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篇 |
大气科学 | 68篇 |
地球物理 | 143篇 |
地质学 | 412篇 |
海洋学 | 80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藏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青藏特提斯构造城南部,包括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微板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微板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扩张洋盆地阶段;白垩纪为消减洋盆地阶段;早第三纪为碰撞敛合后残余海盆地阶段。该区是我国中-新生代海相地层发育最全、厚度最大的地区,三叠系-第三系总厚逾万米。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叠加构成复合盆地,组成四个复合盆地带,并在其上发育了 相似文献
23.
以矿山分层充填为背景,针对水平分层充填体,提出了初始分层损伤、荷载损伤与总损伤的概念;利用损伤力学理论,考虑分层效应,建立了充填体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基于全微分方法构建了考虑分层效应的充填体强度准则。开展了不同分层充填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层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准则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初始分层损伤随分层数增多,呈现 的二次多项式递增,分层效应与荷载耦合作用劣化了充填体总损伤;充填体总损伤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峰值之前,分层数越多,则总损伤率越大;而峰值之后,分层数越多,则总损伤率越小,且总损伤率最大值随分层数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24.
利用1958—2020年实测地形数据与长江入海水沙数据,分析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涨潮槽———新桥水道动力地貌变化及其 驱 动 机 制。结 果 表 明:新 桥 水 道 在 1958—2020 年 间 的 地 貌 演 变 可 以 分 为 3 个 阶 段:第 一 阶 段(1958—1997年)新桥水道受控于径流、潮流的耦合作用而经历“冲刷-淤积”的周期性变化,其中河槽主要展现上、下游迁移及河槽收缩交替等特征;第二阶段(1997—2003年)因1998和1999年大洪水造成新桥水道冲刷,新桥水道河槽向上游拓展延伸,河道拓宽明显;第三阶段(2003—2020年)则受人类活动干预和扁担沙北移及径流、潮流耦合作用,新桥水道向下游迁移束窄,并逐渐形成以河道上段为淤积中心的地貌演化格局。此外,随着东风西沙水库构建,拦蓄了部分应进入新桥水道的水体,致使河槽上段落潮动力减弱而加剧河槽淤积,导致新桥水道进一步淤浅。 相似文献
26.
27.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28.
喀斯特洞穴滴水信息对地表环境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喀斯特洞穴滴水信息对地表环境响应的研究进展,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喀斯特环境演变与滴水理化指标的研究发展背景,把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历程划分为萌芽期、缓慢发展期和高速增长期3个阶段。对滴水常规监测指标、稳定同位素及常/微量元素等指标的研究成果与认识进行了系统归纳,并对滴水响应外界大气、地表植被、洞穴上覆土壤以及洞顶基岩等4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认为应当探究滴水的物质来源及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加强对滴水信息环境指示的敏感性研究,深入认识滴水信息的环境响应机制,对洞穴系统综合环境要素开展监测等,同时指出运用滴水指标进行石漠化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9.
30.
针对闽赣地区24个短水准场地现有水准测量数据多而缺乏统一有效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地图服务发布及数据管理分析一体化系统的方案。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结合Access数据库、ArcGIS Server、Android开发平台、.NET及相关ArcEngine开发平台,构建地图服务发布及数据库管理服务器端、桌面应用端、移动应用端,开发实现了统一式数据管理、地图服务发布、数据分析应用等功能,从而为闽赣地区地震监测提供决策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