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504篇
地球物理   536篇
地质学   1157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首次在测站稀少的高原地区引入经变分技术处理的 TOVS卫星资料 ,通过动力诊断探讨了解决高原地区测站少、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信息误差大的技术关键问题 ,提出了采用TOVS反演资料在高原地区增加模式初始场信息的构思 ,并应用变分法处理 TOVS反演资料 ,显著地提高了高原初始场信息的可靠性 ;并从动力诊断分析角度 ,进一步证实了 TOVS反演资料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原动力系统特征的描述能力 ,并显著改善水汽输送通道分布及其层结稳定度等有关初始场信息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52.
松花江、嫩江流域降水异常对水位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人海  李帅  王明洁 《气象》2000,26(10):29-34
利用松花法、嫩江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讨论了该流域降水对水位变化的影响。结论指出,松花江、嫩江流域汛期一变化与流域内的降水有密切的关系。1998年夏季特大洪水主要是由嫩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引起的,逐日水位变化取决于上游水位和临近流域的降水情况。  相似文献   
953.
1998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大暴雨的水汽输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永罡  白人海 《气象》2000,26(10):24-28
使用松花江、嫩江流域内 9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1 998年 6~ 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的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造成 1 998年夏季中国东北地区松花江、嫩江流域出现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大暴雨过程时的水汽输送。分析结果认为 ,关键在于南部充沛的水汽向高纬度地区的经向输送。水汽的源地可以追朔到相当远 ,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部低纬热带地区和印度洋洋面。制约水汽输送的条件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低空偏南急流强弱等。  相似文献   
954.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深松 45cm、30 cm处理打破犁底层 ,1 996~ 1 998年连续进行 2个年度的冬小麦保墒、增产效应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土壤深松处理后可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 0~ 1 0 0 cm的作物耗水量 ,促进根系对 1 0 0~ 2 0 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利用 ,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耗水比 .土壤深松处理能明显增加 0~ 3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和含水量 ,降低 0~ 5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 .有利于冬小麦根系、茎、叶的生长发育和总生物量的累积 .土壤深松 45cm处理 2年平均冬小麦增产 7.0 % ,土壤深松 30 cm处理第一年增产 7.7% .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的适宜深松深度为 30 cm.  相似文献   
955.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漠公路周围16个气象站30多年资料分析,结合近几年沙漠腹地的气象观测资料,指出大风、沙尘暴、高温等是沙漠公路一线主要的气象灾害,分析了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56.
白人海 《黑龙江气象》2000,(1):10-12,24
动力气候模式的数值预报产品为局地气候要素的预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首先利用NCET/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500hPa高度对黑龙江省6月发生的气温异常进行诊断分析,对影响的环流形势进行分型,并选取强信号区确定预报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T63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进行旬平均气温的相似预报。经实践证明,T63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气温异常事件的预报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用合成和相关分析方法及SVD技术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份4~6月季风建立时期季风环流的异常及其与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与热带大气环流和海温变异密切相关。(1)当热带中、东太平洋—印度洋(主要在西南部)及南海海温低(高),西太平洋—澳洲邻近海域海温高(低)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不同区域海温对季风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印度洋主要为晚春至初夏(4~6月),南海为5~6月,而热带太平洋从前冬一直持续到夏季。(2)不同的海温异常产生不同的季风环流型,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基本相反。南海夏季风的活动主要受印度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与前期冬春季西太副高的强弱及位置变化密切相关。西太副高弱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反之,爆发晚。(3)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引起季风环流和Walker环流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958.
富蕴地震断裂带的若干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富蕴地震断裂带9处不同地段的平板地质测量结果表明:北部引张段地震断裂 带宽约220m,断坎平均高0.4m;中部主体走滑段地震断层长达535m以上,断层水平位移为1.8 ̄7.8m断坎高0.4 ̄1.2m,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之比为5.7 ̄8.6;南部末端破裂段地震抛掷巨石距离达40m,地震断层水平位移为0.4 ̄9.9m,断坎平均高0.2m,末端及副断层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之比高达25 ̄28。  相似文献   
959.
国产总辐射表检定时,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重复性测量、标准器、温度变化、入射角、时间响应、非线性、零位漂移、数据采集器误差、操作误差和光谱响应误差多种因素引起。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的方法,对国产总辐射表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并列出对测量结果有明显影响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定量评定。结果表明,在满足检定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总辐射表检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4%,其中入射角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因此新出厂的总辐射表必须严格按照《JJG458-96总辐射表》检定规程进行余弦响应、方位响应、非线性等误差的测试,保证总辐射表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960.
苏静波  吴中  施泉 《岩土力学》2007,28(Z1):455-459
工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以用区间理论、随机理论或模糊理论进行求解。采用区间分析方法来处理地下隧洞结构开挖支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时。将结构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参数用区间数来表示,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系统的控制方程。该控制方程是一个包含不确定性几何参数的复杂的非线性区间方程组。讨论了两种优化计算模型,分别将方程组中的所有区间数作为设计变量,区间量的变化区间作为相应的设计变量的边界约束,运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出位移和应力等响应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工程算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与端点组合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