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465篇
地球物理   563篇
地质学   1203篇
海洋学   238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01.
马边地震带发震构造背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忠权  汪一鹏 《中国地震》1993,9(4):373-383
北北西向的马边-盐津隐伏深断裂是马边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尤其被东西向甘洛-沐川深断裂和盐津-叙永深断裂转限的段落是强震多发段。地壳表层有北北西向马边-盐津断裂组和地面微隆起带,但地表断裂与陷伏深断裂并不连通,且地表断裂走向与结构复杂多变,这是造成马边地震带强震地面破坏效应及地震影响场特点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2.
塔里木盆地塘古坳陷历经20余年勘探而成效甚微,在新的地震与钻井资料基础上,通过地层沉积对比、构造解析重新认识塘古坳陷的形成与演化,及其对勘探方向的指示研究,结果表明:1)塘古地区存在基底古隆起,寒武系自塔中向南逐渐减薄;2)本区钻揭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连续,不存在寒武系—中奥陶统的台槽;3)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期在东西两侧发育巨厚的台地边缘相带,而坳陷区相变为盆地泥岩相;4)北东向冲断构造具有分层变形特点,断裂活动始于晚奥陶世早期,冲断推覆作用主要形成于奥陶纪末。结果揭示塘古坳陷经历4期构造关键演化期:1)寒武—中奥陶世与塔中连为一体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期;2)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期受控东南板缘俯冲与碰撞作用的台盆形成期;3)奥陶纪末强烈沉降的挤压挠曲盆地定型期;4)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改造期。该结果为盆地构造古地理研究与深层油气评价提供了基础,并提出了勘探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3.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0 米口径的太阳射电望远镜天线的远程控制系统中局域网控制和通过电话线控制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4.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逐步向毫米波频段(FR2)部署,以及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对毫米波雷达技术的需求,高性能的毫米波收发前端集成电路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硅基器件工艺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晶体管的截止频率,为低成本、高性能的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提供了基础.本文对近年来的毫米波通信和雷达的硅基收发前端集成电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5.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ver since Charney et al.[1] studied the multiple equilibrium states in atmosphere with highly truncated spectral method in 1979, many Chinese researchers, such as Li Maicun et al. (1983)[2], Liu Chongjian et al. (1983)[3], Miu Jinhai et al. (1985)[4] and…  相似文献   
206.
Spectro-polarimetric observations at 2231 nm were made of NOAA 10008 near the west solar limb on 29 June 2002 using the 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 McMath–Pierce Telescope at Kitt Peak and th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 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 infrared camera. Scans of spectra in both Stokes I and Stokes V were collected; the intensity spectra were processed to remove strong telluric absorption lines, and the Stokes V umbral spectra were corrected for instrumental polarization. The sunspot temperature is computed using the continuum contrast and umbral temperatures down to about 3700 K are observed. A strong Tii line at 2231.0 nm is used to probe the magnetic and velocity fields in the spot umbra and penumbra. Measurements of the Tii equivalent width versus plasma temperature in the sunspot agree with model predictions. Zeeman splitting measurements of the Stokes I and Stokes V profiles show magnetic fields up to 3300 G in the umbra, and a dependence of the magnetic field on the plasma temperature similar to that which was seen using Fei 1565 nm observations of the same spot two days earlier. The umbral Doppler velocity measurements are averaged in 16 azimuthal bins, and no radial flows are revealed to a limit of ±200 m s–1. A Stokes V magnetogram shows a reversal of the line-of-sight magnetic component between the limb and disk center sides of the penumbra. Because the Tii line is weak in the penumbra, individual spectra are averaged in azimuthal bins over the entire penumbral radial extent. The averaged Stokes V spectra show a magnetic reversal as a function of sunspot azimuthal angle. The mean penumbral magnetic field as measured with the Stokes V Zeeman component splitting is 1400 G. Several weak spectral lines are observed in the sunspot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equivalent width versus temperature for four lines is examined. If these lines are from molecules, it is possible that lines at 2230.67, 2230.77, and 2231.70 nm originate from OH, while the line at 2232.21 nm may originate from CN.  相似文献   
207.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8.
一次大暴雨过程低空急流脉动与强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气象》2006,32(6):102-106
应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时空分辨率都非常高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深圳2005年8月19—20日大暴雨过程强降雨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每小时风场揭示每次强降水的发生都对应一次西南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低空急流指数I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降水的密切关系,对强降水的出现及雨强大小有一定的预示性。  相似文献   
209.
曹燕 《气象科技》2006,34(Z1):36-39
论述了如何在Java应用开发领域中使用设计模式和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介绍了设计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以及MVC架构的设计思想,并分析了MVC架构中包含的几种主要模式,采用MVC架构作为开发的基本架构,可以使开发的项目耦合度降低,提高程序的可扩展性。根据Java应用系统的特点,在实际的“数值预报业务监控系统”的应用开发中如何采用MVC架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10.
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实现了矿产资源信息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管理,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包含的工作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结构以及采用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