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1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163篇 |
地球物理 | 150篇 |
地质学 | 374篇 |
海洋学 | 89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54篇 |
自然地理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乌鲁木齐市地理地形因素对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供了一个描述乌鲁木齐市年、季降水空间分布的估算模型.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象站点信息资料和位于研究区域的3个站点(乌鲁木齐、达坂城、蔡家湖)从建站到2000年的多年降水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和估算了3个地理、地形影响因子(即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对乌鲁木齐市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并对回归方程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得出了一些定性、定量的结果.本文模型估算的降水能够较好地再现该区的实际降水分布,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2.
印度洋二维碳循环模式中表层CO2分压分布对物理和生化过程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印度洋碳循环模式的模拟结果,集中对表层海洋中的CO2分压分布及其控制因子、海洋生物对海气CO2交换的影响、海洋营养物含量的改变和海洋环流的改变对大气CO2浓度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与实际的GEOSECS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做比较;研究了与表层海洋CO2分压相关的海洋条件,较详细讨论了形成海洋表层CO2源与汇系统的决定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得到了海洋热力因子和海洋环流对海洋表层的CO2化学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物过程仅处于次要地位的重要结论。此外,还利用建立的海洋碳模式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数值试验,详细讨论了海洋的物理化学因子改变对大气CO2浓度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23.
利用北京宝联站及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2006-2008年的7-9月PM2.5连续观测资料以及北京市观象台的探空数据、海淀气象站的风廓线雷达和降水量等资料,对北京地区夏末秋初PM2.5的质量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区站各月平均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郊区站,高空偏南气流的输送是造成城区及本底地区出现细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从地面风速来看,城区当北风和南风分别达到2m·s-1和3.5 m·s-1以上时能起到扩散作用;郊区在低风速的北风条件下也能起到扩散和稀释作用,而南风基本上对郊区的颗粒物无扩散作用.PM2.5质量浓度在降水前后的清除量与降水量、初始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城区及郊区的云下清除过程更多取决于降水前污染物的浓度,降水量作用较弱.当混合层高度突破1500 m时,垂直扩散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24.
大气气溶胶的酸化与相对湿度的关系及其对酸雨形成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大气气溶胶的微物理结构出发,研究了气溶胶表层膜受大气相对湿度(Hr)的影响发生S(+4)氧化成为硫酸的过程,同时给出了不同湿度条件下污染大气中气溶胶粒子酸化作用的理论分析结果.研究分析表明,气溶胶颗粒表面的水份含量对于成功的氧化过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周围环境大气相对湿度能够极大地改变气溶胶粒子的水份含量,因而,它也能对气溶胶粒子酸化作用的程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吸湿性气溶胶,在相同的条件下,Hr≤30%的干粒子和Hr≥70%的湿粒子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酸化. 相似文献
925.
海安地震台在地磁观测项目迁建过程中,对地磁观测墩体材料,尝试采用钢化玻璃替代弱磁性石材,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工作对今后地磁台站建设改造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26.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To clarify th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overland flow influenced by hydraulic parameters, such as shear stress, sand shear stress (hydraulic gradient partition method and hydraulic radius partition method), mean flow velocity, Froude number, stream power, and unit stream power, indoor experiments with eight-unit-width flow discharges from 0.0667 × 10−3 to 0.3333 × 10−3 m2·s−1, six slope gradients from 3.49 to 20.79%, and two kinds of sand soils (d50 = 0.17 and 0.53 mm)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 nondimensional method was adopted in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artition phenomenon of relation curv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median grain diameter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ondimensional stream power and nondimensional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ondimensional unit stream power and nondimensional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However, there was a po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low intensity indices of velocity category and nondimensional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Nondimensional stream power, nondimensional unit stream power, and nondimensional shear stress could predict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well. Ignoring the partition phenomenon of the relation curves, stream power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with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f .85. Furthermore, a general flow intensity index was obtained to predict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overland flow. Finally, an empirical formula for predicting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with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f .90 was establish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based on the general flow intensity index. During the analysis between measured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ies in present study and predicted values based on Zhang model, Mahmoodabadi model, and Wu model,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three models could not accurately predict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ies of this study because different models a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27.
928.
在地震勘探中,地形起伏和近地表速度的剧烈变化会导致地震波旅行时的扰动,通常会通过折射波信息来估算和消除这些扰动.本文在虚折射的基础上提出了逆虚折射干涉法,通过虚折射波场和原始折射波场的互相关,并对所有位于固定相位点上的检波点进行叠加,重构出逆虚折射波场.通过逆虚折射与超级虚折射的叠加,保证了不同偏移距下折射波振幅恢复的一致性,显著提高折射波的信噪比,有效提取弱信号.同时,本文采用反褶积干涉法来压制由于互相关和褶积产生的子波旁瓣的影响,弥补低频和高频能量的损失,改善恢复的折射波场的稳定性和分辨率.该新方法不需要知道近地表复杂速度模型的信息,可以将虚折射的勘探孔径恢复到原始地震记录的最大孔径.合成资料和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反褶积的逆虚折射干涉法能够从低信噪比的资料中,有效恢复出折射波信息. 相似文献
929.
川西坳陷根缘气藏异常地层压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典型根缘气的成藏服从活塞式运聚原理,气水之间的整体推移式排驱作用在机理上产生高异常地层压力。在致密的储层条件下,根缘气藏中的天然气渗流受阻,当地层发生抬升或沉降运动时,地层压力的调整需要较之常规储层气藏更长的时间,从而形成了原始地层压力较长时间地滞留。川西坳陷根缘气发育,其中区域性分布的高异常地层压力为根缘气成藏的直接产物之一,区域上的高异常地层压力除与根缘气成藏直接有关外,还与根缘气成藏前的欠压实作用及成藏后的区域性构造抬升有关。由于地层流体的系统封闭性较好,现今的高异常地层压力为三阶段演化及三级升压作用叠加的结果,即晚侏罗世中晚期之前欠压实及生烃等作用、晚侏罗世中晚期至古近纪中晚期热裂解生气及根缘气成藏作用、古近纪中晚期以后区域地层抬升导致压力滞留及相对升压等多阶段、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从异常地层压力变化的剖面结构及计算结果分析,1.42的压力系数主要为成藏期后的区域构造抬升等因素所贡献,更高的压力系数则主要由根缘气成藏所产生。根据这一界限,大致可以确定根缘气的发育范围。 相似文献
930.
坡缕石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仔细分析坡缕石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坡缕石结构的组成离子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晶体化学和分子轨道理论,深入研究了热液型和沉积型坡缕石的红外光谱谱图特点, 对坡缕石结构中的水以及 Si— O 区红外吸收带进行了归属研究。其中, 约 3694 cm - 1 、3611cm - 1 吸收带分别归属为 ν M g— O H 、ν Al— O H , 约 3540 cm - 1 吸收带归属为 ν O H 2 , 约 3394 cm - 1 、3294cm - 1 吸收带归属为ν H2 O , 约 1655 cm - 1、1400 cm - 1 吸收带归属为δ O H 2 、δ H 2 O ; Si— O 振动区,连接坡缕石倒转结构单元间的直线型 Si— O桥倒— Si的红外振动吸收频率最高, 与活性氧结合的 Si— O活红外振动吸收频率居次, 其中 Si— O活边 高于 Si— O活内, 而连接辉石式单链的 Si— O桥非— Si较低, 且 Si— O桥非间— Si比 Si— O桥非内 — Si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