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Wang  Shujuan  Yan  Yihua  Zhao  Ruizhen  Fu  Qijun  Tan  Chengming  Xu  Long  Wang  Shijin  Lin  Huaan 《Solar physics》2001,204(1-2):153-164
25 MHz–7.6 GHz global and detailed (fine structure – FS) radio spectra are presented, which were observed in the NOAA 9077 active region for the Bastille Day (14 July 2000) flare at 10:10–11:00 UT. Besides broadband radio bursts, high-resolution dynamic spectra reveal metric type II burst, decimetric type IV burst and various decimetric and microwave FSs, such as type III bursts, type U bursts, reverse-slope (RS)-drifting burst, fiber bursts, patch and drifting pulsation structure (DPS). The peak-flux-density spectrum of the radio bursts over the range 1.0–7.6 GHz globally appears as a U-shaped signature.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backbone and herringbones of the type II burst, the speeds of shock and relevant energetic electron beams were estimated to be 1100 km s−1 and 58 500 km s−1, respectively. Also the time sequence of the radio emission is analyz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hard X-rays (HXRs) and the soft X-rays (SXRs) in this flare. After the maxima of the X-rays, the radio emission in the range 1.0–7.6 GHz reached maxima first at the higher frequency, then drifted to the lower frequency. This comparison suggested that the flare included three successive processes: firstly the X-rays rose and reached maxima at 10:10–10:23 UT, accompanied by fine structures only in the range 2.6–7.6 GHz; secondly the microwave radio emission reached maxima accompanied by many fine structures over the range 1.0–7.6 GHz at 10:23–10:34 UT; then a decimetric type IV burst and its associated FSs (fibers) in the range 1.0–2.0 GHz appeared after 10:40 UT.  相似文献   
12.
云模式中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校辰  刘奇俊 《气象》2006,32(6):3-12
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的谱形等物理性质对云的微物理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目前云模式中常用到的一些气溶胶物理过程的体积水、分档等参数化方案,并评述了这些参数化方案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在设计气溶胶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时需要注意和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建议在设计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模式时,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文章收集了428份由公共部门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根据政策主体拓扑关系测度城市间的大湾区协同政策供给强度,绘制基于协同发展政策关系的大湾区空间联系格局,结果发现:1)单向惠港惠澳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主要的政策供给方向;2)政策供给高度集中于公共服务与产业领域;3)区县及以下层级和地方专业部门尚未充分进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网络;4)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与大湾区其他主体间的政策关系与空间联系方式各异;5)大湾区城市间的政策联系在都市圈尺度内互动频密,跨都市圈政策联系相对松散。最后,提出以下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加强邻域城市、邻域区县、专业部门间以及广深2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双向政策联动,统筹对港、对澳政策,使得政策供给进一步适应大湾区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导今后该类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总结研究了中国西部几个主要的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的成矿特点,并简要对比这些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结果表明:中国西部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相似,大多处于褶皱造山带中,呈现集中成带分布,稀有金属矿化均发育在岩浆岩后期的伟晶岩脉中,围岩均为一套变质砂岩、板岩、片岩类,伟晶岩脉的含矿性还与构造裂隙的交叉和相对封闭条件有关;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但不同地区的锂辉石矿床也表现出其特殊性,矿物组合上以可可托海最为复杂,甲基卡次之.今后勘查应以锂成矿带为重点,伟晶岩型锂矿为首要勘查对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现有的典型矿床为模型,寻找最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为后期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CMA-GFS V3.3强降水预报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预报衰减偏快以及模式计算效率偏低等问题,对模式物理过程与动力框架关键技术开展研发改进。在预报性能方面,通过在云微物理方案中增加霰粒子相关的微物理过程、调整蒸发速率,并在积云对流方案中改进触发条件、卷入率、准平衡闭合假定等关键因子的参数化方法,缓解模式强降水预报不足和小雨过多的问题;采用质量守恒修正算法解决模式长时间积分质量损失问题,改善天气形势预报。在计算效率方面,研制二维参考廓线方案延长模式积分时间步长,开发预条件经典斯蒂菲尔迭代(PCSI)算法提高Helmholtz方程的求解效率,对辐射方案、预估-修正算法等进行计算效率优化。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CMA-GFS在降水和天气形势方面的预报技巧得到显著提升,计算效率提高1/3左右,满足模式在0.125°分辨率下业务运行的时效要求,为CMA-GFS V3.3升级到V4.0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武汉东湖不同营养型子湖的水生生物与水域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1991-1993年研究了武汉东湖4个营养型不同的子湖中水生生物与水域功能,表明各子湖之间各类水生生物的生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茶港湾的HBC和FC的数量,藻类的细胞密度和初级生产量,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个体密度等均居4个子湖之首,其水质已达到了超富营养水平,将该湖区的作为污水天然净化区进行管理,可望对东湖的主体湖区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郭郑湖的水质状况仅次于茶港湾湖区,处于富营养阶段,该湖区多项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北京天文台观测到的太阳射电10厘米波段的毫秒级快速精细结构(FFS)中一类有长持续时间的尖峰(我们称毫秒时标记录上陡升陡降图形为“尖峰”,称秒级时标的记录上的陡升陡降图形为“脉冲”)群事件。这一类微波毫秒尖峰群(MMS)事件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1)它在秒级时间常数的慢速记录上常常对应一8S型(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的脉冲)的爆发。因而利用脉冲的频谱特性,对这一类微波爆发中的毫秒精细结构的特征及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以弥补目前只能在一个波段上观测FFS事件的缺陷。 2)这一类脉冲爆发具有从低频向高频的频漂(正的频漂),而且频漂的速率随频率带增加而增加。 3)脉冲的幅度在波长8—10厘米间受到强烈的衰减。 4)脉冲群中的每一脉冲的极大频率及起始频率从高频逐渐移向低频,意昧着激发源逐渐上升。估计上升速度约为50公里/秒。 5)这类脉冲常常出现在有δ型磁结构、最大磁场强度大于2500高斯的复杂活动区中,可能有不同级别的耀斑与之对应。 6)这类脉冲与硬X线爆发事件、分米波段快速频漂事件及“BLIPS”事件见文[7]有密切的关系。 7)这一类微波快速尖峰群事件可以解释为来自耀斑-爆发事件中形成的电子加速中心的快速非热电子流向下运动穿入一耀斑环激起的电子迴旋脉泽辐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北方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和形成演化机理,以河北省张北县玄武岩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集地下水样、测定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离子比例系数、氢氧同位素、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区内玄武岩地下水的水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研究区内玄武岩地下水中多数离子质量浓度呈现增大趋势,补给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TDS质量浓度多小于500mg/L,排泄区地下水中阴离子以Cl-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TDS质量浓度多大于1 400mg/L;研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硅铝酸盐、岩盐、硫酸盐的风化溶解是地下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农业施肥等人类活动影响是控制地下水化学形成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雨水酸度和离子浓度与其微物理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1987年5-6月和1989年5-6月庐山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云、雨水酸度和离子浓度与其微物理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雨滴大小、含水量、谱宽等微物理量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其酸度和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20.
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北缘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典型夕卡岩矿床,产于海西期呼斯特中酸性侵入体与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其成岩成矿时代此前尚无确切的年代学资料。文中通过对矿区呼斯特岩体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LA ICP MS U Pb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68.0±3.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65.6±3.2) Ma,表明其侵入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代表了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俯冲于伊犁板块之下诱发的岩浆作用产物。夕卡岩矿石中辉钼矿Re 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95±11)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88.3±1.5) Ma,指示矿化作用可能发生于早二叠世早期碰撞后的陆内伸展构造背景。成岩、成矿的时间跨度大,约为80 Ma,可能的原因包括:(1)呼斯特岩体是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辉钼矿化和夕卡岩型铁铜矿化均与该杂岩体于早二叠世的一次岩浆侵入和接触交代作用有关;(2)两期成矿作用叠加,即在早期(晚泥盆世)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有关的夕卡岩型铁铜矿化基础上,后期(早二叠世)又叠加了一次钼的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