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4篇 |
免费 | 437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4篇 |
大气科学 | 322篇 |
地球物理 | 365篇 |
地质学 | 854篇 |
海洋学 | 262篇 |
天文学 | 77篇 |
综合类 | 158篇 |
自然地理 | 1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研究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课题。本文依据覆盖贵州省20世纪90年代末5 a时间间隔的陆地卫星数据资料,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了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的转化过程;同时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衡量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价值,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省内各区域退耕还林与毁林开荒并存,区域间有明显的差异,整体景观尚处于波动状态。在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中,由于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低覆盖度荒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相互间的频繁转换,各区域土地利用生态价值并未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2.
以全球年度城市动态数据(GAUD)和全球地表水动态数据集(GSW)为基础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解析了1986—2015年全球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永久性和季节性水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30 a间全球城镇用地扩张直接占用水体的面积为1 033.2 km2,其中包括季节性水体711.7 km2和永久性水体321.5 km2,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亚洲是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水体面积最多的大洲,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占用水体的面积分别为799.4 km2、122.5 km2和61.1 km2。欧洲是唯一以占用永久性水体为主的大洲。陆地面积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美国和印度是城镇用地扩张占用水体面积最多的国家,占用水体的面积分别为573.1 km2、109.6 km2和24 km2。以占用永久性水体为主的国家是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尽管世界各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需防控更多的水体因城镇用地扩张而消失。 相似文献
113.
A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28 selected tide-gauge stations of the Zhujiang Estuary shows that 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of local sea level rise at a rate of 2.028 mm per year. The origin of the variation is significantly attributed to the local tectonic movement of discrepant fault-block. Based on this, four types of relative local sea level chang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 half of the fertile land, or 800 km2 of the delta plain will have been submerged by sea water by about 2040. This will yiel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14.
在建筑工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较多,这已成为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一大通病。对其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就预防和综合治理提出了较全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5.
116.
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穹隆及伸展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为一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穹隆,花岗岩穹隆的叶理普遍发育,叶理轨迹基本平行于穹隆的外部边界,并显示出从核部到边部逐渐增强,东南侧明显强于西北侧的特点。变形构造研究显示,花岗岩穹隆的边部及围岩中普遍存在不同层次及不同运动方向的伸展构造。东南侧以具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为特征,剪切运动标志显示为从NW-SE的正剪切运动,有限应变分析估算其剪切位移量在10km以上,剪切带上部被河防口正 相似文献
117.
Yingxia Lu Baosheng Li Xiaohao Wen Shifan Qiu Fengnian Wang Dongfeng Niu Zhiwen Li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10,20(3):243-251
The upmost segment(Holocene series)of the Milanggouwan stratigraphic section(MGS1)in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shows 11 sedimentary cycles of dune sands and fluvio-lacustrine facies,or dune sands and paleosols.The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is segment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11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ycles with the value alternating from low to high,in which the layers of the dune sands correspond to the lower value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the layers of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and paleosols correspond to the higher peaks.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low and high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s indicate the climate dominated by cold-arid winter monsoon and warm-humid summer monsoon of East Asia,respectively,and the study area has experienced at least 22 times of mil-lennial-centennial scales climate alternation from the cold-arid to the warm-humid during the Holocene.In terms of the time and the climate nature,the variations basically correspond to those of the North Atlantic and some records of cold-warm changes in China as well.They might be caused by the alternation of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s in the Mu Us Desert induced by global climate fluctuations in the Holocene. 相似文献
118.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中国沁水、阜新盆地和美国粉河盆地等典型的含气盆地为例,探讨了高、低煤阶煤层气的储层物性差异,分析了构造控气和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高煤阶气藏含气量高,CH4百分含量高,δ13C1值大于-38.75‰,储层渗透率变化小,储层改造难,构造热事件对煤层气的生成、富集贡献大,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大,现今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低煤阶气藏含气量低,CH4百分含量低,δ13C1值大于-49.11‰,储层渗透率变化大,储层易改造,煤热演化史及煤阶影响着煤层气的生成、富集,在煤层气生成过程中活跃的水动力是甲烷生成的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之一,但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小,而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则是低煤阶煤层气生成的重要条件,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INTRODUCTIONShoshonitesarepotassicigneousrockswhichoccurmain-lyinsubduction-relatedtectonicsettings(Morrison,1980).Theyarecom...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