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近年来地质钻探孔内事故数量呈下降态势,但由于技术经济条件变化、地质钻探应用领域和范围扩大,钻孔深度增加,孔内复杂情况增多,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处理难度变大。应尽快对地质钻探孔内复杂情况和孔内事故种类进行梳理,制定地质钻探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技术规程,推动孔内事故预防处理技术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地质钻探孔内复杂情况种类主要有钻孔漏失/涌水、钻孔弯曲、孔内温度异常、钻孔缩径/扩径、钻孔坍塌/阻滞、孔内沉渣、孔内异物和其他孔内异常等;地质钻探孔内事故种类主要有钻具事故、卡钻事故、埋钻事故、烧钻事故、套管事故、测井事故、取心事故和其他事故等。地质钻探与石油天然气钻井有着较大的工艺差异,孔内复杂情况和孔内事故种类亦与石油天然气钻井有所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种类划分,但应借鉴学习石油天然气钻井行业的井下事故预防处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2.
绳索取心复合钻柱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绳索取心复合钻柱在岩心钻探“满眼钻进”过程中,钻杆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划痕、压痕及磨痕等情况。本文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采用三维管单元对绳索取心复合钻柱拉压两处截面的涡动轨迹、涡动速度、横向振动、纵向振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和钻压的增大会显著增加钻柱与井壁的碰撞次数;在相同钻压条件下,随着钻柱回转速度的增大,钻柱与井壁的碰撞机率增加、接触轨迹增长,致使钻柱与孔壁的滑动摩擦机会增多;钻柱的涡动速度均值将随钻压和转速的增加而增大,转速大于钻压的影响;转速的增加则会加大钻柱的横向振荡频率,钻压的增大会增加钻柱横截面的纵向振荡幅值。  相似文献   
33.
本刊讯岩心钻探技术涉及地矿、冶金、煤炭、有色、核工业、化工、建材等各工业部门,是资源勘查最主要、最直接的技术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钻探规程是钻探施工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是实现探矿工程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进行岩心钻探规程修编,提出适合我国岩心钻探工作要求,同时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基本一致的技术规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9]05—01-01号工作项目任务书要求,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研制修订与升级-岩心钻探规程》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34.
利用日本高知大学提供的逐小时分辨率静止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使用模式匹配算法对2000~2016年(2005年除外)暖季(5~9月)青藏高原东部的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并利用人工验证订正了结果。基于此,利用NOAA的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降水资料和NCEP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东部两类MCS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7月和8月是高原东部MCS生成最活跃的季节,然而,此两个月能够东移出高原MCS的比例最小;5月虽然MCS生成数最少,但是移出率高达近40%。对比表明,能够东移出高原的MCS(V-MCS)比不能移出的MCS(N-MCS)生命史更长,触发更早,短生命史个例占比更低。暖季各个月份,相比于N-MCS,V-MCS的对流更旺盛且发展更快,然而,由于其发生频数远低于N-MCS,总体而言,V-MCS对高原东部的降水贡献率仅为15%左右,是N-MCS相应数值的一半左右。高原东部两类MCS的环流特征差异显著,有利于V-MCS发生、维持和东移的因子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西风带短波槽、西风引导气流、低层风场切变),而在对流层高层,N-MCS拥有更好的高空辐散条件(其对应的南亚高压更强)。  相似文献   
35.
Population growth along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coast has precipitated the conversion of forested watersheds to suburban and urban ones. This study sampled creeks representing forested, suburban, and urban watersheds along a longitudinal gradient for indicators of water quality, including traditional indicator bacteria (fecal coliforms and enterococci) and alternative viral indicators (male-specific and somatic coliphages). Tested microorganisms were generally distributed with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creek headwaters and in more developed watersheds. The headwaters also showed the strongest predi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cator concentrations and urbanization as measured by impervious cover. A seasonal pattern was observed for indicator bacteria but not for indicator viruses. Coliphage typing indicated the likely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was nonhuman. Results suggest that headwater creeks can serve as sentinel habitat, signaling early warning of public health concerns from land-base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is study also implies the potential to eventually forecast indicator concentrations under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36.
2009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国际山地中心)联合主办的"决策支持工具及方法在山地综合发展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37.
长江中游暖切变型暴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中国暴雨试验(CHeRES)期间的外场试验加密观测资料和1°×1°的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18~19日长江中游的一次暖切变型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该暖切变及其环境条件很有特色。结果表明:这次长江流域暖切变线是一个较为浅薄的系统,尽管系统并不深厚,但它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且引发了该地区的强降水;卫星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揭示,沿暖切变上形成的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是这次暴雨的直接制造者;该暖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在长江流域产生的低空辐合与高空辐散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此外,低空急流在本次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影响,不但给暴雨区输送了足够的水汽,使暖空气明显向北推进,还对不稳定能量的增强和维持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亦有重要贡献。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暖切变暴雨的概念模型。最后,对暖切变暴雨类型的多样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的灾害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7月1~3日,热带气旋“蒲公英”自生成到影响浙江沿海地区期间,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移动路径长、变化较复杂,而且创下了近3年来台湾风灾损失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给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宏观上对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中的强度及其引发的风雨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登陆台湾期间,东亚环流形势呈典型的鞍形场分布,有利于处于两高之间热带气旋“蒲公英”的维持和北上转向。而在其登陆浙江沿海地区后,浙江沿海地区处于较强的偏东气流中,“蒲公英”中心处于高空槽后,气流下沉以及缺少水汽和能量充沛供应使得其减弱为热带风暴。无论是其登陆台湾还是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垂直方向始终呈深厚气旋性涡柱结构,但中心附近低层辐散,中层辐合,不利于中心附近的对流发展。相反,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内不仅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辐合层较深厚,且存在高湿和强上升运动,因而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对流云团发展强度的不同使得“蒲公英”两次登陆期间引发的风雨灾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9.
为改善绳索取心钻杆受力工况,延长钻杆使用寿命,满足深孔及特深孔钻探施工要求,开展了对绳索取心钻杆体进行分区热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试验选用高钢级薄壁管材,通过对钻杆两端300 mm左右的区间内进行盐浴淬火及高温回火处理,保证了调质区域的机械性能,硬度和金相组织均匀性良好,同时热处理过渡带影响区域小。试制加工的特深孔绳索取心钻杆具有两端部螺纹连接段刚性强、杆体中部韧性好的特点。该钻杆在山东莱州西岭村矿区完成了2845.55 m深孔的钻进施工,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0.
李鑫淼  李宽  孙建华  梁健  尹浩 《探矿工程》2020,47(4):15-23,39
随着钻孔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绳索取心钻具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分析了国内外绳索取心钻具研发现状、结构设计特点及特深孔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整理了特深孔钻进绳索取心钻具使用存在的技术问题,定位机构打捞可靠性、到位报信提示可靠性、堵心报信机构工作稳定性、单动机构使用寿命均有待提高,并相应地分析了原因,为5000 m特深孔绳索取心钻具优化设计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