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6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445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1229篇
海洋学   296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内蒙古夏季干旱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大气中水汽的定性、定量测量是提高内蒙古干旱研究与预测的有效手段。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内蒙古地区实测降水资料(1961-2000年),定性、定量地分析东亚水汽分布、水汽输送与内蒙古夏季干旱的关系。得出内蒙古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含水量偏少是内蒙古夏季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北上受阻,不能达到内蒙古高原是形成内蒙古干旱的又一原因。受大气环流影响,内蒙古高原水汽辐合偏弱是内蒙古夏季干旱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量与内蒙古东西部降水都存在明显负相关;孟加拉湾至内蒙古西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的水汽通道,南海至中国东北地区为内蒙古东部降水的水汽通道。  相似文献   
252.
华南震旦纪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多福  潘晶铭 《岩石学报》1998,14(3):343-350
华南地区产于震旦纪地层中的火山岩主要见于震旦纪裂谷盆地两侧的边缘,湖南新化和广东高思火山岩为其中的二个发育地区,镜下鉴定为玄武岩系。在SiO2-K2O+Na2O的分类图中主要为玄武岩类,有一样品为碧玄岩类,含有较多石英杏仁体玻璃质火山岩角砾的样品为玄武质安山岩类。在FeO*-Na2O+K2O-MgO三角图中所有样品均为拉斑质岩系。样品的重元素丰度模式具大陆-初始裂谷-E-MORB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特征,在Nb、Zr、Y、Ti图上属板内环境。在TiO2-K2O-P2O5三角图上显示以大洋环境为主、大陆环境为次。湖南新化拉斑玄武岩的Sm、Nd同位素特征反映岩浆来源于亏损的地幔,并受到了老基底的污染。  相似文献   
253.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南缘诛罗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识别出3个I类层序,分别与岩石地层单位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致相当;在层序体系域、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层序内高水位体系域(HST)中的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产出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254.
五大连池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过程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以当代火山学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为恢复五大连池两个近代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的喷发历史过程进行了野外考察研究工作。老黑山火山锥是由三套不同的碎屑堆积物组成。在锥体的南侧、东侧和西侧以及北测和北西侧有5个熔岩溢出口,按它们形成先后关系,认为有早、中、晚三期熔岩流。本文还对老黑山火山锥上的寄生火山、结壳熔岩与渣状熔岩的分布、流动特点及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老黑山火山是经多期次喷发活动形成的。火烧山火山锥是一碎屑化泡沫化程度很低的浮岩块和熔岩碎块组成,同老黑山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55.
华南晚古生代礁硅岩套的组成和分类及地质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多福  陈光谦 《地质学报》1998,72(2):97-102
礁硅岩套是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组合,它是由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热水沉积岩(矿)、细碎屑岩和泥灰岩、同怪位或相邻地区地层中的火山质岩或潜火山岩,以较为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根据生物礁的形成环境和热水沉积作用的产出方式,礁硅岩套可分为盆地型、台地型和过渡型三类。它是在特征地质背景下,在盆地演化的一定阶段内,由盆地正常沉积作物、盆地中的生物作用、盆下源的热水沉积作用和岩石圈深部岩浆作用综合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6.
景宁鹤溪群斜长角闪岩变质新生锆石特征是粒度均匀(约70μm),晶体结晶和透明度极好,色调一致的淡粉红色,呈金刚光泽.未见裂隙、表面熔蚀、环带和核心构造。离子探针质谱GHRIMPⅡ)的206Pb/238U、207Pb/235U两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谐和,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252±5Ma)为变质新生铁石的结晶年龄。锆石的精确定年(252±5Ma)为丽水—余姚断裂以东地区呈“天窗式”零星出露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中的鹤溪群提供了一个变质作用的确切年龄,也为印支运动在丽水—余姚断裂以东地区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佐证。  相似文献   
257.
XY Leo (BD+18° 2307, p = 0d .28) was observed each season from 1992 through 1995 at Yunnan Observatory with the 1 m telescope and 37 new heliocentric times of minimum light were determined. The newly expanded database of the minimum times,including these new epochs, definitely confirm the sine-like variation of its O–C values.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strongly supported the viewpoint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O–C values of the minimum time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light- time effect. Based on this newly expanded database, new light elements for the eclipsing system XY Leo and new light-time orbit for this complex system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much better accuracy than before by means of the least squares fitting to the light-time equation. It's also noted that the additional period variation for XY Leo probably may not be ruled out besides the light-time effect. The method of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58.
运动质点的多普勒效应使它们散射的雷达信号呈现为一种随机过程,对这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就能够推断云和降水的微物理或运动学的状况。本文由这种观点讨论了雷达气象的几种测量原理,它能够比较清楚地阐明每种方法的实质,也便于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文中还讨论了脉冲波列的谱分析问题,涉及了如何根据雷达测量结果去推断云和降水的微物理或运动学状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9.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主要学说的考察;2、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分析;3、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共生。  相似文献   
260.
魏绍远  林锡怀 《气象科学》1998,18(3):214-221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诊断分析结果对出现在江苏地区冬季的一次强对流风暴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套气旋缓慢东移过程中,冷锋前暖区较长时期的大雾天气及下湿上干的湿度分布为强风暴的产生准备了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中尺度辐合流场对强风暴的产生起了触发作用。对流云的下沉辐散气流是雷暴向前传播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