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91.
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蒙古中南部地区布设的69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11年8月—2013年7月记录的远震事件,使用时间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并挑选高质量Pms震相,通过改进的剪切波分裂方法对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参数进行了研究,最终获取了1473对各向异性参数.经过统计分析,有48个台站可以归纳出两个方向的各向异性,11台站得到单个方向的各向异性,而剩余10个台站各向异性方向比较发散.结果显示,各向异性在蒙古中南部地壳中呈不均匀分布,有54个台站得到了NE-SW向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平均值为N58°E±16°,与最大水平主应力σHmax方向和区域内主要断层走向一致,说明这部分地壳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存在于上地壳,可能与流体填充的微裂隙有关.而NW-SE向各向异性在53个台站被观测到,各向异性方向变化范围平均N132°E±16°,与研究区大部分SKS分裂快波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下地壳成岩矿物晶体定向排列是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的分层特征总体上支持岩石圈受到NE-SW向挤压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2.
研究在(28.0±1)℃条件下,5种不同饲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稚鱼的生长、体成分及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3、4、5次/d组的相对增重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次/d组;各组的饲料转化率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胰蛋白酶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灰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脂肪含量显著上升,水分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分析表明,奥尼罗非鱼仔稚鱼最适饲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93.
通过分析苏干湖地区降尘(含尘暴样品)、湖泊表层沉积(碎屑沉积)以及湖泊东部地表沉积3组样品的元素组成特征发现:3组样品具有同源性,Al和Ti在粉尘释放—沉积中行为稳定,Fe可能受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在湖泊沉积中富集程度相对较高。6次典型尘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尘暴降尘中Al、Fe、Ti通量的变化与尘暴发生期间10 min平均风速及其变差系数(Cv)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Al、Fe、Ti通量不仅可以作为尘暴中风速变化的替代指标,而且可以指示尘暴事件中风速的变化幅度。苏干湖现代沉积(岩心)中Al、Fe、Ti通量变化与冷湖气象站44年的年均大风日数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可以利用湖泊现代沉积中风成输入碎屑组分(去除有机质和碳酸盐)的Al、Fe、Ti通量作为大风尘暴事件的替代指标,以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柴达木盆地粉尘源区尘暴演化序列或者粉尘释放历史。  相似文献   
194.
陈旭  林宏  强振平 《遥感学报》2009,13(5):821-832
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自动分类和lab 颜色空间变换的色彩校正方法, 并用此方法对不同时间的ETM遥感图像进行了多景色彩校正后的拼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 相对于重叠区域校正、直方图匹配等常规方法, 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校正不同获取时间所导致的景间颜色、亮度差异, 提高遥感图像后续分类、变化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多景遥感图像的拼接效果。  相似文献   
195.
强德厚  刘俊卿  丁建芳  程博  吴江  唐利琴 《气象》2024,50(6):701-710
为提高青藏高原冰雹过程中降水特征的认识,利用雨滴谱数据并结合探空、雷达、FY-4A卫星和分钟降水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23日拉萨降雹过程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演变特征方面,雨量计分钟降水量与DSG5降水天气现象仪接近,但开始和结束时间、降水峰值及总降水量略有差异。此次过程中雨滴、冰雹的平均谱分布拟合曲线呈单调下降,雨滴谱符合Γ分布,雹谱符合M-P分布。降雹初期,降水粒子以小粒子居多,主要由雨滴下落中的蒸发所致;降雹后期,降水粒子谱宽变大,碰撞破碎和霰粒融化产生大〖JP2〗量的小雨滴引起粒子数浓度剧增,数浓度增多和滴谱变宽导致雨强增大。冰雹的数浓度仅占总降水粒子数浓度的1.6%,但对地面降水量的贡献最大。根据观测,拟合得到冰雹平均末速度与直径的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196.
研究了温度22、25、28、31和34℃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稚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为31℃时,仔稚鱼生长速度和绝对增重率最高,分别为0.08cm/d和0.035g/d;温度为22℃时最低,仅0.06cm/d和0.020g/d。2)饲料系数在28℃时最低,仅1.90;22和34℃时较高,达2.14和2.17,各组差异显著(P<0.05)。3)在仔稚鱼发育和存活率上,当温度在22~34℃时,温度越高,仔稚鱼发育越好;各组仔稚鱼的存活率介于93.7%~94.7%,差异不显著(P>0.05)。4)在消化酶活力上,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均在34℃时活力最高;脂肪酶活力在31℃时达到最高,22℃时活力最低。  相似文献   
197.
1948-2001年全球陆地春季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中3个月的资料,研究了1948—2001年全球陆地3—5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48—2001年,全球3—5月的降水量以负趋势为主要变化特征,明显减少的区域是:热带非洲、亚洲中西部、中国中东部、俄罗斯东部、南极的恩德比地和威尔克斯地等9个地区;降水量增加的区域是:俄罗斯西北部、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南美洲南部、加拿大北部等7个地区。还研究了35个纬圈3—5月平均降水量的趋势系数。在分析全球季节降水量与ENSO的关系中,指出春季是春夏秋三季中最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8.
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和珠江大洪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1991年,郭增建发现1912~1914年缅甸、云南峨山和安达曼群岛3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量水汽,导致1915年珠江特大洪水.2005年3月26日,王涌泉向有关方面反映苏门答腊巨震后,珠江可能发生大洪水,6月珠江果然出现了大洪水.巨震引起地壳释放出携热水汽,叠加到西南气流上,季风爆发后,被带到中国的华南地区形成暴雨.由于地下裂隙复杂和不畅,放气可滞后1 a.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南海地区850 hPa水汽通量距平明显呈现出高峰值.杜乐天等判读美国MOPITT的850 hPa高度地球排气图,发现2002年9~11月印尼上空几百万km2有高出常年10倍以上的C0强烈排气.震前数月,印度洋东北部有持续性“长波辐射“.对苏门答腊震区地震前后的潜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过程的分析,发现了在地震前20 d里,震中附近潜热通量发生了显著的异常变化.巨灾预测属世界科学难题.重大自然灾害一经发生,极易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引发出一系列灾害-由损失较轻灾害扩展为损失较大灾害,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因此,利用卫星遥感、红外技术分析大地震前后水汽变化,进一步探索地气耦合机制,是一个关键科技问题.  相似文献   
199.
利用FY-2G卫星反演云特征参量产品、MICAPS高空和地面形势场、逐小时地面降水和探空数据等资料,从云的宏观、微观结构及垂直结构和降水方面对2016年6月22日19:00-20:00拉萨市短时冰雹天气发生期间的GRAPES_CAMS云降水模式预报结果进行高原地区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模式能够预报西藏地区的降水落区分布,对强降水中心和降水强度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2)模式能较好地预报云系发展演变,在云系移速、移向上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对云系发展旺盛程度的预报有一定偏差;(3)模式能较准确地预报高原对流云宏观特征,对流云的垂直发展预报结果比实况弱,云顶高度偏低1.0~2.0 km,云顶温度偏高10~20℃;(4)在云垂直结构特征上,模式预报与卫星、高空监测较为吻合,云的冷暖性质、垂直结构、特征温度层高度与实况接近。  相似文献   
200.
地震作用下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灾害调查表明,在基岩山区地震滑塌主要发育在局部强度相对较大、节理较发育的厚层或块状岩体中.以岩石中含两组节理的岩质边坡为例,输入实际的地震记录,采用离散单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讨坡高、地震烈度、坡角及节理倾角组合对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坡体中质点的加速度、速度具有高程放大效应;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随着坡高、坡角和地震烈度的增加而降低;两组节理不同组合的岩质边坡,其稳定性变化较为复杂,受节理倾角与坡角的关系、节理的倾向、两组节理之间夹角等因素的影响.节理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是受拉区逐渐向受剪区扩展而最终导致边坡失稳破坏,是受拉和受剪的复合破坏.上述初步结论为评价山区节理较发育的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