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青藏高原地震前CO的排放与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图像的亮温异常与地球的排气作用有关。由于以往仅在个别点上对CO2、CH4等气体取样或监测,对这些温室气体震前排放的范围缺乏足够的了解。用美国EOS卫星携带的MOPITT探测仪资料,获得了2000年4月30日CO在青藏高原大面积逸出的情况,图像显示CO含量异常升高的区域具形状不规则的圈层结构,累计长度约3 200 km,总面积约267万km2,其CO体积分数值内高外低,体积分数最大的区域(31×10-8≥φ(CO)>27×10-8)大致呈EW向分布,长约800 km,宽约280 km,面积约22.41万km2。整个CO逸出区[WTBX]φ[WT](CO)为2002年正常值的1.57~4.10倍,与从卫星热红外图像上发现的2000年4月29~30日在青藏高原上的大面积多处孤立升温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这种CO逸出的现象至少在2000年4月30日之前的数天内是持续存在的,它们都是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Ms 5.9地震及2000年6月8日缅甸北部Ms 6.9地震的前兆。这一方面说明,气—热震兆机理是有实际依据的,同时也反映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空洞或低值中心的出现可能与CO气体在高空中的不断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22.
以四川昌都贡扎滑坡为原型,设计制作了1:1000的振动台试验模型,开展了包含软弱岩性组合和贯通性结构面的反倾岩质斜坡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特性,将富含多种频率的人工合成基岩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条件,探讨了不同概率水准人工合成地震波作用下反倾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并与输入正弦波的放大效应规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23.
羌云娟  吴侃  秦臻 《测绘工程》2011,20(2):43-45
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地面进行扫描时,会产生很多非地面点,即噪声点,对后续研究带来很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两种基于三维TIN的非地面点云剔除方法,分别是根据判断相邻三角形法向量的夹角以及构建局部平面的方法,介绍两种剔除方法的原理及实现过程,以拟合局部平面的方法进行实例分析,得出剔除结果.  相似文献   
224.
孙强  朱彤  强丽峰 《地震学刊》2011,(3):329-334,340
针对辽阳市中华大桥局部结构损伤对其承载力影响的问题,通过现场静力试验和损伤检测,得出了系统的现场数据,将该数据与桥梁破坏前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确定结构的主要损伤为预应力T型主梁连接处的肋梁严重破损。用大型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生死单元技术模拟破坏肋梁,建立了单跨损伤肋梁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检测值相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用钢筋焊接填筑混凝土进行补强,以外加钢板法加固损伤肋梁,并建立加固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验证了该加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5.
226.
通过对172 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与6个钻孔的综合对比,对丁字湾近岸海底沉积物进行细分,自上而下划分为D0,D1,D2,D3共4个反射界面,SU1,SU2,SU3共3个沉积单元,该文总结了每个沉积单元的埋深、分布及特征,按照各个层序形成时的相对海平面位置及其升降变化态势,划分了海侵、低位、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滨海相、陆相、滨海相沉积相。查明了丁字湾近岸浅地层结构及沉积特征,为该区的发展规划、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27.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from a 0.5°×0.5° gridded dataset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during 1961-2011 released by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gridded precipitation dataset in South China was evaluated. Five precipitation indices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extremes of South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as between gridded data interpolated to given st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ed data is limit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number of stations with bias between -10% and 0 is 50.64%.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gridded data and observed data are generally above 0.80 in most parts. The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 indices shows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with drier northwest section and wetter southeast section. The trend magnitudes of the maximum 5-day precipitation (RX5day), very wet day precipitation (R95), very 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R20mm) and simple daily intensity index (SDII) are 0.17 mm·a-1, 1.14 mm·a-1, 0.02 d·a-1 and 0.01 mm·d-1·a-1, respectively, while consecutive wet days (CWD) decrease by -0.05 d·a-1 during 1961-2011. There is spatial disparity in trend magnitudes of precipitation indices, and approximate 60.85%, 75.32% and 75.74% of the grid boxes show increasing trends for RX5day, SDII and R95, respectively. There are high correlations between precipitation indices and total precipitation, which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相似文献   
228.
环境磁学在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磁性矿物的性质变化能敏感记录现在和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环境磁学方法能鉴别环境演化过程中磁性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运移、沉积和转化的过程,系统介绍了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特征和鉴别方法以及主要的环境磁学参数和意义,着重回顾了环境磁学在以黄土、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为载体的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了环境磁学在古气候环境研究过程中要加强多磁学参数综合应用,促进地质记录和磁学指标之间的定量研究,有利于理解不同沉积物的磁性矿物特征和环境变化过程的相关关系.同时强调沉积物还原成岩作用过程的环境磁学研究是目前以至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29.
内蒙古阿巴嘎地区壳幔经历强烈变形,岩石圈变形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布设在研究区的32个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剪切波数据,测量得到120对各向异性参数和113个无效分裂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快慢波延迟时间变化范围为0.4~1.4s,平均0.77±0.21s;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范围为N101°E-N45°W.其中一组快波偏振方向为N82.0°E±12.3°,与区域内断裂走向平行,反映地幔矿物晶格定向排列;另一组快波方向集中位于华北克拉通内部,平均为N146.8°E±9.5°,平行于早白垩纪岩石圈伸展变形方向,推测由残留在岩石圈中的化石各向异性所引起.在研究区北部部分台站,只观测到无效分裂而没有观测到有效分裂结果,可能存在局部热地幔物质上涌.  相似文献   
230.
基于振动台试验,设计制作2×2直群桩结构相似模型,通过输入一定峰值加速度的迁安波,对非液化砂土、300 mm厚饱和砂土和380 mm厚饱和砂土中群桩承台横向动力响应特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迁安波输入下,非液化砂土中群桩承台加速度和位移时程与台面输入时程相比,其波形变化规律与峰值大小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两种不同厚度饱和砂土中承台加速度放大较多,承台位移峰值较台面位移峰值相差不大。在300 mm饱和砂土中群桩承台加速度峰值较台面输入放大了约1.35倍,在380 mm饱和砂土中承台加速度峰值放大了1.42倍,说明在相同输入条件下,较厚的饱和砂土层在发生液化后群桩承台的动力响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