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篇 |
大气科学 | 68篇 |
地球物理 | 143篇 |
地质学 | 412篇 |
海洋学 | 80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概述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地籍细部测量包括界址点和地物测量,其方法可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但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模拟法测绘逐渐被数字法所代替。目前地籍细部测量主要使用解析法和部分解析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解析法为例,谈谈地籍细部测量中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2.
通过2004~2005年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舞钢市棉盲蝽象的发生种类、习性、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防治应重点抓好健株栽培、减少虫源,以及在发生期采用触杀性和内吸性药剂混合喷施,并实施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53.
付广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32(6):1-7
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了2011年日本强震产生的远场同震位移与应变,并利用GPS远场数据修正了该强震的总地震矩。结果表明:1)利用球体位错理论计算得到的理论水平位移场显示,垂直于发震断层的广大区域同震位移较大,位移矢量总体都指向震中地区,震中距约5 000千米的地方亦产生了3 mm以上的同震水平位移。理论位移与远场GPS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比较两个独立断层模型对应的理论同震位移场发现,震源西部地区远场位移总体上只有1%~4%的微小差异,而东部广大海域的差异则达到同震信号的6%~15%,震中周围差异更大。该差异表明,相对于震源仅局域覆盖的日本本土GPS观测数据对2011年日本强震的断层滑动分布模型的约束能力有限;3)依据中国及邻区的远场GPS同震观测数据修正2011年日本强震的总地震矩,把该地震释放的总能量约束在(3.24~4.96)×10 22 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8.97~9.10;4)2011年日本强震在华北地区产生的同震应变与该区的长期应力变化背景场大体相反,表明该强震使华北地区的地壳产生了松弛效应。 相似文献
54.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珠江口表层水体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年12月4日珠江口海域实测的高光谱遥感反射率数据及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了该海域表层水体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泥沙质量浓度与Rrs(λ1)/Rr s(λ2)-Rrs(λ1)/Rrs(λ3)的相关性较好,其中Rrs(λ)代表遥感反射率,λ代表波长,λ1=762.6 nm,λ2=559.09 nm,λ3=772.78 nm,建立了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定量遥感反演模式,该模式的均方根误差为4.67 mg/L,可以用于珠江口海域的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55.
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汶川MW7.9地震,该地震使得北川—映秀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发生了同震破裂。本文主要利用震后通过复测获得的GPS同震形变场,采用Yabuki&Matsu’ura反演计算方法和分段平面断层模型,反演了地震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映秀—北川主破裂带的断层错动,在映秀附近以逆冲滑动为主,而在北川以北,其走滑运动明显大于逆冲,这一结果与震后地质调查结果与通过地震波研究获得的断层破裂特征相一致;反演得到的最大滑动量达到9.3m和9.6m,分别对应于这次地震中地表破坏最为严重的北川和映秀地区;由所获得的滑动分布计算的地震矩为8.07×1020 N.m,对应的震级为MW7.9。研究结果初步显示,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可适用在内陆地震断层反演计算中。 相似文献
56.
由于卫星重力梯度观测的有色噪声特性和海量观测特征,在利用直接法进行重力场模型的最小二乘求解时,观测值的协方差阵为超大型的非对角阵,这给数值求解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误差功率谱密度的最优ARMA滤波模型构建方法,结合法方程的分块求解策略,可实现对卫星重力梯度观测值的高效滤波处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最优ARMA滤波器进行时域滤波后,法方程的态性得到了明显改善,重力梯度观测值中的有色噪声得到了有效的"白化"处理,大地水准面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山西某矿区煤层气钻孔漏失问题,选择合适的堵漏浆液。基于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以低水解聚丙烯酰胺(PHP)、801堵漏剂、水玻璃和植物胶为堵漏材料制成堵漏浆液,测试了堵漏浆液的相对密度、失水量、塑性黏度、表观黏度、和动切力等指标,并采用极差法与方差法分析了各材料(因素)的显著性。研究表明:塑性黏度、表观黏度受PHP的影响最大,水玻璃对失水量影响最大,801堵漏剂对动切力影响最大。以较大的黏度和动切力及较低的失水量为评价依据,确定了堵漏浆液的最优配方。建立了最优配方堵漏浆液的流变方程,模拟试验测定堵漏浆液的堵漏性能,并通过4个煤层气钻孔工程实践验证了堵漏浆液的堵漏功效。 相似文献
58.
传统观点认为,碳酸盐岩中的缝合线是在岩石负载或构造应力作用下压溶形成的,是一种化学压实作用的产物。对缝合线进行综合研究,发现其具有“四性特征”,即完整性、亲烃性、排孔性及胀裂汇聚性。综合以上“四性”认为,缝合线主要是岩石在负重或构造应力作用下烃类(或泥质)使岩石发生胀裂形成的一种锯齿状裂缝,是烃类(或泥质)开辟的排烃通道,压溶作用对缝合线的贡献还有待研究。与碳酸盐岩相比,泥岩不发育缝合线,主要在于泥岩优势孔隙半径较大,烃类可以通过微孔以渗透方式向外排放,不需要形成缝合线。通过缝合线形成机理探讨,查明了碳酸盐岩与泥岩排烃方式的区别,进而对碳酸盐岩与泥岩封盖性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9.
关于风景区规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风景区规划中如何评价风景资源,分析区位因素,把握人流空间移动规律,调控风景区容量和探求空间层序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0.
西藏察雅分布有两处地下热水,其中娘曲热水流量达23 356 m 3/d,温度达36 ℃,掌握其成因以及地下水循环模式对铁路隧道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模式,采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处地下热水主要阳离子为Ca 2+和Mg 2+,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HCO3-,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 255~2 051 mg/L,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4·HCO3-Ca·Mg型和SO4-Ca·Mg型。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热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并具有 18O漂移现象,反映了热水与围岩的氧同位素交换效应。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4 146~4 185 m,热储温度为53.1~61.0 ℃,循环深度为1 409~2 020 m。其成因模式为:地下水在东北部高山区接收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沿岩溶裂隙管道径流,经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加热,受构造及岩层阻水影响沿断层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与份额达0.79~0.91的浅层地下水混合,于沟谷等地势切割处出露成泉。综合水文地质条件与隧道位置分析,隧道穿越的两处岩溶富水条带,东部岩溶富水区对隧道突涌水威胁较小;西部岩溶富水区对隧道存在构造岩溶水高压突涌水风险,后期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