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4篇
  免费   889篇
  国内免费   1464篇
测绘学   613篇
大气科学   546篇
地球物理   659篇
地质学   2445篇
海洋学   691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46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21.
收集南海北部大量多道地震和钻井资料,编制了该区域首幅第四系厚度分布图。第四系等厚线总体呈NEE向,特别是珠江口外大陆架最明显,莺歌海、琼东南呈NW-EW-NE向弧形,珠江口大陆架南部存在次一级NW向等厚线。第四系等厚线分布形态明显受到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922.
为了探索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碳汇效应,以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贞丰顶坛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地监测数据,分别测算了各研究区总碳存量,分析并比较了碳储量在各碳库以及不同等级石漠化之间的分布情况和大小关系。研究发现:三个研究区总碳存量仅为32 434.9tC;各碳库碳存量:土壤层>>植被层(草本层>>灌木层);碳密度在不同等级石漠化间关系表现为:轻度>中度>强度;总碳密度在各研究区中的大小关系表现为:毕节>清镇>贞丰,其中土壤层碳密度起决定性因素。此外,本文最后还提出在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增加碳汇监测指标、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碳汇研究的范围、加强岩溶作用碳汇效应基础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23.
岩溶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岩溶山地耕地、1年退耕地、灌草地、15年侧柏疏林地、25年侧柏次生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容重先升高后降低,总孔隙度与之相反;各恢复阶段(退耕地、灌草地、疏林地、次生林地)表土>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较耕地的增幅为5.1%~12.5%,以疏林地最高;团聚体结构破坏率依次降低,各恢复阶段较耕地降幅为34.0%~64.7%,与有机质呈负相关;全N、碱解N等肥力因子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各恢复阶段中以灌草地pH值最高;表土微生物总数先降后升,各阶段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66.7%~93.3%,放线菌占4.2%~28.8%,同时细菌也是土壤呼吸的主要贡献者。土壤特征的差异性是地表植物组成、凋落物成分及不同指标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4.
流感监测系统的建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举措。为此,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国家,先后都建立了自己的流感监测系统。为了提高我国流感监测系统的水平,作者选出代表性强、特色显著的美国、欧洲和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作为典型,从地理流行病学的角度,着重对流感监测及其数据分析的地理分区、流感疫情动态变化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总结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者对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在综合考虑我国地貌特点、气候分区和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建议将现有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两个地理分区,细化为黑吉辽区、京津冀鲁豫区、长江中下游区、闽粤桂琼台区、蒙甘新区、晋陕宁区、渝黔川滇区和青藏区等8个流感监测地理分区;建议将现有流感监测系统引入基于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百分数的基线,利用归因肺炎及流感的死亡率,计算流感季节基线和流行阈值,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流感流行水平及其严重程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地理流行病学的发展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对流感及其他传染病的监测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5.
退耕还林对牡丹江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脆弱生态系统的特征入手,选取景观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3个反映景观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的景观格局指数,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构成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敏感因子,针对研究区地形,以景观生态适宜度作为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的表征,构建了牡丹江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前后景观类型脆弱度均表现为旱田>建设用地>水田>林地>未利用土地>水域>沼泽>草地;(2)研究区生态脆弱度表现为以脆弱度高值区为中心呈环状向四周递减的趋势,脆弱度高值区面积比重由退耕前的21.57%减小到退耕后的17.11%,脆弱度低值区面积比重由退耕前的63.14%增加到退耕后的67.66%;(3)生态脆弱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200~400m的海拔高度,0~8°的坡度范围内,且退耕后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低值区域则分布在>300m海拔高度的各个坡度范围内,且退耕后面积比例呈上升态势。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状况。概言之,退耕还林缓和了研究区生态脆弱度状况,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向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26.
传统的算法复杂度分析方法重点对算法的内在流程进行分析,而且对于数据挖掘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执行时间不能准确确定.用物理学原理从能量的角度对数据挖掘中的经典聚类算法K-means进行分析,并从算法的本质上推导出其复杂度下限,推导出该算法能优化到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927.
针对岩溶路基注浆质量检测的难度,基于现场典型地质断面,建立室内裂隙灰岩模型,进行注浆前后多测试断面的电测深检测试验数据解释分析,并对比模型中实际浆液扩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浆液注入后,模型视电阻率较注浆前明显降低,当注浆后视电阻率降低幅度大于等于15%时,注浆效果较好。模型注浆后的合理检测时间为注浆完7天后。现场检测试验基本能够验证模型试验结论,但现场检测试验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大,会造成局部评判失真。  相似文献   
928.
水-土作用对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环境的改变,水质成分日趋复杂,水-土作用对土体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一情况,考察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及不同pH值溶液对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作用对土体渗透系数存在正负两个方向的影响,且影响显著,对土体SEM照片分析后发现,水土之间通过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溶蚀及结晶沉淀作用,使土体微观形貌及孔隙特征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其渗透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29.
循环荷载诱发黄土滑坡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的兴建,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该地区高速铁路沿线黄土滑坡的防治工作,本文通过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黄土在高速列车这种"长持时,小振幅"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其动强度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且黄土在振动过程大多会发生振陷。由扫描电镜试验可知黄土发生振陷主要是由于土体中的大颗粒被振碎,大、中孔隙减少,土体不断被压密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荷载诱发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并首次将熵增理论应用到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的解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高速铁路沿线黄土滑坡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0.
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边坡稳定性极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迎宾  李亮  赵炼恒  姚辉  任东亚 《岩土力学》2011,32(11):3312-3318
上限定理是求解岩土工程问题的有效工具。以上限定理为理论基础,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并考虑了岩土材料破坏准则的非线性特性。在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下,采用条分法与极限分析上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切线法引入非线性强度参数 、 ,推导了岩土材料在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功能方程,推导了边坡直线滑裂面、折线滑裂面和光滑曲线滑裂面安全系数F的计算方程。采用数学规划法计算后与工程实际中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并获得安全系数F =1.0时的稳定性系数Ns。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