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434篇
地球物理   537篇
地质学   1081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3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61.
杜淑兰 《吉林地质》2010,29(4):106-107,119
使用粉末压片法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氯,探讨了样片背衬、样片接受X光照射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Cl的精密度(RSD,n=12)小于10%。Cl的方法检出限为12μg/g,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方法,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562.
下扬子区二叠系层序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安徽巢县平顶山、鬼门关剖面为例,阐述了二叠系沉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即灰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及稀土元素组成特点;划分出七种沉积相类型,即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斜坡相、盆地相、三角洲相、汪 相和陆缘泻湖相;识别出七个Ⅲ级层序,其中四个为Ⅰ型层,三个为Ⅱ型层序。对栖霞组灰岩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的氧碳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差异,并认为造  相似文献   
563.
以29口钻孔的重矿物百分含量数据来分析样本,通过Q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恢复不同物源体系的发育范围及其母岩类型,并以不同物源体系的边界范围为限定条件,结合ZTR指数及其等值线图,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M层物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大物源沉积区,分别为东北-北部物源沉积区、西北物源沉积区和东南物源沉积区,且各区重矿物组合特征明显,主次物源分明,整体表现为母岩类型复杂的特征。东北-北部沉积物主要母岩为酸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变质岩和沉积岩,西北沉积物主要母岩为中性及基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东南沉积物主要母岩为中性及基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变质岩。东北-北部物源区和西北物源区为远源沉积的产物,而东南物源区为近源沉积的产物。东北-北部物源区沉积物来自北方和东北方向,而西北物源区和东南物源区沉积物分别来自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564.
河北承德大庙铁矿床地质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唯一岩体型斜长岩杂岩体,赋存了丰富的Fe-Ti-P矿床.对该杂岩体的岩石学、矿床成因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是矿田构造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从大庙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入手,通过控矿构造分析和成矿期构造应力场的恢复,结合成矿特征分析,建立大庙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找矿预测.在大庙杂岩体内,先后找到了大庙、黑山、马营和罗锅子沟等中—大型矿床,它们都具有典型的岩浆矿床特征,具有岩浆熔离、分异和贯入式成矿特征;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翔实的构造解析表明,大庙杂岩体的侵位受控于EW向隆化-平泉和大庙-红石砬子的断裂构造,杂岩体内NE和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了杂岩体内铁-铁磷矿带的发育,NS向断裂则主要为成矿后构造,往往错断了铁矿体.在黑山矿区,野外观测发现含矿苏长岩利用了固结斜长岩中发育的节理,呈脉状贯入,在节理交汇部位铁矿体变大变富;通过节理和矿脉走向的详细测量和吴氏网统计分析,推测大庙矿区成矿期含矿苏长岩的侵位受控于区域上近似NS向的挤压应力作用.根据大庙杂岩体的岩浆侵位时代、岩相-矿体的接触关系、控矿构造和成矿特征,复原了大庙杂岩体的成矿-构造演化过程:最早期区域构造活动控制了斜长岩的侵位,没有发生矿化;苏长岩的侵位,伴随发生了早期的结晶分凝式矿化;块状苏长岩的侵位导致了晚期的熔离-贯入式矿化的形成;成矿期后,大庙杂岩体还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动、抬升和剥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庙铁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并系统分析了大庙矿田不同矿区的深部和外围的找矿潜力,认为黑山和大庙矿区的深部、黑山矿区东侧和北侧、大庙杂岩体的东部边缘可能被中生界覆盖的区域等地段都具有很好的找矿空间,大庙矿区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65.
对浙西金鸡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石和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以阐明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金鸡岩金矿是由多阶段成矿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以钼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高;第二和第三阶段以金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低.该金矿的成矿压力小、深度浅.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酸性及较高矿化度的特点,其中尚有大量大气水的混入.区内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属于原始矿源层,而中生代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属于直接矿源岩.就成矿机理来看,金主要是呈金硫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其次是被硅胶吸附呈胶体状态迁移的,而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下降、pH值降低以及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变是导致金沉淀的重要因素.区内胶体金的沉淀主要是由于温度的降低和电解质的加入引起凝胶作用,使金随硅胶一同沉淀的.  相似文献   
566.
海岸沙席形态及近表层沉积物粒度对台风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的形态观测与近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综合分析了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岸沙席形态对“麦德姆”的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沙席前缘高程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40 m),中部变化较小(-0.06~0.09 m),后缘明显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1.62 m),沙席体积增大2.02%。 海岸沙席近表层沉积物粒度受“麦德姆”影响较小,其粒度参数在台风前后并无质的等级性变化。 海岸沙席的台风响应特征主要因台风过程中大风的非选择性侵蚀和搬运及海岸沙席与海滩沙粒度的相近性所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周边地势及植被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7.
Yu  Xia  Zhou  Weijian  Wang  Yunqiang  Cheng  Peng  Hou  Yaoyao  Xiong  Xiaohu  Du  Hua  Yang  Ling  Wang  Ya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6):921-934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exchange mechanisms of soil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SOC, SI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carbon(C) cycling and budgets. However, the impact of land use through time for deep soil C(below 100 cm) is not well known. To investigate deep C storag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evaluate how it changes with time, we collected soil samples to a depth of 500 cm in a soil profile in the Gutun watershed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CLP); and determined SOC, SIC, and bulk density. The magnitude of SOC stocks in the 0–500 cm depth range fell into the following ranking: shrubland(17.2 kg m~(-2)) grassland(16.3 kg m~(-2)) forestland(15.2 kg m~(-2)) cropland(14.1 kg m~(-2)) gully land(6.4 kg m~(-2)). The ranking for SIC stocks were: grassland(104.1 kg m~(-2)) forestland(96.2 kg m~(-2)) shrubland(90.6 kg m~(-2)) cropland(82.4 kg m~(-2)) gully land(50.3 kg m~(-2)). Respective SOC and SIC stocks were at least 1.6-and 2.1-fold higher within the 100–500 cm depth range, as compared to the 0–100 cm depth range. Overall SOC and SIC stock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5 th to the 15 th year of cultivation in croplands, and generally increased up to the 70 th year. Both SOC and SIC stocks showed a turning point at 15 years cultivation,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soil C sequestration. Estimates of C stocks greatly depends on soil sampling depth,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s of land use and time will improve soil productivity and conservation in regions with deep soils.  相似文献   
568.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基于1982-2009 年间的遥感数据和野外台站生态实测数据,利用遥感生产力模型(CASA模型) 估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从地带属性(自然地带、海拔高程、经纬度)、流域、行政区域(县级) 等方面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1982 年以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PP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1982-2009 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年均总NPP为177.2×1012 gC·yr-1,单位面积年均植被NPP为120.8 gC·m-2yr-1;② 研究时段内,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年均NPP 在112.6~129.9 gC·m-2yr-1 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3.3%;NPP 增加的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32.56%、减少的占5.55%;③ 青藏高原多数自然地带内的NPP呈增加趋势,仅阿里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NPP呈轻微减低趋势,其中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草原地带的NPP增长幅度明显大于高寒荒漠地带;年均NPP增加面积比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升高—稳定—降低"的特点,而降低面积比则呈现"降低—稳定—升高"的特征;④ 各主要流域草地年均植被NPP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黄河流域增长趋势显著且增幅最大。植被NPP和盖度及生长季时空变化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局部恶化。  相似文献   
569.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建设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及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年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为传播人类文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持续利用、维护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80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地理资源所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时间为主线,总结了智库建设的重点领域及特色方向,包括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重大区划与规划、国情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和决策服务;提出要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提升智库建设在研究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SDGs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建好智库,围绕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应急重大事件建好智库,强化地理模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智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以智库建设推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把研究所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为生产智库产品和支撑国家发展决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570.
西藏安多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西藏安多剖面的3个层位沉积物与两个现代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传统粒度参数及体积分维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其粒度特征以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安多剖面的3层代表了3个不同的气候阶段,第一层(0~172 cm)沉积动力为风,其中在0.44~1.08 m深度处是一次风力加强的阶段,第二层(172~224 cm)、第三层(224~232 cm)均在6 Φ附近出现次峰,悬浮组分明显增加,推断为远距离输送的粉砂级颗粒沉降,表明这两个阶段风力有所减弱;安多剖面颗粒比研究区现代流动沙丘颗粒细,表明剖面可能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沉积;本研究区样品的体积分维值在0.215~1.77,虽然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但作为粒度参数指标,在指示环境变化上是有效的,并且与粘粒、粉砂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细砂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