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328篇
地球物理   367篇
地质学   845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马忠学  崔惠娟  葛全胜 《地理学报》2022,77(7):1821-1836
本文选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提供的6个植被动态模式数据,对比遥感反演值计算了各模式在中国不同植被区的拟合优度,评估了模式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以拟合优度为权重的区域年均净初级生产力(NPP)算法,有效解决了已有研究由于数据和方法的不同而对中国NPP估算效果较差的问题。结合两种浓度路径下(RCP2.6和RCP6.0)的模式估算结果,评估了未来30 中国NPP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单个模式数据对中国大部分区域NPP的拟合效果较差(R² < 0.4),所计算的中国平均NPP整体偏高33%~97%,但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通过加权合成的新序列整体拟合优度为0.86,在单一植被区的拟合优度也基本大于0.3,能更好地反映未来NPP的变化格局。未来中国平均NPP仍将保持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中国均值呈波动增长状态,在2035年达到8.8 μg/(m² s),2050年达到9.7 μg/(m² s)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RCP2.6路径下主要增长区将由南方地区向北偏移,在华北地区增长变显著,在西南、中南地区增速变慢,显著增长的面积变小;在RCP6.0路径下主要增长区将向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退缩,中东部地区增长变不显著。研究发现高浓度路径对2016—2025年间植被NPP的增长主要起促进作用,但在2035—2050年间开始起抑制作用。同时,高浓度路径下NPP的空间分布将变得更加极端,特别是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高寒荒漠、温性荒漠及灌木半灌木荒漠将增长缓慢或不增长。  相似文献   
992.
胡舒娅  任婕  李吉庆  赵全升 《地理科学》2022,42(11):2039-2046
通过野外抽水试验方法,确定了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储卤层渗透系数,并结合地下卤水赋存特征与沉积环境对其渗透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石盐层大多不纯,石盐晶体内包裹有泥、砂,且晶体间也有泥、砂充填。在石盐沉积期间,由于受到洪水与间歇性河流影响,导致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中沉积形成的储卤层渗透性能在各处相差较大,区域地下卤水的连通性相对较弱。根据试验开采区27口开采井钻孔资料和地下卤水监测数据,进行了储卤层差异性分类,将钻孔所揭露储卤层划分为3种类型,不同类型储卤层卤水富集性能具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渗透系数和单井涌水量在平面分布上的较大数值差距。通过对钻孔岩心岩性、孔隙特征及补给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卤水富集性能强的基本条件:储卤层具备天然良好的颗粒骨架和稳定的卤水补给来源与通道。依据储卤层渗透性能和卤水富集规律,将马海盐湖试验开采区划分出不同地下卤水富集区段。  相似文献   
993.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严重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为了解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使用Dyna-CLUE模型,预测2050年土地利用变化,揭示多因素影响下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与草本、灌木物种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GDP、与自然村距离等因子共同驱动土地利用变化,2050年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小,提高了灌木、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并使之均匀度更高,种间优势度减小。耕地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集约化导致植物分布不均、多样性减少。将模拟结果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发展趋势相结合能够对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及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应针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促进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并支持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A组煤(1煤)是矿井延伸开采的主要煤层,受底板承压岩溶水威胁。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A组煤层底板灰岩突水几率也随之逐渐增大。采集谢桥矿A组煤层底板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样品及对应层位的太灰水样品,并对不同层石灰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对水样进行常规离子组分的测试分析,探讨了A组煤石灰岩矿物组成、化学组分及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C2Ⅰ层和C2Ⅲ层石灰岩孔隙发育,溶蚀能力强,为含水层;C2Ⅱ层石灰岩裂隙不发育,岩溶不发育,为相对隔水层;太灰水中Ca2+、Mg2+、Na+、K+含量主要与石灰岩组成、pH值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关;Cl-含量与沉积水体盐度相一致。将岩石的矿物学特征与地下水化学组成同时进行研究对A组煤开采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and nitrated PAH (NPAH) products are toxic. Thus, determination of their concentrations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researchers of soil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is work, soil samples, surface water samples, and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16 priority PAHs and 15 NPAH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n HPLC-ultraviolet detect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AH concentrations ranged within 489.69–1,670.11 ng/g (average = 905.89 ng/g) in soil samples, 4.00–23.4 μg/l (average = 9.84 μg/l)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and 2.14–22.3 μg/l (average = 8.37 μg/l) in groundwater samples. The NPAH concentrations were one to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e PAH concentrations and ranged within 22.72–128.70 ng/g (average = 63.88 ng/g) in soil samples. 2-Nitropyrene and 6-nitrochrysene were the most abundant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about 14.3 and 26.5 %, respectively. Sour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ost PAHs originated from coal combustion around the study area, whereas NPAH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primary emission of gasoline engines and daytime OH reactions were the dominant sources of thes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996.
大电流密度下阴极产物膜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和现场不同大电流密度下形成阴极产物膜,通过观察膜的形貌、厚度、强度、分析成份,对其进行电位衰变试验、阴极极化试验、生锈试验及维持保护电流试验,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时涂层破损、剥落处阴极产物膜的形成,及其对电流密度、保护电位的影响作了探讨。本文还对阴极产物膜的应用价值,以及在阴极保护中应用的可能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7.
对来自中国北方不同区域的9个粟(Setaria italica)样品及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7个样品,9个黍(Panicum miliaceum)样品及其近缘野生种糠稷(Panicum bisulcatum)和野黍(Eriochloa villosa)样本各 1个,共2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分析。针对每个样品,统计100~200颗淀粉粒粒径数据,100颗形态特征数据,在此基础上初步明确了5种植物淀粉粒如下判别特征: 1)5种淀粉粒中,除野黍淀粉粒为小粒径(X=4.8±0.8μm)的椭球形和球形外,其余4种淀粉粒都以多面体为主,球形或近球形为辅,脐点居中开放,黍、粟、青狗尾草和糠稷淀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X=7.3±1.4μm,X=9.9±2.3μm,X=7.7±1.4μm和X=6.9±1.2μm。2)粒径大于12μm的淀粉粒一般不是黍的淀粉粒。3)粒径大于14μm的淀粉粒99.9%来自粟。3)粒径小于11μm的淀粉粒,如果超过40%的淀粉粒表面无裂隙,极有可能为黍属的淀粉粒;  如果有超过30%的淀粉粒表面具有裂隙,则非常有可能来自狗尾草属。4)近乎45%的粟淀粉粒粒径处于11~14μm,而只有约4%的青狗尾草淀粉粒粒径位于这一区间。如果粒径在11~14μm的淀粉粒含量超过获得淀粉粒总量的4%,则其中很可能包含有粟的淀粉粒。以上标准在鉴定时还需要综合考虑。高粱(Sorghum bicolor)与薏米(Coix chinensis)在粒径和形态上与狗尾草属和黍属有部分重合,但大部分高粱的淀粉粒具有层纹,薏米则有30%的粒径大于14μm,与粟只有5%的淀粉粒位于这一粒径范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研究发现,在现阶段,典型黍亚科(Panicoideae)种类淀粉形态在统计上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仅依靠少量颗粒特征进行区分是困难的,如何把现代淀粉特征准确应用到考古样品的鉴定中,还有待更多的淀粉埋藏学研究。目前,针对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鉴别,植硅体分析的效果明显好于淀粉粒分析。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盐浴法,对红宝石进行离子热扩散处理,应用XL-30 ESEM型扫描电镜与phoenix能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形貌和元素测试,分析了盐浴法红宝石离子扩散处理的机理,为红宝石热扩散处理提供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学理解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的历史逻辑、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找准历史方位,确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方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集成现有研究成果,梳理了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过程,总结了主要要素的变迁特点,探讨了这些历史变迁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研究表明,两千年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的多尺度准周期波动、黄土高原破碎化、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扩张、河口三角洲海岸在泥沙沉积作用下逐步外移、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湖泊萎缩、森林和温带草原面积下降。人文地理环境变迁突出表现在人口增长和格局变化、经济中心向东南迁移、耕地向外围扩张、交通网络由道路网和运河网向立体化综合交通网转变。依据上述变化的历史逻辑,未来基本自然地理格局和地理界线仍将长期存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星罗棋布的湖泊水系已难再现,南粮北运成为历史,但森林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网络建设仍需进一步推进,同时还要加强沿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防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混合语言编程研制测量数据处理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TRAN适合于编制数值计算程序 ,但不易于编制菜单等用户界面。 VisualBasic的特点恰恰是易于编制用户界面。因此 Visual Basic和 FORTRAN的混合编程是许多程序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用 Visual Basic和 FORTRAN混合编程研制测量数据处理程序 ,并以算例的形式给出了 WGS84坐标系下地心坐标转换到大地坐标 (XYZ→BLH)直接算法的源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