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1138篇
海洋学   345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1.
阐述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垦、放牧、采挖等一系列不合理经济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引起的。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正是针对这一地区生态退化和恶化而采取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举措。工程实施两年多以来,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重要成就,局部地区生态有了明显改善。并且,根据该区自然特点,灾害状况,以及恢复这一地区生态屏障的作用,提出有关该区的经营方向,扩大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12.
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风沙地貌及其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面积的冰碛物沉积及寒冻风化是高寒区风沙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风沙地貌的发育与高寒区环境密切相关,冻结作用使沙丘发育以加积作用为主,形成了高大的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侵蚀与移动主要发生在暖季,新月形沙丘运动速度相当缓慢,年平均水平移动量约1.8~0.5cm·a-1,加积速率约0.3~0.08cm·a-1.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的环境变化主要受温度条件制约,沙丘腐殖质层沉积年代与我国东部沙区古沙丘、敦德冰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认为西南季风的强度对本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高原下垫面的变化造成太阳辐射差异,是引起西南季风强弱,造成高原腹地温度与降水随之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13.
从冰前风沙地貌初看普若岗日冰原的形成演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样品分析表明,位于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冰川前缘带的大片风沙地貌,直接发育在冰碛之上,并以冰碛为主要物质来源,与冰川运动和冰原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是相关冰川和冰原形成演化过程的良好反映与记录.结合沙丘沉积序列中的沉积构造测量、粒度分析及腐殖质夹层的14C测年等结果,初步得出:普若岗日冰原至少形成于18kaBP;冰原降水可能主要来自西风降水;18kaBP以来,冰原在总体上处于收缩过程,在约108kaBP来,冰原西缘的零平衡线的年均水平退缩速率约为088~102m·a-1,铅直升高速率约为24~32mm·a-1。  相似文献   
414.
半圆型结构冰压力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DUT-1非冻结合成模型冰开展1:25冰对半圆型构件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首先用简单的斜面构件的物理模拟试验检验了整体试验装置和技术设备的可靠性, 然后以同样比尺进行2种冰厚在5个不同水位条件的系列试验, 获得了模型冰排在半圆型构件前的破碎堆积现象和作用于构件上的水平和垂直作用力过程.结合实测模型冰物理和力学指标, 通过优化组合, 拟合出半圆型防波堤冰荷载的试验公式. 这些公式包含了冰对半圆型结构的弯曲破坏作用力、挤压破坏作用力及爬坡和堆积作用力.  相似文献   
415.
辽宁分水金矿床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水金矿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位于石棚峪超单元北西外接触带上,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铅同位素特征显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186±13Ma及2800Ma的两个源区.燕山早期阶段,石棚峪超单元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深成侵入活动(186±13Ma)所分异的岩浆期后热液在运移就位过程中萃取了部分围岩(约2800Ma)的成矿物质,稍晚于186±13Ma形成金、铅矿床.  相似文献   
416.
甘肃省沙质荒漠化现状及开发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建军  刘丛 《甘肃地质》2000,9(2):74-82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 ,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作用 ,造成省内沙质荒漠化土地广泛分布。近半个世纪以来 ,沙质荒漠化加剧 ,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展 ,生态平衡失调 ,环境恶化 ,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甘肃省沙质荒漠化扩展的原因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17.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中国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具有演化历史漫长、多阶段构造演化、充填层系多的特点。所发育的含油气系统常具有油气混源、多储集层系、运聚方式组合多变与成藏期次多的特点 ,很难用Magoon和Dow( 1994 )的概念对其进行确切描述。文中从中国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出发 ,提出了“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 ,并建立相应的划分及评价方法。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有叠置型、运聚变异型、相向汇聚型、断层贯通型、油气分异型、共盖型及改造型等 7种常见类型 ,每一叠合盆地含有上述 1种或多种类型。如中国中西部前陆克拉通叠合型盆地以冲断带断层贯通型与前陆斜坡不整合面运聚型为特色 ,而东部断陷坳陷叠合型盆地则以叠置型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主 ,南方残留新生型叠合盆地则以改造型复合含油气系统占主导 ,因此每类盆地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与勘探手段并不一致。复合含油气系统描述是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的基础 ,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与评价则是制定油气勘探方向的关键 ,现代勘探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是提高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勘探成效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18.
敦煌莫高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长期以来,这里受风沙侵害,并已危胁到洞窟的安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但因防护位置不当,事倍功半。根据风沙运动规律和风沙危害方式,评估了已经建立的防沙工程的效果,强调了防止吹沙和保护莫高窟的“六带一体”防沙体系的必要性和持久性。据此方案,阻沙带应建立在窟顶大沙山前缘作为前壁,窟顶戈壁作为输沙带,窟体作为固沙带  相似文献   
419.
最新1/400万中国活动构造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春燕 《地震地质》2008,30(1):298-304
以ArcGIS和MapInfo为软件平台,对邓起东院士多年来潜心研究和汇总的中国活动构造数据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一致的投影方式和合理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建立了中国活动构造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活动断裂、活动盆地、活动褶皱等活动构造及其各类相关参数的有效管理和系统集成,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为各地震相关研究部门和工程建设部门利用这些数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420.
本文采用两自由度的裂纹扩展模型,以桅杆结构纤绳拉耳孔边裂纹前缘最深点和表面点的裂纹扩展增长量来追踪裂纹扩展。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对通过有限元法所获得的各种裂纹形状所对应的裂纹前缘最深点和表面点的无因次形状因子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用拟合曲线上的值代替离散的无因次形状因子扩充插值数据库,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任意形状裂纹前缘最深点和表面点无因次形状因子,并计算得到确定裂纹扩展速率所需要的应力强度因子幅度。最后根据裂纹前缘最深点和表面点的裂纹扩展速率确定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孔边裂纹的扩展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