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测绘学   328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1749篇
海洋学   57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81.
Aerosol samples of PM10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less than 10μm) and TSP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were simultaneously collected from April 2001 to March 2002 at the top of Mount Baguan on the downtown campus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 Fe, Mn, Cu, Pb and Zn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The monthly variability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erosol particl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metal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se metals in PM10 and TSP is also discusse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10 at this site ranged from 13.80 to 306.42μgm-3 , while that of TSP ranged from 31.02 to 568.82μgm-3. Both PM10 and TSP reached their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springtime, while the lowest values occurred in summertim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ustal metals followed the same variation pattern, while those of anthropo  相似文献   
282.
造山带金矿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造山带金矿是当前矿床学和大地构造学研究热点,Groves等(1998)、Goldfarb等(2001)基于太古"地壳连续模式"(Groves,1993)的研究工作以涉及资料量大、应用成果新、考虑地质因素多而居于这一领域前沿.但是,目前众多研究对前寒武地质与显生宙地质的宏观差异、世界金矿一些总体规律及若干具体大地构造背景等尚认识不足.显生宙缺乏太古代大规模火成活动,已知金矿中很少同变质深成型(hypozonal),以浅变质岩为围岩的金矿区中没有相当的中-深变质岩为围岩的金矿."太古绿岩带"金矿区同样也缺乏浅变质岩为围岩的金矿.华北地块周边金矿主要形成在侏罗-白垩纪,明显晚于大兴安岭造山带和秦岭-大别山造山带,而与欧亚陆缘近南北向燕山期岩浆弧有关.距俯冲带较远、缺乏蛇绿混杂岩与大规模变质作用、发育大量中-新生代盆地及广泛地壳减薄等表明,中国东部与北美科迪勒拉(Cordillera)造山带晚中生代地质存在宏观差异,燕山期岩浆弧可能形成于一个以伸展为主导的环境,大量以花岗岩为围岩或相对太古变质围岩后生成因金矿及其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值得深入研究,弄清各类显生宙金矿与造山带的关系是推进造山带金矿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3.
GPS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动态定位可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水深测量、勘界测量以及土地调查测量等场合。在应用前需对其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进行认真的测定,着重对事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模式下的单频GPS接收机定位精度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30 km之内单频GPS接收机事后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动态定位点位中误差小于0.8 m。此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中。  相似文献   
284.
本文首先研究了4D数据一体化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的理论和信息机理,包括4D数据在电子地图集中的集成、融合和应用的信息机理,多源多类信息交互认知和传输机理,4D信息的查询、分析、模拟、调控和表达的信息机理,以及4D数据一体化电子地图集的理论框架。其次,文章深入研究和解决了建立4D一体化多媒体电子地图集过程中的诸多技术方法问题,例如多源多类数据的集成和融合、基于主导数据库的多重表达、多媒体地图动画、基于4D数据的信息分析和量算、生态环境信息动态仿真和虚拟表达等。在论文第三部分,文章介绍了作者研发的《云南省生态环境多媒体电子地图集》成果,包括其结构、功能、内容、超媒体链接等方面的设计,查询功能和分析量算功能的开发,以及本电子地图集的分析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85.
GPS精密钟差内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钟差的计算,可以通过精密星历内插所得。将IGS提供的15min精密星历内插到5min,其中分别用拉格朗日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法来进行内插,根据两种插值多项式分别比较分析在不同阶数情况下内插的精度。详细介绍了拉格朗日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插值法的基本原理,通过算例得出了拉格朗日与切比雪夫的拟合精度都可以满足精密定位需要,且切比雪夫插值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86.
GIS专题数据库中多层注记重叠问题的解决与自动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专题数据库中面状对象的注记一般会自动配置在图形的重心位置。当同一个面状对象在多个数据层中被赋予不同的属性定义时,注记符号和文字将会重叠在同一个位置。当使用的GIS建库软件存在这方面的缺陷时,解决多层注记重叠、自动重新配置注记符号这一命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城镇地籍数据为例,从多边形形状度量入手,给出基于Delaunay三角网法的骨架线提取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数据层注记重叠和注记符号自动配置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87.
智能化专题地图快速设计制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王光霞  薛志伟  齐晓飞  张元源 《测绘科学》2012,37(3):171-173,123
本文根据专题地图智能化快速设计制作的需求,提出以构建专题地图智能化设计知识库为驱动实现专题地图快速设计制作的模式。在分析其他领域知识和知识库概念的基础上,兼顾该领域的特点,对此模式中知识和知识库的概念重新进行界定。文中以河南省交通图设计为例,基于混合式表示法和此模式下知识库的新特性,构建了专题地图设计知识库的框架体系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88.
基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本文提出了探索模式、项目模式和近距接触模式3种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皆注重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团队意识、创新能力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模式可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多种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89.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选取了地形、可达性和植被覆盖共7个静态预测因子,分别使用频率比和逻辑回归模型对火险敏感度进行制图表达.使用历史火灾数据和AUC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和独立检验,结果显示:1)开发的两个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区分能力,BLR模型的区分能力更稳健.2)选取的几个静态因子对东北地区火险空间格局起着结构化作用,表明在区域空间尺度上使用静态预测因子对火险建模的可行性.最后,研究了2000-2009年东北地区的火灾事件响应敏感区.  相似文献   
290.
本文采用IPCC推荐的表观消费量法计算了中国大陆30省区1991到2010年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发现:(1)排放总量由 2293.01Mt 增长到 7467.77Mt;(2)煤炭消费的排放比重最高达到79.98%;(3)人均排放量由 1.98t 增长至 5.57t;(4)CO2排放强度显著降低,由6.66 kg USD-1降至1.07kg USD-1,近年来趋于稳定;(5)区域发展不平衡始终存在,根据省际数据,在一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化石能源消费。关于CO2高排放,中国已经做出承诺并采取了行动。基于对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综合考虑,健康的产业结构、化石能源集约利用,以及区域发展平衡应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