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0篇
  免费   812篇
  国内免费   1444篇
测绘学   669篇
大气科学   518篇
地球物理   661篇
地质学   2642篇
海洋学   57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23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集对分析的洪水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常规分类方法复杂的数学理论和繁琐的计算,提出了基于集对原理的洪水分类新方法——集对分析法(SPAM)。系统地给出了集对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步骤。建议方法概念清晰,结构简单,计算简洁,易操作,是一种有效的分类途径。以实测洪水过程为例,应用研究表明集对分析法的分类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2.
广东省酸雨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广东省气象部门所属4个酸雨监测站10多年的资料,研究了广东省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韶关和电白的酸雨频率都在56%以上,降水pH年均值小于4.9,汕头的酸雨虽然较轻,但降水pH年均值仍小于5.6,酸雨频率也达到31.7%.4个站均表现出春季降水pH值低、酸雨频率高的季节分布特征.近年来,广州、韶关、汕头的降水pH值变化不大,酸雨频率却呈上升趋势.广东酸雨的形成不仅与SO2排放量高、气溶胶酸化缓冲能力低有关,也与天气系统和气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3.
北京几次弱降水过程预报失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军  马学款  代刊  符娇兰  董林  秦华锋  董全 《气象》2018,44(1):26-41
在选取的北京地区2011年冬季至2012年春季9次弱降水过程中,预报员出现了4次空报、2次漏报,预报效果总体不理想。通过对9次过程的预报检验、天气分析和多模式预报对比,得到如下认识:北京地区弱降水过程天气形势复杂多样,按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可分为两槽一脊型、一槽两脊型、一槽一脊型,按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冷锋型、华北锢囚锋型、东风与倒槽型和东风回流型;弱降水过程普遍具有对流层低层水汽条件差或动力抬升弱的特点;对湿层浅薄、饱和层高度高、抬升凝结高度高的弱降水过程,数值模式容易出现空报;而对低层湿度条件好、饱和层高度低、抬升凝结高度低但高空系统弱的降水过程,模式又容易出现漏报;预报员主观预报出现空、漏报主要源于对天气系统的结构及发生发展机理认识不足,对边界层水汽、抬升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预报订正经验。  相似文献   
124.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产生了一系列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远程耦合(Telecoupling,社会、经济、环境的远距离相互作用)科学概念和综合框架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更好促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推广,本文系统解析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厘清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功能,梳理了框架的应用现状;通过对3个中国典型案例的阐释,展示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使用方法、结果分析及由此得出的科学意义和政策价值;最后描述了远程耦合综合框架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远程耦合综合框架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以跨国家、跨地区、多尺度的视角,重新审视多个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隐藏的远距离地理空间作用的科学价值,服务于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全球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5.
"活地"是宗教的传奇,而由于以往知识与技术的限制以及宗教圣地的"不可侵犯性","活地"也成了大自然的千年未解之谜。通过现场考察和资料调研,明晰了"活地"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采用高频率表面波监测、分析技术,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活地"附近地表浅层岩土体分布情况。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经室内试验研究得出了"活地"及周围地区出露岩石的矿物组成。最终,对于"活地"的成因提出以下看法:1.否定了地下深层生长性岩脉诱发"活地"现象的观点;2.膨胀岩及膨胀土吸水膨胀对"活地"的隆升有一定作用,但这不是"活地"的主要诱因;3.提出"活地"是岩石风化作用及特殊地理环境综合作用结果的观点:风化作用使岩体疏松、体积增大,地面隆起;两侧山体运动对其交界处岩石产生挤压作用,为"活地"的持续隆升提供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6.
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与空间关联性是空间格局研究的两个主要内容.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广西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在0~10 m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及其随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云贵山茉莉种群在不同尺度(0~10 m)上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均呈随机分布;2.在0~6.5 m尺度上,云贵山茉莉种群3个龄级均匀分布特征比较明显,而在6.5~10 m尺度上则为随机分布;3.龄级1和龄级2个体在0~10 m尺度上都有显著的正关联;龄级1和龄级3个体在尺度0~2 m上呈正关联,而在2~10 m尺度上无关联;龄级2和龄级3个体在研究尺度上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7.
气候变化下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动态变化及地域范围探测是识别农业生产敏感区、研究农业适应行为的基础.前人基于"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采用不同的划界指标对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范围进行了探索,但对气候变化下南北过渡带范围的地理表达及其地域范围的定量探测较少涉及.采用1951-2018年2400多个国家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的逐...  相似文献   
128.
阳朔铅锌矿的环境现状与尾矿废水处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朔铅锌矿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采矿废石、选矿尾矿、废液等,主要有害物质为Pb、Cd等重金属元素和残余的选矿药剂,对环境特别是下游环境存在潜在危害。该矿通过建设规范化的尾矿库和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尾矿浆由坝体向内(上游)倒流排放沉淀尾矿砂、废水经二级多池串联自然沉淀澄清的处理模式,增强了坝体稳定安全;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沉淀药剂,降低了治污成本。废水处理后,水质清澈无异味,达到国家工业生产污水处理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9.
本文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核心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已有调查数据,基于MapGIS平台,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貌4个方面选取9个因子组成了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空间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地下空间较适宜区占总面积99.71%;中层地下空间较适宜区占总面积95.03%;深层地下空间较适宜区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占总面积26.95%,次适宜区大面积分布于研究区中西部区域,占总面积72.27%。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空间资源综合适宜性等级基本以较适宜、次适宜为主,区内不同竖向层次与不同区位地下空间资源的适宜性存在差异,资源条件总体上呈现\  相似文献   
130.
文章探讨了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预测优质储层提供依据。文章以东濮凹陷庆古3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RD、核磁共振冻融法及三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联用等综合分析,研究了东濮凹陷二叠系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以岩屑长石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值介于0.2%~12.8%,渗透率值介于0.0016~5.7 mD,属于特低孔致密型储层。溶蚀残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是东濮凹陷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储集空间都是次生成因,各层段几乎未见原生孔隙留存,裂缝相对不发育。次生孔隙主要由长石颗粒和岩屑(包括凝灰质)溶蚀形成,在石千峰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中较为常见。优质储层受沉积相、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石千峰组砂岩属于内陆河流相沉积,砂体发育,是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最有利的储集层系,长石的溶蚀是石千峰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下石盒子组属于三角洲沉积,由于沉积时期火山作用,导致大量的凝灰质沉积,凝灰质蚀变形成的高岭石晶间孔是该层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山西组主要三角洲沉积,也是主要成煤期,煤系酸性流体导致溶蚀,但强烈的石英次生加大使砂岩致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