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1331篇
测绘学   600篇
大气科学   448篇
地球物理   590篇
地质学   2407篇
海洋学   53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49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81.
基于PDA形变台站电子手簿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PDA掌上电脑具有携带轻便、电池持久耐用,操作简单等特点,利于建立形变台站野外观测基本操作平台.按照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要求,采用PDA硬件平台,在windowsCE软件支持下,利用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Basic编程环境,通过wince sdk工具模块,实现基于PDA的形变台站电子手簿系统(CaisBook PDA1.0).采用电子数据防伪技术,建立了完善形变台站水准电子记簿软件,可代替手工记录.  相似文献   
782.
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序列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17日阳江M4.9级地震是1969年阳江M6.4级地震发生后至今震级最大的余震之一,该震中区及附近1970年以来至2004年底的九千余次ML1级以上的地震月频次的统计结果显示,本地4.5级以上地震震前短临时段内,ML1.0级以上小震活动水平增强不明显,但2004年与1986年的地震临震前,ML0.1级以上的微震次数却异常升高;本地4.5级以上地震前3个月至1年左右,b值均处于0.55左右的低值状态。衰减系数日值的计算均大于1,显示本地4.5级以上地震的余震衰减都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出孤立型较强的特点。本次4.9级地震作出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与1969年主震的情况较为类似。  相似文献   
783.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03年7月15~9月28日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Na+、NH4+ 、Ca2+、Cl-、MSA、SO42- 等11种离子的浓度数据(文中使用当量浓度).根据相关分析, 可将11种离子分为3类: 海盐源离子, 包括Na+、Mg2+、K+、Ca2+、Cl-、SO42-; 人为源, 包括NH4+ 、NO3-; 其它源, 包括 CH3COO-、MSA、C2O42-. 气溶胶以海盐气溶胶为主, Cl-、Na+ 离子分别是阴阳离子中含量最大的离子, (Na+ +Cl-)对气溶胶载量(所测定的阴阳离子的总和)的贡献平均为60.2%, 占气溶胶总量的一半以上. NH4+ /SO42- 的比值的平均为0.45, 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和气溶胶的离子平衡, 认为气溶胶样品中NH4+ 和 SO42- 主要是以 NH4HSO4的形式结合. 根据考察沿线 NO3- 浓度的变化, 把考察沿线大致分为3个区: 日本海区, 中值为15.2 neq·m-3; 鄂霍次克海及白令海区, 中值为1.8 neq·m-3; 北冰洋区, 其浓度较低, 中值为0.4 neq·m-3. 考察沿线白令海是MSA的高产区.  相似文献   
784.
土钉支护体系抗拔力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振明  秦四清  刘军  夏柏如 《岩土力学》2005,26(11):1799-1802
对基坑土钉支护体系中抗拔力机理作用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关于抗拔力的新观点。研究认为,土钉支护体系的抗拔力应由钉土作用抗拔力和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两部分来组成;土钉在支护体系中首先是作为传力构件传递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而后是通过钉土作用提供抗拔力。进一步分别对两部份的抗拔力进行理论求解,确定了土钉支护体系总抗拔力。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所提出抗拔力机理作用及其求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85.
辽东地区硼矿床受控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大石桥-凤城-宽甸古隆起构造带.元古宇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含硼岩系呈W-E、NE向、长约350 km、宽60 km的长条带状展布.硼矿体发育于里尔峪组蛇纹石化镁橄岩或蛇纹石化富镁大理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和岩控特征.虎皮峪-红石砬子-清河近东西向线状紧密的复式背、向斜间多期次次级的背、向斜发育,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硼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具尖灭膨缩现象.围岩蚀变强烈.大量的电气石化使围岩中硼元素的含量偏高;蛇纹石化镁橄岩或蛇纹石化富镁大理岩的Ca/Mg比值波动极大,表明其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含硼岩系的厚度与矿体的关系呈正相关性,当厚度超过35 m时就有可能成矿,且厚度越大,矿体的规模和矿石质量越好.在部分地区,赋矿的褶皱构造完全倒转,有里尔峪组的层序倒转,混合岩段反转至上部,且混合岩化明显增强,形成混合岩化花岗岩,而其下部250~600 m是含硼岩系,发育优质隐伏硼矿.据辽东地区硼矿体的这些特征,推测了4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86.
地质统计学及其在云南金宝山铂钯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编制了矿床数学-经济模型软件包,并使用该软件建立了金宝山铂钯矿矿床数学经济模型,计算了矿石储量,为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7.
人类对砷的认识已有很长的历史,近几十年来关于砷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砷是海洋沉积物中常见的主要环境污染元素之一,目前测定它的常用方法有砷钼酸-结晶紫分光光度法[1]、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催化极谱法[1]、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2],但是这些方法需将样品制备成溶液,处理过程冗长,易引起操作沾污和待测成分损失,而且试剂消耗量大,同时产生的酸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害,为此分析工作者一直在寻求一些新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88.
海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沟金矿床产于海沟花岗岩体中,受NE-NNE向断裂控制,为大型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以充填作用为主,矿床主要指示元素为Au、Ag、Hg、Pb、Bi、Mo,由上至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Ba-Hg-Ag-Bi-Au-As-Sb-Pb-Mo.同位素和流体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成矿物源与色洛河群变质岩系和海沟花岗岩有关,成矿流体由岩浆水和古大气降水组成,流体属CO2-NaCl-Na2SO4-H2O型.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背景下,深大断裂的活动导致富金的色洛河群变质岩系发生深熔作用形成海沟花岗岩及富矿质和矿化剂的岩浆热液,同时也产生了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在143 Ma左右,随区内应力场转变为张性,并在岩体和周边地层中形成大量NE-NNE向次级断裂系统,富矿质和矿化剂的岩浆热液和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两种流体向NE-NNE向次级断裂系统的扩容带迁移,混合作用、沸腾作用以及物化条件的改变导致金的沉淀,从而造就了海沟金矿床.  相似文献   
789.
陕北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区是近年来国内外地学界的新发现和持续关注点.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探讨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性质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红色砂岩以中—细砂为主,SiO2和Al2 O3含量之和在85%以上,沉积环境为河湖相,为水动力中等,水面较浅的河流入湖三角洲河口区地...  相似文献   
790.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ean circulation and relevant thermal-salinity fields in Jun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cean model (ECOM-si), the model outputs are used as first guess of initial fields for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model equations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al responses of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HECS) in the course of a weak land-to-sea cyclone‘s passage over the Huanghai Sea on 15-16 June 1999. Predominance of the dynamic impact of cyclone over the thermal one in June in the HECS is justified using observations and model simulations.The cyclone and its surrounding weather system, i.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to its south could influence current and thermal fields in the Bohai Sea,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even though the intensity of cyclone was rather weak. The response of oceanic currents to the wind stresses driven by the cyclone and its southern subtropical high were strongly characterized by the wind drift with its extent of equivalent scale of cyclone in the horizontal and of Ekman layer in the vertical. The sea response at a given si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ient local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especially was sensitive to the local wind direction,which is demonstrated at three points locating at the southern and western Huang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So the sea responses at locations differed considerably from one another. Current responded to the wind stress in a simple way:directly to the wind-driven current and subsequent gradient current and slope current, etc., whereas sea temperature responded to the wind stress in two ways: directly to the cyclone-induced cooling and indirectly to water movements both i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by the cyclone‘ s wind stress. So the sea temperature vari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yclone was more complicate than the current. The HECS in response to the cyclone and its ambient weather system was likely to be a fast process and such a response could last at least for more than 1d. Current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of wind stress exerted on the surfac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Affected by the cyclone, the maximu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ecreased by almost 1.6℃ during the 24h cyc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