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534篇
测绘学   269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815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集合卡尔曼滤波实际应用的困难是集合预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双分辨率集合卡尔曼滤波是由一组低分辨率样本提供同化所需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集合预报的时间。为了检验其有效性,文中利用模拟资料,与标准高分辨率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在第一个同化时次,两者对500 hPa水平风场和扰动位温场的分析增量场均与真实增量场的高低值中心位置一致,且结构与真实增量场接近,前者(高分辨率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增量值比后者(双分辨率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增量值更接近真实情况;在连续的预报-同化循环试验中,随着同化次数的增加,两种方法分析变量的均方根误差总体上都是下降的,均表现了很好的同化能力,但后者与前者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相同的运行环境下,后者的运行时间仅是前者的1/6。  相似文献   
822.
兰州市冰雹预报方法研究及系统介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近10a5~9月天气资料为样本,结合兰州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以及兰州冰雹时空分布、天气气候等特点,应用高空、地面、数值预报产品,以区域内任一点的冰雹为预报对象,以24h不漏报为原则,以自动和人机交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消空条件、入型条件、启动系统、冰雹有无的判别,制作了兰州冰雹天气的短期(短时)预报工具,主要侧重于为人工消雹作业提供预警、预报信息。2004年5月业务试运行中,成功预报2次局地小冰雹,准确率达67%。  相似文献   
823.
贵州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贵州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贵州南部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类似于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特征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及其缓慢东移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输送和对流有效位能的积累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弱冷空气入侵使偏南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地面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的形成是暴雨发生的可能触发机制.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暴雨区南、北两侧的正、反垂直环流构成了中尺度次级环流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24.
亚澳季风区水汽收支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1980~198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亚澳季风区视水汽汇并分析了其水汽收支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范围水汽收支的典型空间分布型为南北型,即南半球澳大利亚季风区与北半球亚洲季风区相反的分布形势,而且这种分布形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北半球亚洲季风区为水汽源,110~135 E之间大陆桥附近、80 E附近及40~50 E之间的三支越赤道水汽输送通道将北半球水汽输送到南半球澳大利亚季风区及南印度洋,成为水汽汇,夏季南半球澳大利亚季风区和南印度洋为水汽源,上述三支越赤道水汽输送通道实现与夏季反向的水汽输送,将水汽由南半球输送到北半球亚洲季风区,此时亚洲季风区为水汽汇。春季和秋季赤道辐合带为主要的水汽汇,亚澳季风区无明显越赤道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825.
Apparent moisture sink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flux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NCAR/NCEP reanalyzed daily data for water vapor and wind fields at various levels from 1980 to 1989. With the aid of EOF analysis method,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isture budgets over Asian and Australian monsoon region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pparent seasonal transition of moisture sink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between Asian monsoon region and Australian monsoon region. In winter,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is a moisture source, in which three cross-equatori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channels in the "continent bridge". at 80°E and 40°E ~ 50°E transport water vapor to the Australian monsoon region and southern Indian Ocean which are moisture sinks. In summer, Australian monsoon region and southern Indian Ocean are moisture sources and by the three cross-equatorial transport channels water vapor is transport to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which is a moisture sink. In spring and autumn, ITCZ is the main moisture sink and there is no apparent water vapor transport between Asian monsoon region and Australian monsoon region.  相似文献   
826.
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的线性特征具有较高定位精度,但不能保证线性特征和地质构造相关;利用DEM提取的线性特征能较好地反映地形特征,但存在边缘点定位不准、难以连接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结合两者优势的线性体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嵌入边缘的标记分水岭分割方法提取遥感影像线性特征,在保留弱边缘的同时去除伪边缘;然后利用DEM地形和水文分析提取断裂带、山脊线、山谷线;最后利用边缘点匹配保留与地质构造相关的边缘点利用数学形态学的腐蚀、膨胀方法进行结果后处理,连接相邻边缘点以获得最终结果。秦皇岛市山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获得连续线性体特征,较好地刻画研究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相似文献   
827.
利用1983~2011年降水量、环流和海温的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前冬北大西洋海温对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与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整层水汽与降水年代际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整层水汽通量的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于纬向水汽输送异常作用的结果。东亚北部地区(35°~55°N,90°~145°E)西边界的水汽输送通量由多变少,东边界的水汽输送通量由少变多特征则直接导致了该地区降水由偏多转为偏少的年代际变化。就外强迫海温角度来说,前冬北大西洋海温跟东亚北部地区夏季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和850 hPa比湿均显著相关。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前冬北大西洋海温也表现出由偏低向偏高转变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由于海温自身的记忆性前冬的海温异常一直延续到夏季。并在夏季激发出横跨北大西洋和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大西洋-欧亚(AEA)遥相关结构,并进一步影响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828.
基于中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取第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将中国东部分为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三个地区,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并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环流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随日期的变化与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南北移动相吻合。近54年来,华南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在1991年左右突增,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两次突变,1991年左右突增,2000年左右突减。华北和东北地区在1999年左右突减。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时,低层850 hPa出现局地异常气旋环流,位势高度异常降低,对应低空异常辐合;中层500 hPa,西太副高位置异常偏南有利于华南极端降水的发生,副高西伸有利于长江中下游的极端降水,位置偏北易造成华北和东北极端降水;高层200 hPa,发生极端事件时降水关键区位于西风急流轴右侧,对应异常反气旋环流,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环流配置为极端降水提供动力条件。极端降水的气候平均态水汽主要来源于南半球和西北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异常影响我国东部水汽输送异常,造成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   相似文献   
829.
微晶丘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微晶丘主要由灰泥组成,仅见少量生物碎屑,其成因尚无圆满解释。借鉴现代海底勘查成果,依据北京西山微晶丘、白云鄂博赋矿微晶丘、腮林忽洞微晶丘的特征,认为微晶丘是海底热水(伴CO2)的化学作用产物:现代海底勘查发现的微晶丘是形成于洋中脊、热点或弧后盆地;北京西山等地的纯灰岩微晶丘是形成于大陆内部;而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是一个大型微晶丘,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微晶丘中的生物作用仅是深海热水活动的伴生作用,并不是微晶丘形成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30.
孙伟  乔炜 《测绘工程》2011,20(6):73-75,78
介绍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GPS控制网的设计、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本次GPS控制网的成果精度,并就GPS技术在城市轨道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提出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