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1篇
  免费   1160篇
  国内免费   1783篇
测绘学   649篇
大气科学   1025篇
地球物理   1212篇
地质学   3415篇
海洋学   791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554篇
自然地理   69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黑土的水土流失及其保育治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黑土因其肥沃而闻名,但其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往往易被忽略。虽然在人类影响下的现代环境过程开始较晚,但黑土区的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黑土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黑土保育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治理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2.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yrite in coal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its ge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origin. In this paper, high-resolution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F-SIMS)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arious pyrite forms in the No. 9 coal seam (St,d=3.46%) from the Wuda Coalfield,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hina. These include bacteriogenic, framboidal, massive, cell-filling, fracture-filling, and nodular pyrites. In addition to Fe+ (54Fe+, 56Fe+, 57Fe+), other fragment ions were detected in bacteriogenic pyrites, such as 27Al+, Si+ (28Si+, 29Si+, 30Si+), 40Ca+, Cu+ (63Cu+, 65Cu+), Zn+ (64Zn+, 66Zn+, 67Zn+, 68Zn+), Ni+ (58Ni+, 60Ni+, 62Ni+), and C3H7+. TOF-SIMS images show bacteriogenic pyrites are relatively rich in Cu, Zn, and Ni, suggesting that bacteria probab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richment of Cu, Zn, and Ni during their formation. Intense positive secondary ion fragments from framboidal aggregates, such as 27Al+, 28Si+, 29Si+, AlO+, CH2+, C3H3+, C3H5+, and C4H7+, indicate that formation of the framboidal aggregates may have occurred together with clay mineral and organic matter, which probably serve as the binding substance. The intense ions of 28Si+ and 27Al+ from massive pyrites also suggest that their pores incorporated clay mineral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Together with the lowest 28Si+/23Na+ value, the intense organic positive secondary ion peaks from cell-filling pyrites, such as C3H3+, C3H5+, C3H7+, and C4H7+, indicate that pyrite formation may have accompanied dissolution or disintegration of the cell. The intense P+ peak was observed only in the fracture-filling pyrite and the highest 28Si+/23Na+ value of fracture-filling pyrite reflects its epigenetic origin. Together with XRD and REEs data, the stronger 40Ca+ in nodular pyrite than other pyrite forms shows seawater influence during it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塌坑Ⅳ76+1槽段进行的安全监测设计及根据此设计进行的安全监测实施,根据取得的监测资料解决了一直未能确定的主要变形地层的问题,为水库的加固施工和后期的运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4.
Regional Fault Systems of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fault systems of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ndicate that five regional fault sys-tans occurred in the Qaidam and adjacent nment.qin belt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se fault systems are: (1)north Qaidam-Qilian Mountain fault system; (2) south Qaidam-East Kunhm Mountain fault system;(3)Altun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4) Elashan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and (5) Gansen-Xiaochaidan fault system.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fault systems controlle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faults within the basin,the migration of depocenter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accmnulation belt.  相似文献   
105.
南海上层海洋热结构的年循环与半年循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南海内区的三个ATLAS(Autonomous Temperature Line Acquisition System)锚碇浮标资料(1998年4月~1999年4月),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南海上层海洋水温年循环、半年循环加以分离,发现无论在年循环还是在半年循环尺度上,18°N附近SCS1站与13°N附近SCS3站的水温变化次表层与表层呈反位相;15°20′N附近SCS2站水温变化基本上次表层与表层同位相.这说明不同区域上层海洋热变化受不同的正压与斜压模态控制.其次,SCS2、SCS3两点水温年循环振幅均在次表层达到极值;而SCS1在表层达到极大值,在100 m深度达到次极大值.3个站位水温半年循环振幅极值均出现在次表层内,这说明该层内的水温半年循环在温度变化趋势中所占的权重比在表层的权重大.  相似文献   
106.
黄河流域夏季分区面雨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黄河流域分区夏季面雨量预报的研究成果,精心挑选51个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测站对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使用K均值动态聚类对黄河流域的夏季降水进行了客观分区,并计算出各流域夏季面雨量。通过对黄河流域夏季雨量与500hPa环流,海温、OLR、中纬阻高,高原积雪,欧亚积雪等重要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结合黄河流域夏季面雨量年降和年代际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出黄河流域分区夏季面雨量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模型,并通过客观化的数学方法建立黄河流域夏季面雨量预测系统,预测系统十年回报的结果显示出具有较的预测技巧。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1975~1998年北京动物园动物发病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不同动物发病率的年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分季节进行了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冬季兽类发病率、秋季禽类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较好,总体看春、夏季动物发病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华北地区农业干旱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确定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曲线,提出了农业干旱指数和农业干旱预警指数两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明确生物学机理的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数值模式。对北京、石家庄、郑州和济南1998年至2000年432旬的农业干旱模拟结果表明:农业干旱预警定性准确率为90.7%,定量准确率在87.5%左右;此外,模拟表明模式也可以对区域农业干旱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北京等地区历年农业干旱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于大气干旱,在自然气象条件下,北京等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几乎每年都存在农业干旱现象,特别是冬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每年均存在一次较为严重的农业干旱胁迫过程,但农业干旱胁迫程度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功率谱分析表明其具有3~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对平均气候状况下华北地区农业干旱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即大约在冬小麦开花、灌浆至成熟期,农业干旱胁迫指数存在一种自然的逐渐加强的动态过程,这与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及大气探测等资料,对2001年7月27日临汾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水汽和热力条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临汾市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荒漠戈壁下垫面表面动量和感热湍流通量参数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合理筛选以后的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荒漠戈壁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问题。首先,分析了Monin-obukhov相似函数的特征,并拟台出了其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风速和温度相似性函数随稳定度参数的变化曲线与典型经验曲线差异较小,并且在经验曲线分布范围以内,但中性时的值有所不同。同时,还用该资料给出了动量和标量粗糙度(感热粗糙度)长度的平均值及其标量粗糙度随摩擦速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标量粗糙度的平均值大约比动量粗糙度的小一个量级,并且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明显比其理论预测值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