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8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885篇
测绘学   318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383篇
地质学   1602篇
海洋学   540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的灾害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7月1~3日,热带气旋“蒲公英”自生成到影响浙江沿海地区期间,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移动路径长、变化较复杂,而且创下了近3年来台湾风灾损失的最高纪录,同时也给浙江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利用卫星云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宏观上对热带气旋“蒲公英”两次登陆过程中的强度及其引发的风雨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登陆台湾期间,东亚环流形势呈典型的鞍形场分布,有利于处于两高之间热带气旋“蒲公英”的维持和北上转向。而在其登陆浙江沿海地区后,浙江沿海地区处于较强的偏东气流中,“蒲公英”中心处于高空槽后,气流下沉以及缺少水汽和能量充沛供应使得其减弱为热带风暴。无论是其登陆台湾还是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垂直方向始终呈深厚气旋性涡柱结构,但中心附近低层辐散,中层辐合,不利于中心附近的对流发展。相反,台风外围螺旋云带内不仅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辐合层较深厚,且存在高湿和强上升运动,因而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对流云团发展强度的不同使得“蒲公英”两次登陆期间引发的风雨灾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92.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平面模型中周期性注入弱凝胶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证明,弱凝胶调驱可大幅改善水驱油藏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周期性注入凝胶段塞能取得调剖作用和驱替效果,前段弱凝胶、中间水和后续弱凝胶可组成一个有机灵活整体,使水驱效率大幅提高,可维持调驱效果长效性.在试验基础上,针对埕岛油田北区CB6B块非均质突出,水驱矛盾突出问题,现场实施周期性弱凝胶调驱.实施后注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含水下降,累增油量2.05×104 t,提高采油速度0.3%.  相似文献   
593.
随着大型煤系稀有金属矿产的发现,煤中伴生微量元素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煤系地层中稀有元素的研究程度较低。选取新疆东北部的准东煤田为研究区,基于煤样的煤质分析和微量元素数据,研究了煤中镓的分布规律、赋存特征及富集成因。研究表明:(1)准东煤田的中侏罗统煤层中镓明显富集。12个矿区煤中镓平均含量在20.78~47.98 μg/g,大多高于或接近煤中镓的边界品位(30 μg/g)。(2)煤田中镓的分布规律性明显。平面上,盆地周围煤中Ga含量较中部矿区高,特别是东北部和西南部由于分别受克拉美丽山和博格达山物源区的影响,煤中Ga含量异常高,部分区域超过了60 μg/g,而中部矿区(ZD10740、ZD10464、ZD10407和ZD10841)的煤中Ga含量表现为从矿区边缘向中心逐渐富集;垂向上,大部分矿区煤中Ga含量从中侏罗统底部向上降低,而受到早燕山运动影响,靠近博格达山的矿区(ZD10740)表现相反。(3)煤中Ga主要以高岭石为载体,部分Ga也存在煤的有机质组分中。镓主要以细粒物质(胶体或有机络合物形式)搬运到沉积盆地,在潮湿覆水沉积条件下发生聚积。  相似文献   
594.
淮北煤田煤中汞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采集淮北煤田10、7、5、4和3煤层的29个煤样品,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煤中汞的赋存状态, 根据提取步骤和汞的特性, 将煤中的汞分为水溶态、离子交换态、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 利用Flow Injection Mercury System(FIMS)分析了样品中总汞和不同形态中汞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 与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国煤以及美国煤含量相比较, 淮北煤田煤中汞的含量明显富集.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和煤中汞与硫、灰分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岩浆的侵入对煤中汞的赋存状态有较大的影响, 不受岩浆侵入影响的10、4和3煤层煤中的汞主要以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存在, 受岩浆侵入影响的5和7煤层中的汞主要以硅酸盐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595.
漆富成  李治兴  张字龙 《铀矿地质》2014,(3):129-134,167
在扬子陆块东南缘湘西北武陵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黑色岩系下部鲕粒磷块岩中,首次发现了似纳米级的硒汞矿和晶质铀矿。通过电子探针化学成分测定和微区解剖,显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产出状态、形态特征和占位特征。研究认为,同沉积期伴随火山热液喷出形成海相沉积鲕粒状磷块岩(鲕粒中包含球滴状硒汞矿),似纳米级硒汞矿在海相磷块岩中占位于鲕粒磷结核的内部和中心。其形成后期,海底热液作用持续,磷块岩经部分溶蚀、热液脱碳,在磷块岩的微裂隙中晶质铀矿、石英共沉淀析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发现和空间占位特征的研究,对探讨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形成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的发生方式和成因联系有启示意义,进一步佐证扬子陆块东缘陆缘裂陷喷气沉积是发生大规模铀成矿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96.
四川江油马角坝、北川沙窝子是龙门山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区域性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地,对这两地及前龙门山北段地区的调查发现:1)前人关于马角坝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和马角坝组主要化石群的记载有与实际不符之处,当地实际缺失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地层,总长沟群的时代应属晚维宪—谢尔普霍夫期,重新厘定马角坝组含义,新指定北川桂溪沙窝子的长滩子剖面为该组的参考剖面;2)在长滩子剖面长滩子组顶部Beichuano-phyllum与Cystophrentis珊瑚化石富集层之上、马角坝组Pseudouralinia富集层之下的大套厚层白云岩层组合的中上部层位,发现Cystophrentis等化石,基于这套厚层白云岩组合的岩性特征明显、顶底接触关系清楚、区域展布广泛,建议引用前人提出的黑岩窝组,同时对黑岩窝组的岩性、岩层组合与古生物组合特征、厚度和时代归属等作了补充和修正,根据其中所含生物群认为黑岩窝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3)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地层对比,探讨了龙门山石炭纪的古地理格局及环境演变,认为除前龙门山中部的桂溪—沙窝子等狭窄地区因长期地处泥盆纪海水入侵通道,地势低洼,出现了残存式的杜内期沉积外,前龙门山南、北段广大地区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已大部抬升露出水面,直到维宪晚期的全球性海侵,前龙门山遂再度没于水下,出现准平原化浅滩相沉积环境,并延续至石炭纪末。  相似文献   
597.
乌兰图嘎超大型锗矿床含锗煤的矿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乌兰图嘎锗矿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产在煤层中的超大型锗矿床,锗金属储量达1600 t。以乌兰图嘎超大型锗矿床的含锗煤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PMA)详细研究了乌兰图嘎含锗煤及其同时代的红旗煤矿无矿煤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图嘎含锗煤中的主要矿物包括石英、蒙脱石;次要矿物包括长石、高岭石、伊利石;另含少量三水铝石、角闪石、叶蜡石、石膏、绿泥石、锐钛矿、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和草酸钙石;微量的锆石、闪锌矿、白钨矿、重晶石、黄铜矿、卤化物、磷酸盐以及含Pb、Bi、Cr、As和Sb矿物。未发现含锗矿物。推测含锗煤中的锗可能主要呈有机结合,而Ba、Zn、Ti、W、Pb、Bi、Cr、Fe、As、Zr、Sb、Cu和REE可能主要与矿物相结合。此外,首次在乌兰图嘎含锗煤及红旗煤矿无矿煤中发现含银颗粒或自然银,推测胜利煤田的褐煤可能有相当规模的Ag矿化。  相似文献   
598.
方解石是芙蓉锡矿田重要的脉石矿物。根据芙蓉矿田白蜡水矿区和狗头岭矿区不同产状(云英岩型、蚀变岩体型和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型)矿石中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两矿区成矿期热液方解石具有两种稀土模式,LREE(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和相对平坦型。其中,蚀变岩体型方解石所具有的相对平坦型稀土模式代表了LREE带出后残余热液的稀土模式特征,而云英岩型和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型方解石的LREE富集型稀土模式与骑田岭新鲜花岗岩类似,表明成矿过程中没有LREE明显带出的迹象,残余热液继承了岩浆期后热液的特征。成矿流体来源于骑田岭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599.
1. Introductio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a typical inter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in the world. From late Carboniferous to Permian, the old Tianshan formed during the tectonic amalgamation of the Tarim block, Tianshan block and Siberia craton (Carroll et al, 1990). Mid-Cenozoic basal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both the Tuyon basin of southwest Tianshan and its western part of Tianshan in Jierjisi in late Cretaceous-Paleogene period, which indicates the activation of the old Tianshan.…  相似文献   
600.
扬子陆块区东南缘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重要矿集区,其中沉积一外生改造型和沉积一热液叠加改造型铀矿床均分布在断陷红盆边缘或附近。通过红盆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与红盆边缘断裂的沟通效应和控矿机制,旨在强调红盆在找矿实践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