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705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1494篇
海洋学   349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01.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了三大陆块群,特别是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作为独立大陆群存在的统一性。指出泛华夏大陆群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表现在:①早古生代末,扬子、华夏(包括黄海一东海一南海古陆)、中朝、柴达木、塔里木、昆仑一北羌塘一昌都一印支等陆块曾一度拼贴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陆;②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独立的华夏植物群区系;③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泛华夏大陆群主体部分的扬子一华夏和中朝陆块向西运移楔入,导致其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的同步消亡和全球泛大陆的最终形成。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历经了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各陆块的裂离、割据;早古生代末的拼贴、统一;晚古生代的再次分裂和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与南北大陆群拼贴4个发展阶段。同时指出在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古特提斯既表现出对原特提斯的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中特提斯不是古特提斯的延续和发展,它是标志泛大陆裂一聚巨旋回演化中另一旋回的开始。最后讨论了显生宙地球上大陆由南聚北散到北聚南散,陆块在总体上向北漂移中旋转、裂、聚和泛大陆重组和立即又解体的可能的动力学机制,即地球内部物质向南半球运移,南半球膨胀,促使泛大陆解体。地球内部物质的南移又迫使软流层物质向北运动,驱动大陆碎块北上。蠕动的软流层中,除具有垂向环流的对流环外,还具有大小不等的水平涡旋运动。正是巨大的水平涡旋运动导致了陆块的旋转、会聚(泛大陆形成)和很快脱离涡旋体面离散(泛大陆解体)。  相似文献   
902.
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 《地理学报》1995,50(4):377-384
本文着重讨论了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的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研究表明:(1)阳武河袭夺问题是不存在的,其干、支流分别沿NW和NE两组性质不同的构造发育而成;(2)奇村宽谷在更新世期间曾长期作为滹沱河汊道与界河铺峡谷并存,后因西部山地河流的超补偿堆积而最终断流。(3)滹沱河是一条先成河,自上新世末形成以来,其总的流路并未改变。石岭关风口早于盆地而形成,可能是一条更古老的河流所造成。  相似文献   
903.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水沙输运机制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沈健  沈焕庭 《地理学报》1995,50(5):411-420
本文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运用机理的分析方法,讨论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中各输沙项的作用。结果表明,平均流输沙、斯托克斯漂流效应、潮汐捕集以及垂向不流是净输沙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904.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 喉- 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905.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s 6. 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冷龙岭断裂附近。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3500~4100 m的高原北部祁连山区形成了一系列由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挤压鼓包和裂陷等多类型破裂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同震地表变形带,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总长约27 km。破裂带呈NWW—SEE走向,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南支沿托莱山断裂东端分布,与北支间隔3 km呈左阶雁行排列。根据破裂带的走向变化和阶区特征,可将破裂带分为三段:西段、中段和东段,与地表同震位移分布特征较为吻合。西段为破裂带的南支,呈N93°E走向,长约4. 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85 cm;中段为北支破裂带西侧部分,主要呈N102°E走向,长约7. 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3. 7 m;东段为北支破裂带东侧部分,走向呈N110~120°E走向,长约1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3. 0 m。门源地震震级与地表破裂带分布规模和变形强度的对比,表明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可能远小于10 km深。这次门源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海原断裂带呈挤压弯曲部分的冷龙岭断裂,具有花状构造特征。由于本次地震余震向SE方向扩展,表明具有应力向东迁移趋势,因此,冷龙岭断裂东侧处在海原断裂带上1920年海原大地震与2022年门源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的金强河、毛毛山和老虎山断裂未来强震危险性升高,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06.
青海锂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彤  李善平  王涛  韩光  贾建团 《地质学报》2022,96(5):1827-1854
锂资源是高新产业发展的保障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之一。青海省锂矿资源丰富,锂矿床类型以盐湖卤水型储量巨大,硬岩型次之,硬岩型锂矿以伟晶岩型为主。盐湖锂矿集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硬岩型主要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三江北西青海段;成矿时代主要是新生代、中生代两个时期。本文通过对分布于柴达木盆地盐湖型锂矿床察尔汗盐湖、东台台吉乃尔盐湖、南翼山富钾锂卤水矿;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硬岩型的茶卡北山锂铍、三江北西青海段草陇锂铍矿五个典型矿床的赋矿特征、成矿作用及机理的探讨,建立了青海省锂矿成矿系列,在分析了区域的不同类型锂矿找矿远景基础上,认为盐湖卤水型和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对成矿潜力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锂矿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7.
深圳湾海底沉积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球剖面系统对深圳湾进行网格状断面勘测,经室内剖面记录解译及与钻孔记录校核,将全部剖面录入计算机,再经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得出深圳湾海底沉积层的空间分布与各种数据。文中讨论了有关新技术在小区域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及结果。  相似文献   
908.
湖面降水是影响湖泊水量和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湖面降水的研究有利于湖泊水环境的研究和治理。本文利用洱海周边11个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对洱海周边站点的降水进行分析,并基于自然邻点插值法对洱海湖面降水进行分辨率为0.01°的网格插值,分析洱海湖面降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湖面降水分布时空差异显著,时间上具有季节性特征,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空间上存在显著分布不均,降水高值中心位于洱海中部靠西岸湖湾区域,低值中心位于东南部湖区,最大格点降水量是最小格点的1.9倍;湖面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空间振荡特征,降水的高值中心夏季略有北移向外呈发散性递减。洱海湖面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大气湿沉降敏感区域和时段的划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湖泊水环境研究治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9.
Summary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existence of Love waves in non-homogeneous and transversely-isotropic elastic layer over-lying a semi-infinite isotropic elastic solid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frequency equation for such waves has been derive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giving the velocity of such waves has been made for different layer thicknesses. In the second part, a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equation has been calculated considering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layer to be rigid. A numerical calculations has been made in this case also to represent the variation of wave number with velocity for different mode number.  相似文献   
910.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构造—古地理演化对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古构造恢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过程。塔里木盆地经历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南华—震旦纪强伸展—挤压阶段、寒武—奥陶纪弱伸展—强挤压阶段、志留—白垩纪振荡升降变迁阶段、新生代弱伸展—强挤压阶段等5大构造演化阶段。塔里木盆地南华—震旦纪发育北东向陆内窄深裂谷系统,不同于显生宙;寒武纪—早奥陶世发育“两台一盆”的“东西分块”的大型克拉通内碳酸盐岩台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快速演变为“南北分带”;志留—泥盆纪形成克拉通内坳陷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石炭—二叠纪发育克拉通内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浅海—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生代发育一系列分隔的快速变迁的陆内坳陷碎屑岩沉积;新生代发育前陆盆地陆相磨拉石沉积,形成复杂的叠合盆地。受控原—新特提斯洋与南天山洋的开启—闭合,以及新生代印度板块挤压的远程效应,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具有多期性、多样性、迁移性与强烈的改造性,不同于典型的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