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631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280篇
地球物理   896篇
地质学   967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344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8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81.
本文根据对苏联托勒巴契克火山(1975—1976年喷发)拉长石巨晶火山砾中岩浆包裹体的研究结果,重溯该类拉长石巨晶结晶生长的热历史及其形成过程。从拉长石巨晶的中心到边缘,随着结晶温度降低(1220→1160℃)化学成分逐渐贫钙(An_(62.7)→An_(57.2))。岩浆包裹体的化学成分表明,该类拉长石巨晶于一种碱性玄武质熔浆中结晶,尔后由火山爆发作用抛出地表。作者直接利用岩浆包裹体中所捕获的天然熔浆进行实验岩石学研究,重现了天然岩浆的结晶、演化过程。实验研究还查明了该类火山砾所经受的最后热事件,从晶体边缘到中心的最大热梯度为110℃。拉长石巨晶的边缘部分在1160℃遭受淬冷,从而使得该带中的岩浆包裹体为非演化型单相玻璃包裹体;中心部分在1220至1050℃间缓慢冷却,所含包裹体属演化型。托勒巴契克火山拉长石巨晶火山砾形成过程中,温度和冷却速率乃是控制其结晶生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82.
在白天,用常規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图象探测雾,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因为在可见光图象中,雾具有明亮的特性,它与大多数云层一样,能强烈反射可见光范围内的太阳辐射。然而与云相比,雾和低层云在红外图象上表现得更温暖些,因为其温度更接近下垫面——陆地或海洋的温度。因此,在夜间,利用卫星云图探测雾就显得困难。雾顶与地表间的热反差通常是很小的,并且,即使可以测量,要区分由于雾的存在引起地面温度变化及地表温度的空间变化往往很难。  相似文献   
883.
对时、空取样不均匀资料集如何确定气候信号的置信区间问题,可以分四个步骤解决。(1)通过对实测资料集的分析先得出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年)的自回归模式;(2)再用这些模式模拟出人为的,但可靠的资料集,即它把真实资料集的某些统计特性再现出来;(3)并用蒙特卡洛法对模拟资料集进行采样,确定出不同要素场、地理区域、平均时段的相应置信区间系数;(4)最后用这些置信区间系数把总的平均误差叠加在由实际资料集推导出的气候信号上。  相似文献   
884.
一、生物源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生物过程作为大气化学物质源的重要性。我们早已知道,由于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得生物界的现象千姿百态,对大气的影响之大往往使得许多大气化学工作者和气象工作者叹为观止。许多从事生物学研究的科学  相似文献   
885.
首先把显热通量作为地表能量平衡的一部分,通过每半小时平均净辐射、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观测值来计算显热通量。然后,采用迭代法解显热通量的空气动力方程,并且考虑到非流线体(热量和动量交换粗糙高度的不同)和稳定度(地表和空气温度的不同)对空气动力阻力的校正,得到空气动力地表温度。这时会发现,在稳定(不稳定)大气条件下的空气动力温度比红外测温观测值要低(高)。而且,在阻力-能量平衡方程中用红外温度估算潜热通量时,这个估算值与观测值,通过回归分析,显示出高度的线性相关(r=0.96)与适中的标准差(47Wm~(-2))  相似文献   
886.
通常总是从几何模型出发来阐明地图投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描述平面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此外,进一步还用多面体模型和多圆锥模型。这些模型不能包含全部可能情况,所以产生了各种伪圆锥和伪圆柱等类型。这些伪圆柱投影通常以赤道为轴,将纬线描绘成横的平行线,将经线描绘成等间隔的曲线。据Snyder统计,文献中记载的伪圆柱投影已有八十多种。但是看见过多圆柱投影吗?只有极少几本书曾用过这个术语。据我所知,无人提出过这样一类投影。这篇文章的目的想填补地图投影文献中的空白。事实上,公式的推导是非常简单的,通过类似多圆锥投影的方式(有些作者把圆柱作为圆锥的特例),可以设想  相似文献   
887.
萨克斯(Saxa)沉积裂谷盆地年龄为19—18亿年的变火山-沉积岩系中产有许多Cu-Zn-Fe-pb-As硫化物矿体,其空间上与原为大陆拉斑玄武质成分的变质基性岩的岩床、岩脉和熔岩流有关。在较高地层层位上,弱硫化物矿化体产于含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阳起石的变质基性岩流之下;在较低地层层位上,硫化物矿化体赋存于(a)空间上与富钾、富微斜长石-方柱石或富黑云母/金云母的变质基性岩床和岩脉伴生,(b)变质基性岩流之下,其中钠长石和方解石被微斜长石和方柱石交代。富钠、富钾变质基性岩证实为分别代表细碧岩化和钾蚀变作用的产物。细碧岩化作用期间,Fe、Cu、Co和HREE从基性岩流淋滤出来,表明是变质基性岩和Cu-Fe硫化物矿化体之间的成因联系。细碧岩化作用可能在温度大致为25℃和400℃之间的海底热液系,由于下降的以海水为主的流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发生的。钾蚀变作用可能发生在温度较细碧岩化作用要高一些的上升流体中。  相似文献   
888.
汞作为赋金属矿化探途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澳大利亚矿例研究加以调查,该科研项目的主要目标为:(1)比较汞的性状,参照多变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下出露贱金属矿体附近汞异常的强度和范围,用它来做次生环境下的靶元素:(2)测定蒸气生成的汞异常是否可探测埋藏矿和盲矿的地表介质,如果可能的话,应在哪些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下;(3)用汞量测量法来确定最合适的取样介质和方法;(4)为地质样品中测定汞以发展合适的技术。本项目共完成29个矿例研究任务,包括一系列矿化类型和矿种,它们是在各种次生状态下产出的。上述研究所得资料与实验室和理论思考一道,可导致下列作为勘探贱金属矿床的汞地球化学及其可能起作用的结论:(1)汞在许多矿化类型中显现足够的浓度,可用作潜在探途元素;变质作用并未使之大量逸失。(2)汞倾向赋予:“剩余”异常以微小可察觉的次生分散现象,已确定那里汞是一种有效的探途元素。然而,在一般勘探中汞没有优于Cu、pb、zn等靶元素的有利条件。(3)在某些条件下,汞可能指示埋藏的矿体。(4)气相取样的用途仅适于相当专门的环境;土壤几乎总是优选的样品介质。(5)汞量测量法可在常规状态下以背景含量进行测定,如果能遵守某些必要条件的话。致于肓矿体,剩下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试验,因为大部分研究区显示地球化学反映。  相似文献   
889.
德克萨斯Llano隆起东南部10~12亿年的古老岩石包括了一个7km厚的角闪岩级层状镁铁质变质沉积岩和含较多长英质成分(Packsaddle片岩)夹层的剖面。在最高级变形终了之前,有同构造期英云闪长岩侵入(大岩枝片麻岩)到这一层位之中。在1167±2Ma以前,几乎与英云闪长岩浸位的同时有小的花岗岩岩床(红山片麻岩)侵入于英云闪长岩体附近。大岩枝片麻岩的特点是Al_2O_3(14.90~13.14%),Sr(237~373ppm),Rb(27~71ppm)和Zr(103~343ppm),有一定范围的变化,而低Ni(7~25ppm),Co(17~19ppm),Cr(18~36ppm),Sc(8~180ppm)和K_2O/Na_2O(0.22~0.44),K/Rb比值为274~394。大岩枝片麻岩初始值~(87)Sr/~(86)Sr:0.7038±0.0002。大岩枝片麻岩的两个样品La的丰度是球粒陨石的36~97倍,并且显示轻稀土富集,La/SmN从12.40~29.34;两者都未显示明显的异常。红山片麻岩具有完全均一的花岗质成分。但Rb(127~286ppm),Sr(17~69ppm),Y(40~71ppm),Zr(62~233ppm),K/Rb(138~348)却有很大变化:Ni是均一的(10~15ppm)。红山片麻岩初始值~(87)Sr/~(86)Sr=0.7057±0.0010。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与岛弧模式相当,大岩枝片麻岩是由消减洋壳的玄武质部分在深度大于55km处,约20%的部分熔融产生的,遗留下残留的榴辉岩(±角闪石)。大岩枝片麻岩英云闪长岩侵入到岛弧杂岩中,在此处它经过了斜长石和少量角闪石的就地分离作用。巨大的大岩枝片麻岩岩浆穿过岛弧杂岩的下部而上升时,导致长英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杂岩的部分熔融生成了花岗质红山片麻岩岩浆,这些岩浆随后又侵入到大岩枝片麻岩深成岩体附近。红山片麻岩岩浆经历了少量黑云母+石英士碱长石士磁铁矿的就地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890.
关于具有特征化学成分的A-型花岗岩或非造山花岗岩的成因,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岩石成因的理论模式。对澳大利亚东南部A-型花岗岩伴生流纹岩和玄武岩双峰态组合的Watengums偏铝质花岗岩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便探讨其成因。Watergums岩浆浸入于地壳很浅的部位。且几乎处于全熔状态。因此在~-1kb时,晶-液相关系可以同岩相学上已确定的结晶顺序进行对比。资料表明,这种岩浆的最低温度为830℃,可能超过900℃推断熔体中水的含量为2.4—4.3%。这种岩浆的温度高,暗示在成因上与稍晚的I-型花岗岩是有区别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实验资料直接证明了A-型花岗岩是下部地壳中亏损熔体的I-型花岗岩源岩高温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玄武岩)为产分熔融提供了热源。熔融作用很可能伴随缺少流体相而略富卤族元素的云母和闪石类矿物的分解。这些矿物是早期形成I—型岩浆后的熔融残余。由于A-型岩浆温度高、中等水分以及高F,特别当它分馏时显示出低粘度,这与A-型流纹岩、黑(?)岩流体的正常产出是一致的。相反,S-型和I-型火山岩通常为火山灰流的凝灰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