差异,分别对六边形井组数量为7个、19个、37个和61个四种情况油页岩原位开采生产模型进行了建模,以吉林省扶余县油页岩开采试验区为试点区,在使用ANSYS软件的Mesh模块对模型进行加密网格化的基础上,使用Fluent进行了流体场和温度场模拟;通过求解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组进行了油页岩生烃过程模拟,并进行了不同井间距、注气速率和双裂缝间距情况下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大规模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油页岩生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快速生烃阶段(注热前500d)、缓慢生烃阶段(注热500~1 500d)和平稳阶段(注热1 500~3 000d)。增加井组数量可以提高热烟气对中心加热区域的热利用效率。但增加井组数量对单井组生烃量和能源回报率的增幅逐步减小,当井组数量从37个增加到61个时,加热为3 000d时的单井组生烃量增率小于3.1%,能源回报率增率小于8.7%,因此进行油页岩原位开采时选取37个或37以上的井组数量为获得高能源回报率的最佳方案。在61个井组条件下,不同开采参数模型达到最大能源回报率的开采参数为井间距30m、注气速率12m/s和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