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705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1494篇
海洋学   349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新试剂3-甲氧基-甲亚胺H测定海水中的硼,加入EDTA和酒石酸掩蔽各种干扰离子,不须分离可直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2.
为定量解释海水中液-固界面的台阶型动力学曲线及其台阶的消长变化规律,在我们已提出的“液膜扩散和递进液膜扩散控制的复合模型”和“海水中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基础上,吸取Crank的若干数学处理方法,进而提出适合于非稳态体系的“液膜扩散-递进扩散-界面分级交换反应联合控制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33.
利用234Th-238U不平衡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3个站位上层水体中的颗粒动力学性质,测定了水往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的比活度,具体讨论各相中234Th/238U)AR(放射性活度比)比值的垂直分布情况及其与水化学要素间的关系。运用稿态箱式模型计算出各站位不同水层中溶解态234Th相对于清除至颗粒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和颗粒态234Th相对于迁出作用的停留时间。由模型得出的参数表明3个站位的真光层具有两种不同的层化图像,这一情形与我们在南沙群岛海域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结合POC/PTh比值,估算出3个站位从真光层输出的颗粒有机碳(POC)通量分别为4.025.0和5.4mmolC·m-3-d-1。文中进一步讨论了234Th与POC两者停留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s of Upright Breakwaters Under Breaking Wave Impact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 The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s of upright breakwaters under broken wave impact are analysed based on the mass-damper-spring dynamic system model. The effects of the mass, damping, stiffness, natural period, and impulse duration (or oscillation period) on the translation, rotation, sliding force, overturning moment, and corresponding dynamic amplifying factors are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mpli-ying factors only depend on the ratio of the system natural period to impulse duration (or oscillation period) under a certain damping ratio. Moreover, the equivalent static approach to breakwater design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5.
研究表明,南海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中主要含有C_9—C_(30)一元饱和脂肪酸,其中n-十六酸含量占脂肪酸组分的40%以上。单烯和二烯酸的含量较低,缺乏多烯酸及前列腺素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少量二元酸类、4-及5-羰基羧酸,其中后两者是首次在红藻中发现。南海细基江蓠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与南海海域水质较清、光照充足及水温较高等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6.
耗散源函数及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在LAGFD-WAM海浪模式方法基础上,根据破碎波统计理论给出了LAGFD耗散源函数形式。同时对LAGFD-WAM模式进行了改进并与WAM模式作了三种典型风场下的对比实验和实测结果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以南方早更新世常见的偏皮氏毛耳飞鼠(Belomys parapearsoni)、中间猪尾鼠(Typhlomys intermedius)、拟低冠竹鼠(Rhizomys brachyrhizomyoides)、硕豪猪(Hystrix magna)、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edwardioidesi)等为代表,根据小哺乳动物群性质和与其他动物群对比以及磁性地层年代测定,表明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约距今120160万年前)。该动物群由树鼩、扁颅蝠、小彩蝠、飞松鼠、笔尾树鼠、猪尾鼠等几乎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组成,缺少北方类型,基本上属于热带森林动物群,这表明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三合大洞小哺乳动物群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对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详细划分,探讨步氏巨猿演化和早期人类环境背景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澜沧江某水电站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属于高山峡谷地形地貌,高地应力环境,岩体卸荷裂隙很发育,使得倾倒变形和岩体质量、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一样成为影响工程边坡岩体稳定的主要因素。针对工程边坡的大变形问题可采用离散元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理论开挖和工程边坡开挖离散元模型,可分别得出倾倒变形破坏机理发展过程为初期弱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剪切错动、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拉张变形、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切层张-剪破裂及极强倾倒破裂岩体的折断张裂(坠覆)破裂和工程边坡的变形范围、确定开挖面及加固方式等。通过工程边坡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地质调查成果的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9.
底摩擦重力试验在倾倒变形岩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摩擦重力试验(底摩擦试验)是利用相似理论分析原理,将研究原形按几何比例和各种物理力学参数,制作相似模型及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然后按照相似边界条件进行加载试验,再现曾经发生过或今后将会出现的物理力学现象,进而了解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澜沧江某水电站坝肩主要为典型的倾倒变形岩体,为探讨倾倒变形岩体在天然重力场条件的变形破裂发展趋势。试验采用模拟重力场条件的岩体底摩擦模型试验技术模拟分析岩体倾倒变形进一步发展演变过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40.
We introduce and propose zircon M257 as a future reference materia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zircon U‐Pb ages by means of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his light brownish, flawless, cut gemstone specimen from Sri Lanka weighed 5.14 g (25.7 carats). Zircon M257 has TIMS‐determined, mean isotopic ratios (2s uncertainties) of 0.09100 ± 0.00003 for 206pb/238U and 0.7392 ± 0.0003 for 207pb/235U. Its 206pb/238U age is 561.3 ± 0.3 Ma (unweighted mean, uncertainty quoted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the U‐Pb system is concordant within uncertainty of decay constants. Zircon M257 contains ~ 840 μg g?1 U (Th/U ~ 0.27). The material exhibits remarkably low heterogeneity, with a virtual absence of any internal textures even in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es. The uniform, moderate degree of radiation damage (estimated from the expansion of unit‐cell parameters, broadening of Raman spectral parameters and density) corresponds well, within the “Sri Lankan trends”, with actinide concentrations, U‐Pb age, and the calculated alpha fluence of 1.66 × 1018 g?1. This, and a (U+Th)/He age of 419 ± 9 Ma (2s), enables us to exclude any unusual thermal history or heat treatment,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have affected the retention of radiogenic Pb. The oxygen isotope ratio of this zircon is 13.9%o VSMOW suggesting a metamorphic genesis in a marble or calc‐silicate ska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