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靖远黄土剖面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岘黄土剖面位于甘肃省靖远县,系黄河中游六级阶地黄土堆积,厚约505m,含33层古土壤,系黄土-古土壤系列,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剖面。作者对该剖面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曹岘黄土剖面含布容正极性时和松山反极性时,B/M 界线位于L8中部,加拉米洛正极性亚时位于L10—L13,位置。曹岘黄土堆积始于1.40MaB.P.,该黄土剖面可以与兰州、洛川和蓝田等黄土剖面对比。  相似文献   
512.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不是影响“莫拉克”强度变化的直接因素.“莫拉克”登陆前,在较强环境风垂直切变作用下,最大对流和降水区域均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降水呈一阶非对称分布.“奠拉克”登陆后,...  相似文献   
513.
Exsolution of ilmenite and Cr-Ti magnetite from olivine of garnet-wehrlit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nce coesite-bearing eclogite was found in the Dabie-Sulu area[1-3], the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 tamorphic bel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studying by domestic and overseas scientists. The studying about the forming depth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is ex- tremely important, because the peak-metamorphic depth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exhumated back to the crust is the key to discuss the processes of magma formation, fluid activity and metamorphism at bottom of orogenic belt. The discovery o…  相似文献   
514.
Oil spill detection with fully polarimetric UAVSAR dat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P  Li X  Qu JJ  Wang W  Zhao C  Pichel W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1,62(12):2611-2618
In this study, two ocean oil spill detection approaches based on four scattering matrices measured by fully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The first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co-pol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ρ, and the scattering matrix decomposition parameters, Cloud entropy (H), mean scattering angle (α) and anisotropy (A). While each of these parameters has oil spill signature in it, we find that combining these parameters into a new parameter, F, is a more effective way for oil slick detection. The second algorithm uses the total power of four polarimetric channels image (SPAN) to find the optim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oil spill signature. Otsu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can then be applied to the F and SPAN images to extract the oil slick features. Using the L-band fully polarimetric Uninhabited Aerial Vehicle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UAVSAR) data acquired during the 2010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disaster event in the Gulf of Mexico, we are able to successfully extract the oil slick information in the contaminated ocean area. Our result shows that both algorithms perform well in identifying oil slicks in this case.  相似文献   
515.
华北古大陆克拉通解体、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对于建立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模型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因而"华北克拉通破坏"也就成了当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了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首先需要给出较准确的华北岩石圈结构,这必须依靠包括超宽频带高精度大地电磁深探测在内的现代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2001和2005年在华北地区东部布置了应县—商河(HB-MT01)、文水—日照(HB-MT02)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东部沿地壳-上地幔探测剖面可划分为4个电性区,区内发现有下地壳高导带和上地幔高导层存在。文中依据研究区壳-幔电性结构特征,推断华北地区东部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发生过大规模构造运动,导致壳-幔之间存在解耦现象。研究结果还发现,华北东部确实存在岩石圈减薄区,其岩石圈厚度约50~80km厚。岩石圈明显减薄的区域包括北太行山隆起、华北裂谷带北部和鲁西断隆,其范围比原先认识到的要复杂,并非以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为界划分东、西两区,简单地认为东区即是减薄区。此外,在华北地区东部的现代高精度大地电磁探测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地球物理观测对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强调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1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物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新的天然气区带,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对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物源的研究对于确定储集砂体展布规律具有重要价值。以钻测井、岩心及周边露头资料为基础,通过露头剖面古流向测定、重矿物分析、边缘相分析、相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与石盒子组物源可分为北北东、北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以延安为中心区域属于汇水区;山2段南部物源影响范围较大,影响到延安以北区域;盒8段北部物源范围较大,越过了延安,相应的南部物源范围后撤。  相似文献   
517.
为满足广东省海岛保护管理业务需求以及提高广东省海岛保护管理信息化水平,文章在现有海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库管理和“一张图”集成展示技术,采用B/S架构模式,搭建集海岛属性、空间和时间数据以及多比例数据于一体的区域性海岛保护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对于全面掌握广东省海岛的数据情况、基本特点、保护管理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以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加强广东省海岛保护管理,推进海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18.
以最新钻取的SE2孔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重建了研究区地层结构和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强潮型钱塘江河口湾和下切河谷的沉积模式。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床、河漫滩、古河口湾、近岸浅海和现代河口湾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Ⅰ型层序,其内部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海侵和海退潮流侵蚀面、体系域内海侵面发育。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海向陆可划分为海向段、近海段、近陆段和陆向段4段,各段沉积序列和海陆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在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中海陆过渡部位首次明确划分出了古河口湾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形成时间在9000 a BP左右,具有与现代河口湾不同的沉积特征,表现为中部为潮道砂体沉积,向陆渐变为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两侧被潮坪或盐沼沉积包围,沉积物在平面上自陆向海呈现粗-细-粗的分布模式。现代河口湾平面上自陆向海依次发育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粉砂质砂坎、潮道-潮流砂脊复合体和湾口泥质沉积区,沉积物呈现粗-细-粗-细的分布模式,与大多数河口湾常见的粗-细-粗的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19.
古近纪内陆古环境重建是我国第四纪和新生代地质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北部,作为著名寺口子组的正层型剖面,寺口子砂岩剖面是该期内陆环境变化重建的一个理想剖面。但其成因认识尚存在水成与风成两大分歧,以致其时代、成因、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尚无定论。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寺口子剖面进行野外调查与研究,进一步厘定沉积时代,澄清沉积特征,揭示成因类型,恢复沉积过程,重建其古地理环境与演变过程,并与区域及全球有关地质环境及古气候事件记录进行对比,探讨其对全球气候环境演变的响应机理,有助于解决该地层的成因与环境问题,有望建立一个典型古近纪内陆沉积剖面,促进中国内陆古近系记录及其古环境研究,并为青藏高原隆升—季风变迁—沙漠演化等耦合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同时,对类似砂岩地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20.
为了定量评估降水(雨、雪、雹等)和大气中冰核浓度,搭建了一种新型的离线式冰核测量装置(FINDA)用于检测浸润冻结机制的冰核。对多通道测温元件进行了改装和校准,并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动态校准了冷台水平温差,开发了自动化软件实现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和数据分析。通过超纯水冻结实验、雪水及大气样品中冰核检验评估了FINDA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FINDA温度测量偏差随温度降低而线性增大,?25℃时误差为±0.75℃;超纯水初始冻结温度平均为?21.27±1.45℃,中值冻结温度(T50)平均为?25.65±0.64℃;对同一降雪融水样品中冰核浓度温度谱检测,FINDA与其他冻滴设备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同冰核浓度下温度偏差小于3℃;大气样品中冰核?20℃时比在线连续流量扩散云室测量值略高,与国际上其他学者的结论一致。FINDA能够有效获得0—?25℃每隔0.25℃的冰核浓度谱,超纯水和试验操作引入的冰核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小。设备的广泛应用可帮助深入了解大气冰核在混合云降水中的作用,为预报和云模式的本地化改进及对云降水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