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球上有限的矿产资源来满足人类社会在无限时间中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主题.目前江西多数铀矿矿区的铀矿开采仍然以人工干预为主,这大大降低了开采效率.且开采安全性也明显偏低.因此,研究如何较好利用江西铀矿资源,如何合理安全开采铀矿是非常有必要的.介绍了矿山安全信息系统在江西铀矿中的应用,对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该系统在铀矿安全生产过程所能实现的功能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2.
基于大量的薄片及岩心观察,运用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手段,对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演化模式.表明灰岩和白云岩为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以孔、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由于受连通性以及充填作用的影响,构造裂缝的储集性能更为优越.储层基质孔隙差,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及充填作用以及构造作用为区内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碳酸盐岩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原生孔隙形成与收缩阶段、中晚期的次生缝、孔、洞发育与充填阶段;早期碳酸盐岩沉积时孔隙大,经初期成岩和埋藏后,失去了主要孔渗性能;中晚期的次生缝、孔、洞十分发育,但充填严重,晚期的构造缝及溶蚀孔、洞被部分保存.  相似文献   
133.
俯冲带波速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俯冲带在大部分深度都存在高速异常,并在400km左右和550km左右的深度存在高速异常的极大值,这和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波速结构相一致.说明虽然层析成像方法的分辨率较低,但它能给出俯冲板块上P波速度随深度变化的基本特征.俯冲带既有正的波速异常,也有负的波速异常,幅度约在-10%-%之间,这在区域台网的资料中可以得到反映.俯冲带在约700km深度存在低速异常,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也使俯冲带出现沿俯冲方向的倾斜低速区.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没有类似的波速结构,可能是其分辨率较低所致.要研究俯冲带的细结构,应基于高精度的区域台网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4.
井间电磁成像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文冲  赵文杰  臧德福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3):411-420,T002,T003
井间电磁(EM)成像系统的技术目标是实现井间电学特性的直接测量,并提供井间电阻率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从1997年开始,胜利油田与美国EMI公司合作,开展了E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主要是通过大型、系统的现场试验,在大井间距的条件下,进一步验证仪器的性能,进行油藏研究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分析;以系统的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加快成像处理方法和软件的开发;开展穿透金属套管井的EM试验,探讨金属套管条件下的电阻率成像方法。两年来,利用EMI提供的XBH2000型测量系统,对胜利油田典型的低电阻率砂泥岩剖面,成功地进行了3对井、10个井次的试验。试验证明了仪器性能的可靠,取得了测量重复性好、系统完整的井间EM数据.并反演得到电阻率成像,在分析井间油气分布和油层开采动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5.
牡丹江和海拉尔台下方地幔间断面结构及推论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牡丹江(MDJ)和海拉尔(HIA)台1988-2000年的宽频带三分量数字地震记录,通过地幔间断面产生的P-SV转换波,研究台站下方地幔间断面的分布以及日本海俯冲带对660km间断面的影响.为了提高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了线性-偏振滤波方法和修正的N次根倾斜叠加方法来提取P-SV转换波.前一方法通过实验选取适当的光滑平均和提出立体角的约束;对后一方法进行了震源深度校正和间断面倾斜的修正.结果表明,在MDJ和HIA台下方,除在660,410,220和520km深度附近均存有间断面外,在140,350,570,740和1080km深度附近也存在间断面,显示了地幔中径向分层的复杂性;另外,MDJ台下方660-840km之间的间断面结果比HIA台下方的复杂,似有分层结构,可能反映了俯冲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地震活动的随机标度和非线性标度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地震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究了地震活动的随机性质.当不考虑震级范围时,全球地震活动、人震的余震和区域震群均有以幂次律为特征的长尾现象.地震的强度由震级确定,具有一特定震级的地震可形成一个地震活动系列,很多这样的地震活动系列就形成具有各种震级的地震的集合.不同地震系列间的统计特征由随机标度来表征,随机标度表明了由地震震级分类的不同地震系列间统计时刻的标度关系.为了统一地方、区域和全球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性,引入了非线性标度率.  相似文献   
137.
通过地震分布及地震机制解所反映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俯冲带的形态及应力状态,研究了俯冲带深部形变及650km间断面的穿透问题.日本海Benioff带较直,连续性较好;鄂霍次克海Benioff带弯度稍大,220-320km深度之间地震很少.两俯冲带在浅部及深部地震密集,100-200km深度之间有双地震层.应力状态随深度变化,200km深度以下P,T轴方向相对集中,P轴接近俯冲方向,在约100-200km深度附近,P,T轴均接近俯冲方向.观测和理论地震图拟合分析表明,地震断层面走向接近俯冲带走向,断裂的结果使俯冲带在深部倾角变小.  相似文献   
138.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讨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中国周边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应力场的影响,指出两板块在喜马拉雅山前断裂地区碰撞,碰撞边界向西延续到35°N,74°E附近,其主要挤压方向为NNE,并形成SE方向的物质流动.帕米尔地区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存在俯冲带形态的构造.在26.5°N,97°E附近,板块边界的走向发生突变,并形成东倾的缅甸山弧俯冲带,但印度板块挤压造成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在安达曼-尼科巴-苏门答腊-爪哇岛弧,印度板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在中国南海一带形成NNW向或近Ns向的主压应力.  相似文献   
139.
"羊里磁异常"自1967年发现以来,由于所处地质环境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有利地段,且紧邻已知的温石埠铁矿,以及"羊里磁异常"规模较大且具备低缓磁异常的特点,一直受到地质界的广泛关注,地勘单位在该区做了大量的铁矿找矿工作,但对"羊里磁异常"勘查中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文从高精度重磁角度对"羊里磁异常"进行了定量解释以及定量计算,并通过钻探验证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推断"羊里磁异常"是由古近纪含磁铁碎屑的砂砾岩以及闪长岩共同引起的,对该异常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0.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一带基岩出露情况差,地质工作程度低,以往工作所发现的侵入岩均划分进入中石炭世。通过对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发现的斜长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所获得年龄为(172.2±1.3)Ma,更改为中侏罗世侵入体。推断红花尔基斜长花岗岩的形成是为中生代中、小块体之间的俯冲碰撞触发了新元古代加入地壳的亏损地幔物质熔融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