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42篇 |
免费 | 2205篇 |
国内免费 | 31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5篇 |
大气科学 | 1701篇 |
地球物理 | 2536篇 |
地质学 | 5925篇 |
海洋学 | 1942篇 |
天文学 | 505篇 |
综合类 | 1219篇 |
自然地理 | 12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321篇 |
2022年 | 681篇 |
2021年 | 771篇 |
2020年 | 666篇 |
2019年 | 690篇 |
2018年 | 788篇 |
2017年 | 692篇 |
2016年 | 791篇 |
2015年 | 655篇 |
2014年 | 754篇 |
2013年 | 748篇 |
2012年 | 813篇 |
2011年 | 757篇 |
2010年 | 730篇 |
2009年 | 660篇 |
2008年 | 544篇 |
2007年 | 544篇 |
2006年 | 507篇 |
2005年 | 403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228篇 |
2000年 | 267篇 |
1999年 | 373篇 |
1998年 | 250篇 |
1997年 | 278篇 |
1996年 | 209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177篇 |
1993年 | 170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mmobilization of phosphorus,copper, zinc and arsenic in swine manure by activated red mu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d mud (RM), the solid waste of alumina industry, is high in silicon, calcium, aluminum and iron oxides. In this study, RM was activated by heat treatmen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haracterized with BET nitrogen gas sorp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mmobilization of phosphorus, copper, zinc, and arsenic in swine manure by activated RM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RM dosage, pH and time. The immobilization efficiency of phosphorus, copper, zinc and arsenic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RM dosage, reaching 77, 39, 42, and 78 % when the proportion of RM to swine manure was 20 %. The pH of the solu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mmobilization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H. During the 24-h immobilization, the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achieved equilibrium after 12 h. Chemical variations of phosphorus, copper, zinc, and arsenic during the immobiliza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non-labile fractions of phosphorus, heavy metals and arsenic increased obviously,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labile fractions decreased. 相似文献
72.
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已建立多个表土低频磁化率-气候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了关键方法。但是表土磁化率变化的气候控制因素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 同时,低频磁化率部分受到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寻找气候意义更明确的指标。我们系统采集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表土样品,运用相关、回归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要素及其季节变化对表土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湿度是控制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有影响,月降水变率较小的地区磁化率较高。在此基础上,选择反映成壤磁性颗粒组分的频率磁化率,建立了频率磁化率-年均降水量的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估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
74.
甘肃老虎山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的老虎山闪长岩侵位在晚奥陶统阴沟群砂板岩中,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23.5±2.8Ma,是中志留世侵位的。老虎山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岩系,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e/Yb比值大于13,Th/Ta比值大(13~42),在微量元素分布图中呈现明显的Nb负异常,具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的特征。虽然老虎山闪长岩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但并不能认为它就产于岛弧环境,因为,在奥陶纪末期,早古生代的北祁连洋盆已经发生闭合,华北板块与柴达木板块已发生碰撞。因此,老虎山闪长岩是造山后侵位的,其成因可能与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5.
76.
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总被引:42,自引:12,他引:42
用统计相关和典型年合成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关系,指出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减少,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增加,而且台风活动与厄尔尼诺、反厄尔尼诺事件起始和终止时间、强度、台风生成区域有关。利用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频数的统计特征,及台风频数与海温等要素的时滞相关关系,为台风频数的预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还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高度场和海温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海气耦合作用将造成不利于台风发展的环流条件,因此台风偏少,反厄尔尼诺年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7.
78.
本文报道通过综合大地电磁调查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阻率模型的初步成果.大地电磁法调查区域已经覆盖了高原大部分面积,为全区三维电阻率成像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对多个测区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的同化处理和反演成像,取得了青藏高原可靠的岩石圈三维电阻率结构图像.成像的区域为28°N—35°N,80°E—104°E.三维反演计算时采用的网格尺寸为20 km×20 km,垂直方向不等间距剖分为26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电阻率扰动主要反映印度克拉通对亚欧大陆板块俯冲引起的热流体运动和大陆碰撞和拆离产生的构造.在岩石圈地幔,察隅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和拉萨地块东部联成统一的高电阻率地块,它们反映了向北东俯冲的印度克拉通.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表明岩石圈深处有热流体活动.雅鲁藏布江、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都有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也表明它们的岩石圈还有流体活动.青藏高原东部的低阻区沿100°E向地幔下方扩大,反映了金沙江断裂带有切穿岩石圈的趋势.地幔电阻率平面扰动的模式显示,青藏高原东西部的地体碰撞拼合形式和方向是不同的.在青藏高原西部,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等地体从北到南碰撞拼合.在青藏高原东部,羌塘—拉萨、察隅、印支、雅安和扬子等地体多方向拆离拼合,在地壳造成不正交的拆离带和压扭构造系.从高阻-低阻区的分布看,东部的地体拼合有地幔的根源,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察隅地块岩石圈对青藏高原东部的楔入,使其北部和东部地块的岩石圈发生拆离撕裂,也造成热流体上涌的低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79.
梨树断陷断陷期小宽断裂带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宽断裂带构造解析基础之上,根据地质资料以及前人提供的岩石物理学参数建立了梨树断陷区的二维地质和数值模型。进行了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了梨树断陷小宽断裂带断陷期小宽断裂带断陷期在沙河子期(K1sh)、营城期(K1yc)、登楼库期(K1d)的构造应力场特征。模拟结果显示:(1)沙河子期在左旋走滑应力状态下,小宽断裂带处于近NE—SW方向的拉张应力状态,剪应力在沿着断裂带SW—NE走向逐渐减小; (2)营城期在右旋走滑的应力状态下,小宽断裂带处于近NW—SE向的拉张力状态,剪应力最大值位于断裂带的最中间部位;(3)登楼库期在左旋走滑的应力状态下,断裂带处于SWW—NEE向的张拉应力状态,剪应力最大值位于断裂带西南段。 相似文献
80.
双重介质中核素迁移模型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具有单裂隙的双重介质中,裂隙一端有分时注入源情形下的迁移模型的解析解及一些简化条件下的解析解,并利用解析解研究了核素在双重介质中的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