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4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测绘学   318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351篇
地质学   1459篇
海洋学   46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地铁隧道曲线段的不同曲线半径,设计了地铁轨道控制网的控制点纵向间距。以不同的观测精度,模拟生成含随机观测误差的地铁轨道控制网的观测值,采用边角网间接平差模型和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进行平差计算,分析对比网的纵向间距、观测仪器的标称精度、平差后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以及相邻点相对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确定地铁轨道控制网的合理布设网形及其精度指标。研究成果对地铁轨道控制网的布设及测量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glacier change in the Tanggula Mountain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e delineated outlines of the glaciers in 1991 and 2015 using Landsat TM/OLI image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reported glacier data in the First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in 1969 and the Second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in 2007. These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the glacier area and ice volume decreased by 524.8 km 2 and 37 km 3,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glacier area los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class of 1–5 km 2, between 5300 m and 5500 m in elevation, on north and east facing slopes and in the Dam Qu River basin. These glacier changes exhibite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The glacier retreat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1969 to 2015, and the rate in the eas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From 1969 to 2015, the warming rate in the Tanggula Mountains was 0.38℃/10a, whil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only increased by 0.4%. The slight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made a limited contribution to glacier change, while 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led to noticeable shrinkage of the glaciers. Contrary to the retreat or stagnation of most glaciers in the study area, there were 10 glaciers that experienced clear advance in 1986–2015 with noticeable increases in both area and length. Whether or not these 10 glaciers are surge glaciers require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3.
马东涛  祁龙  邓晓峰 《山地学报》2000,18(3):217-220
东山四沟泥流活动频繁 ,严重威胁环县城区 1 .4万人生命和 1 .6亿元资产安全。对其采取了以均质黄土坝、排导槽、沟头防护墙和涝池等工程措施与植树造林、水平梯田和柳谷坊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京市地铁丰益桥南站和丰益桥南站—终点区间施工降水回灌场地周边复杂环境,基于抽水试验、场地回灌试验、周边回灌试验等,从回灌池的深度、回灌井的深度、单井回灌水量、回灌井布置等方面设计了回灌系统.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检验了回灌系统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以84眼小口径井和1眼大口井进行补充的回灌方案能满足施工降水排水需求.经实际运行显示,系统回灌总量7261×104 m3,实现了地铁降水排水100%资源性回灌.  相似文献   
15.
海岸侵蚀是沿海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海滩养护是当前砂质海岸保护的最佳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海滩养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世界范围的海滩养护实践,分析各国海滩养护理念上存在的差异。以研究文献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平面和横向剖面的补砂方式、辅助工程技术和海滩模型预测等方面的海滩养护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滩养护的未来发展趋势:①针对复杂海岸的海滩养护应用拓展;②基于沉积物管理的海滩养护修复;③从地貌系统到生态系统全面考虑的海滩养护技术;④全球砂源赤字条件下的海滩保护和修复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低纬度地区磁暴频谱特性及其与唐山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北京、青光、昌黎、广州、佘山、武昌、长春等7个地磁台1973——1977五年期间80个磁暴的振幅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中低纬度地区磁暴频谱的一般特性.结果表明:①7个台磁暴频谱的变化趋势同步;②在周期0.5——6.8小时的频率范围内,振幅谱的斜率 b 值相当稳定,反映了在此频段内磁暴能量具有恒定的分配因子;③广州、佘山、武昌、长春四台振幅谱截矩 a 的年均值相当稳定,而距唐山震区较近的北京、青光、昌黎三台 a 的年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变化.这可能与1976年7月28日强烈的唐山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EPS2008软件,进行基础地理数据整理,将广州市全市域近1000km2的MGE数据导出,转换成EDB数据,按照新的数据标准要求,完成广州市2009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外业修测更新、内业数据整理以及质量控制、制图输出几个工作。经过生产数据实践,EPS2008信息工作站平台可以较好地满足信息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编辑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258个金矿床资料的统计,简析了中国金矿床在发现年代,规模,类型以及找矿关键因素等方面的一些进规律,提出了时期中应保障黄金勘查工作的投入,加强金成矿理论研究,发展完善找金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金矿床找矿的成效,不断增加地质储量,满足黄金徨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李发  戚浩  郁见芳 《山西地震》2012,(3):4-6,12
利用安徽数字地震台网安庆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单台法,计算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4.8级地震余震的波速比及利用Matlap程序计算其卓越频率,得出以下分析结果:1)波速比存在高低值异常分布,低值地震沿断裂带分布,对应地震的高频度、高强度阶段,表明该地震序列是在波速比低值异常状态下发生;处于序列后半段的余震,波速比则呈现整体高值状态,并沿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分布,可能是受到震源区应力调整的影响。而整个序列波速比的平均值为1.740与该区域背景值1.730基本一致,可能反映了该区域基本处于较稳定状态,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2)主震后,波速比开始上升,几次较大余震前,均呈下降的趋势,震后开始回升。3)主震后,纵横波卓越频率比迅速下降,几次较大余震前均呈现异常低值(<1.0)的状态,之后上升的过程中发生较大余震。这些结果可为较大余震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