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358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对南极长城站地区10种环境样品中的总砷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总砷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砷含量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城站地区陆地淡水、海水、新降雪以及沉积物、表土等环境样品中的总砷量低于世界背景水平;海洋植物中的砷含量较高,但也不超出世界平均值,地衣、苔藓及帽贝样品中的含砷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在极地环境条件下,这两类生物对砷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6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石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石油烃和苯并芘的含量分布,并对其归宿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悬浮物质的吸附沉降作用是影响石油烃含量的主要因素,而长江冲淡水的稀释作用为次。长江口区及邻近海域具有较大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故该调查区基本可视为未污染区。  相似文献   
863.
文蛤外套膜组织与细胞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外套膜为材料,采用改良的M199培养基,在不同温度和盐平衡条件下进行组织与细胞培养。培养结果显示,24 h左右外套膜组织边缘有细胞爬出,48 h后开始形成单层新生细胞,并发展为生长晕,7~10 d细胞基本长满培养瓶底。细胞培养可持续30~35 d。作者还描述了培养过程中出现的3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细胞,并对37℃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及分裂特征作了描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864.
厦门湾水体中2 3 4 Th 2 3 8U不平衡的时间序列数据表明 ,无论是溶解态、颗粒态2 3 4 Th还是总2 3 4 Th ,相对于母体2 3 8U均严重亏损 ,呈现出与开阔大洋水明显不同的特征。溶解态、颗粒态2 3 4 Th的停留时间介于 0 .5— 41d之间 ,其中低潮时停留时间比高潮时小 2— 4倍 ,证实近岸海域具有强烈的清除、迁出作用 ,且潮汐变化对海域颗粒动力学特征有重要影响。2 3 4 Th停留时间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TSM)、Chl.a的关系则表明 ,近岸海域元素的清除、迁出作用主要受陆源颗粒物输送的影响 ,与生物活动关系并不密切。此外 ,非稳态与稳态清除模型结果的对比证明 ,稳态模型对于具有强烈清除、迁出作用的近岸海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65.
海上吸力锚负压下沉渗流场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8结点等参元的有限元方法,对海上吸力锚负压沉贯过程中锚体周围土体的渗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并给出了渗流场相关要素的计算方法,如水头、等势线、渗流力、渗流速度和渗流量等。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计算结果和结论令人满意,为吸力锚的设计等现实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6.
我国沿海三个文蛤地理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我国沿海辽宁、江苏、广西省3个文蛤地理群的遗传变异,总共用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扩增,其中5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选取其中1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图谱进行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为辽宁(LW)、江苏(JW)、广西(GW)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69±0.034,0.117±0.032,0.108±0.031.LW,JW之间为0.222±0.036;JW,GW之间为0.209±0.043;LW,GW之间为0.316±0.047,同时发现引物s396-900bp的标记为JW和LW所特有;引物s433-250bp标记为JW和GW所特有,由此可作为这3个地理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67.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st climate using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δ13C) in tree ring, the responses of the stable carbon composition (δ13C) of multiple tree speci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must be known detailedly. This study presented two δ13C series in annual tree rings for Chinese hemlock (Tsuga chinensis Pritz) and alpine pine (Pinus densata Mast), and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ic parameters and stable carbon discrimination (Δ13C) series, and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of climatic reconstruction using Δ13C in both species, in a temperate-moist region of Chuanxi Plateau, China. The raw δ13C series of the two species was inconsistent, which may be a result of different responses caused by tree's inherent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After removing the low-frequency effects of CO2 concentration, the high-frequency (year-to-year) inter-series correlation of Δ13C was strong, indicating that Δ13C of the two tree species were controlled by comm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Δ13C series of the species were mos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tress, bu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intensity between the species. During the physiological year, the impa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tress on Δ13C occur earlier for Chinese hemlock (previous December to February for moisture stress and February to April for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than for alpine pine (March to May for moisture stress and April to July for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in temperatemoist regions, the control on Δ13C of single climatic parameter was not strongly dominant and the optimal multiple regressions functions just explained the 38.5% variance of the total. Therefore, there is limited potential for using δ13C alone to identify clear, reliable climatic signals from two species.  相似文献   
868.
近年来,长偏移距排列逐渐被大量应用到海上勘探。传统AVO分析都是小入射角,对于长偏移距数据来说有很大不足。为了探讨拓宽AVO分析的研究范围,本文推导了长偏移距时P波反射系数的一种近似公式,并讨论了其精确性。本文的结果和广泛应用的Shuey公式相类似,Shuey公式可以看作本文结果在小入射角情况的简化。  相似文献   
869.
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及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降水粒子特性是大气运动和云内微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在云降水物理及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测量方法不适合对大量数据分析寻找规律,德国OTT公司的Parsivel固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可以较好解决自动测量难题。该仪器是以激光测量为基础的粒子测量传感器,采用平行激光束和光电管阵列结合,当有降水粒子穿越采样空间时,自动记录遮挡物的宽度,通过穿越时间计算降水粒子的尺度和速度,根据各种参数的综合信息对降水粒子进行分类,并能够以数字形式显示瞬时降水强度、降水粒子总数、累积降水量、降水时的能见度和雷达反射因子,以图形方式显示降水粒子尺度谱、速度谱、降水粒子分类且自动生成天气现象代码,实现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 激光降水粒子谱仪主要用于气象水文观测。在雷达气象学领域可用于Z/R关系的拟合修正,比传统的用雨量筒观测数据拟合效果好得多;由降水粒子谱仪测量雨滴的降落速度,可以对天气雷达垂直向上测量的粒子径向速度谱进行校正。 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检验一直是一个难题,自然降水粒子谱分布形式与人工催化以后的降水粒子谱型理论上应当具有较大的差别,人工增雨作业降水滴谱变化物理响应和降水强度时间变化响应都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能够实时检测到这些差别,就能够充分说明人工催化的有效性。未来如果能够进行联网观测记录区域性降水、降雹,就有充分证据表明人影作业的有效性,在定量化作业效果评估以及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利用该仪器已经对一年的自然降水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将所获得的降水粒子谱、雨滴浓度值随时间变化状况与卫星反演的云顶有效粒子半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发现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70.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4~2001年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逐月沙尘资料,重点对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月变化进行分析;分析了近3年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天气特点及成因;对近48年的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小波分析,浮尘天气有12~14年超长周期和2~4年短周期,扬沙天气有8-12年超长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