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The Huimin (惠民) depression is a third-level tectonic element of the Bohai (渤海) Bay basin in eastern China.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zone in the depression, but the lack of adequate geological studies in the area has greatly hindere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using seismic data, fracture mechanics, and a combination of data on fault growth indices and fault throws,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and adja...  相似文献   
42.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sedimentation is common in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in the western Sichuan(四川) basin.The extensional movement was strong in the Late Permian,resulting in differential uplifting of fault blocks.During this period,there was an extensive retrogres-sion.The Kangdian(康滇) ancient land progressive uplifted and enlarged,forming the major prove-nance of terrigenous clastics.In Changxingian age,mixed terrigenous-carbonate sedimentation wa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between Dafeis...  相似文献   
43.
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地灾防治基础理论、职能部门工作方式入手,对美国科研界的非饱和土理论最新研究进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的日常工作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除此之外,还结合作者自身参与的滑坡灾害调研活动,对美国科研人员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野外工作的最主要目的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还对中美两国地灾防治现状进行了简要对比,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Lode 28 is the largest gold-bearing quartz vein in Haigou gold deposit,and the lode itself contains more than 30t of gold. Geochemical study shows that 12 trace elements related gold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5 metallogenic factors(element assemblages) .The high values of F1,F2 and F4 together indicate overlapped of multiple stages of gold mineralization,revealing high potential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t depth;the single high value of F4 represents the root of an existing ore body while high values...  相似文献   
45.
水平层状介质中侧向电阻率测井快速迭代反演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侧向电阻率测井由于具有较好的探测深度和较高的纵向分辨率而成为油储地球物理测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确定储层中油气含量的最方要手段。然而,当地层的厚度小于基纵向分辨率时,由于受井眼泥浆和上下围岩等的影响,实测的视电阻率以已无法反映地层电阻率的起初变化,给油气层的划分及油储层的定量评价带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研究侧向电阻率测井反演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将锥束CT应用于口腔部位的三维成像,是近年来CT研究人员和口腔医生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特别是随着牙齿种植技术的兴起,利用CBCT进行牙齿种植计划和手术导板的设计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口腔CBCT的成像原理和临床应用,比较了CBCT与传统CT在口腔成像中的特点,并总结了当前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供相关的技术及医学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7.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物源体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 湖泊范围广、沉积厚度大, 而勘探程度低, 是大港油田未来勘探的重要突破区, 精细刻画北塘凹陷沙三段物源体系对沉积体系重建、有利区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构造格架及古地貌宏观区分物源区与沉积区, 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划分物源区块, 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勾绘物源在盆内进积方向, 利用砂体等厚图和砂地比等值线图精细描绘物源分支,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北塘凹陷沙三段古物源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 北塘凹陷物源来自北部燕山褶皱带和西部沧县隆起, 具体分为西部的沧县物源、西北角的汉沽物源、北部的大神堂物源和东北角的涧南物源.在物源体系和构造组合特征的控制下, 沙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8.
稀疏脉冲反演实际上就是利用反褶积原理, 从带有噪声的地震道中计算出具有稀疏分布特征的反射系数的振幅和时间.稀疏脉冲反演是非线性优化问题, 通常都是把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优化问题, 然后用线性优化算法求解.以范数约束为基础, 提出L1-L2范数联合约束求解的方法.该算法采用了目前国际流行的内点算法, 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 这种算法具有精度高, 速度快的优点.通过研究人工模型和南海某油田实际数据, 表明该算法的计算结果和测井记录吻合好, 提高了地震分辨率, 目的层段分辨率优于8m.利用反射系数剖面预测的储层厚度和开发井吻合很好, 大大地降低了资源量计算的风险和油田开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9.
山东东营凹陷渐新统东营组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定东营凹陷牛38、郝科1和利1等3口井东营组进行天文地层研究。以牛38井沙河街组一段顶界31.8Ma作为东营组底界年龄,得到3口井各段的年龄平均值为:东二段底28.406Ma,东一段底25.385Ma和顶界24.467Ma。东营组底界(31.829Ma)大致相当于"中国区域地层表"提出的32Ma的渐新统底年龄,但是与"国际地层表"提出的渐新世鲁培尔阶底界(33.9Ma)相差1.9Myr。东三段底界、顶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829Ma、28.406Ma大致可与中国的乌兰布拉格阶或国际的鲁培尔阶中上部相当;东二段底界至东一段顶界的平均年龄大致相当于塔本布鲁克阶或夏特阶。根据东营组岩石地层与天文地层研究认为,在三角洲沉积过程中,东营组各段界线是穿时的,如东三与东二段界线的年龄相差可达1.4Myr。根据偏心率理论曲线和小波分析,夏特阶底界(28.4Ma)附近的变化可能与偏心率100ka左右理论周期的特殊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0.
对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储层岩芯进行观察与描述,在沉积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芯的分析化验资料、测井和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根据沉积微相和电相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划分出了各小层沉积微相。从沉积微相的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储层(F4)沉积微相的空间演化规律,进而建立了该油田储层(F4)的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