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0篇 |
免费 | 608篇 |
国内免费 | 9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7篇 |
大气科学 | 315篇 |
地球物理 | 411篇 |
地质学 | 1740篇 |
海洋学 | 575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220篇 |
自然地理 | 3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89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243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240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171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82.
83.
TAN Yuanlong QIAO Yansong ZHAO Zhizhong WANG Yan QI Lin FU Jianli LIU Zongxiu YAO Haitao WANG Shubing JIANG Fuchu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3,87(6):1712-1723
In this study Chengdu Red Earth (CRE) from the Chengdu Plain (CP),Sichuan province,was analyzed for its elemental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ic (Sm-Nd) geochemistry and compared with Pleistocene loess and paleosol samples from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CLP) in Northern China.Th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RE is similar to north China loess,and also resembles the average UCC.This indicates that CRE,as loess deposits in Northern China,was derived from well-mixed sedimentary protoliths that have undergone numerous upper crustal recycling processes.However,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E and the north China loess are also revealed in our results.For chemically stable elements,CRE has higher Ti,Zr,Hf and lower ΣREE,Ba contents in comparison with loess samples from the CLP.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CRE has higher TiO2/Al2O3,SiO2/Al2O3,Ba/Rb and lower Ce/Yb,Eu/Yb,LaN/YbN and ΣLREE/ ΣHREE ratios.In Sm-Nd isotopic geochemistry,Sm and Nd content and the εNd(0) value in CR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th China loess.The higher TiO2 content in CRE coincided with a high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Ti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s.The lower ΣREE and higher Sm,Nd,εNd(0) values are related to the wide distribution of basalt in the southwest Sichuan Basin.The elemental a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CRE indicates that eolian materials in the CP predominantly come from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s,which differs from loess deposits in the CLP. 相似文献
84.
Statistical tests and error analysis of cloud drift winds(CDWs) from the FY-2C satellite were made by using radiosonde observations.According to the err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DW,a bias correction using the thermal wind theory was applied in the data quality control.The CDW data were then assimilated into the GRAPES-meso model via the GRAPES-3DVar.A torrential rain event that occurr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1-2 July 2005 was simul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DW data were mainly distribute...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喜马拉雅计划二期部分台站的远震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提取,利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获得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以及银川—河套盆地下方0~80 km深度的速度间断面结构.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成层性好,地壳厚度为38~42 km,康拉德界面为18~22 km,阿拉善地区的Moho面深度为38~45 km.河套盆地地壳厚度约52 km,银川断陷盆地和贺兰山下方的Moho面最深为~55 km.鄂尔多斯西缘构造边界下方Moho面变化明显,且黄河断裂为深大断裂直接切割莫霍界面.根据本文的间断面成像结果我们进一步确定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分属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与此同时,我们推测贺兰山以西70~80 km范围内和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北段存在地壳增厚变形的可能.
相似文献86.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土壤碳库碳储量及其变化与调控机制是草地碳循环研究的核心.草地生态系统正经受着越来越严重的人为与自然因素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大气氮沉降增加、施肥及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因此,加强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响应研究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放牧、草地开垦及外来氮素输入等3种主要的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碳总量和活性碳组分的影响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的薄弱环节及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7.
近期国内珠宝市场上出现一种产自巴西的绿欧泊,该类绿欧泊表现出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传统的欧泊有着明显差异。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测试分析方法,就其化学成分、物相、微结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问题展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巴西绿欧泊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蛋白石,含不等量的α-方石英和α-鳞石英等次要矿物,整体呈不规则胶柬状结构,局部微波纹理发育;该类欧泊主要由直径约10~30nm的SiO2球粒聚集而成;由H2O和M—OH倍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7000cm-1处,由H2O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5200,5612cm叫处,由M—OH与[SiO4]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4600-4100cm-1范围内。笔者还对巴西绿欧泊的呈色机理一并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为认识低纬度亚热带地区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与母源输入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利用气相色谱-高温热转变-同位素比值质谱议(GC-TC-IRMS),对系统采集的抚仙湖沉积物样品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进行了测定。抚仙湖沉积正构烷烃δD值分布在-219.3‰~-142.5‰之间,样品中平均值为-208.1‰~-154.5‰,并且奇碳数正构烷烃δD值明显地将样品划分为两种类型。类型Ⅰ样品中正构烷烃平均δD值明显地高于类型Ⅱ样品,反映了它们生物源存在明显差别。沉积物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对比结果指示了沉积C_(17)、C_(21)~C_(25)奇碳数正构烷烃来自水生植物,C_(27)和C_(29)奇碳数正构烷烃主要来自木本植物,C31和C33正构烷烃来自水生和陆生草本植物的混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湖泊地区生态环境是控制湖泊沉积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利用沉积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研究古水文学特征时,还要考虑研究区古生态环境对沉积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的影响,并且结合沉积正构烷烃ACL值和Qw值,才能对沉积有机质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及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9.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发育大型坳陷型湖盆。湖水的升降影响着湖盆水体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沉积体系发育分布,进而影响全盆地晚三叠延长统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发育特征。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古生物化石的鉴定,结合古生物组合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古生物生态环境进行了恢复。确定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是一个最大水深不超过60 m的浅水湖盆,属于温暖潮湿的淡水-半咸水环境。从湖岸到湖心,可以划分为预测古水深1~2 m的河流-沼泽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3~15 m的滨岸-河口三角洲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15~35 m的浅湖生物相带;预测古水深在35~60 m范围的半-深湖生物相带。这些生物相带的划分,为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奠定了基础,为盆地延长组沉积边界、盆地内沉积体系发育展布以及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