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394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revealed that certain amounts of water are stored in the Earth's interior,and its distribution exhibits temporal and spatia...  相似文献   
142.
玉龙雪山是我国季风海洋型冰川发育最为典型的代表性地区,也是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现代冰川区.丽江市的部分水源来自于玉龙雪山冰川融水,同时玉龙雪山景区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游客来欣赏现代冰川.旅游活动与水环境息息相关且相互作用,水环境的准确刻画是指导与优化区域旅游活动的基础.以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丽江市为例,基于实地采样与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43.
青藏高原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这里冰川末端在近百年来总的进退变化趋势是退缩,但在本世纪初至20~30年代和70~80年代间多数冰川曾出现过稳定甚至前进。对比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冰川变化虽然滞后于温度变化,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多数冰川对温度变化滞后时间在10~20年间。根据80年代以来平均物质净平衡值,大致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内部为平衡或正平衡区;向外为负平衡区;边缘为强负平衡区。以冰川对气候响应滞后关系预测,在今后10~20年间,青藏高原边缘冰川末端仍继续处于后退,而高原内部冰川末端位置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4.
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硫化物形成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胶州湾李村河口,对多个短柱状岩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氮)、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黄铁矿及活性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16%~3.21%,有机氮含量为0.002%-0.2%;6个短柱状样的AVS含量变化较大:198.4—0.4umol/g,平均35.6umol/g;活性铁含量为47.5~169.3umol/g,平均91.4umol/g;黄铁矿含量为14.8~41.0umol/g,平均28.7umol/g。通过计算沉积物中活性铁的黄铁矿化度(DOP)与硫化度(DOS)指标,及分析各参数间相关性,发现以下现象:(1)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的活性铁被转化为硫化物的程度较高,被转化为黄铁矿的程度较低,沉积物中的黄铁矿得到了较好保存。DOP不适宜用作河口区氧化还原状态的判断指标,DOS对氧化还原状态的响应更加灵敏;(2)距河口较近的区域,受李村河河水的影响较大,易分解有机质供应充足,AVS大量形成,其向黄铁矿的转化并不充分,活性铁成为硫化物形成的控制因素。距河口较远的站位,活性铁含量相对充足,有机质含量相对不足,因此有机质含量成为硫化物形成的控制因素,AVS向黄铁矿的转化比较充分;(3)有机质尤其是易分解有机质含量是李村河口硫化物形成、活性铁富集及其黄铁矿化度的主要控制因素。AVS的形成主要受到有机氮的限制,而黄铁矿的形成主要受到有机碳的限制。因此,河流输入物质对河口区沉积物中C、S和Fe的循环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微生物调剖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芯试验和矿场应用发现,微生物可以在多孔介质中生长、运移和繁殖,代谢产生生物聚合物,并进一步形成生物膜.生物聚合物在地层中可以通过条件的改变而形成凝胶;生物膜由于其致密性也可以对高渗透层产生选择性的封堵,调整吸水剖面,提高原油采收率.对生物矿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微生物调剖机理的完善和应用.微生物调剖技术以其设备简单、施工简便、经济环保而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6.
为探讨贵州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物质来源及钼-镍、钒多金属形成的沉积环境与成矿作用,在钼-镍、钒多金属层及其顶底页岩、底部硅质岩中采集样品测试分析。通过对样品中金、铂族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值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中金及铂族元素含量显示协同变化特征;Pd富集,Ru、Ir亏损明显,Pt、Rh、Os基本持平或略有变化;样品的原始地幔标准值标准化模式配分曲线从Os、Ru、Rh、Ir、Pt到Pd大致呈“W”型,配分曲线略呈左倾,总体上呈现w(Pd)>w(Pt)>w(Os)>w(Rh)>w(Ru)>w(Ir)的变化关系;黑色岩系铂族元素来源与正常海水及海底热水喷流作用关系密切,地外来源可能性极小;黑色岩系钼-镍、钒多金属层中铂族元素的富集存在单独成矿作用或成矿作用的叠加,而且在钒多金属层内局部存在分层或条带分异。  相似文献   
147.
Abstract: The Maoniuping REE deposit is the second largest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deposit in China, explored recently in the northern Jinpingshan Mountains, a 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in southwestern China. It is a vein-type deposit hosted within, and genetically related to, carbonatite-alkalic complex.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new geochemical data of the carbonatites from the carbonatite-alkalic complex support an igneous origin for the Maoniuping carbonatites and related REE mineralization. Carbonatite itself carries rare earth elements which were enriched by hydrothermal solution.
It is known that most of the REE deposits related to carbonatite-alkalic complexes were formed in relatively stable tectonic setting such as cratonic or rifting environment. The Maoniuping deposit, however, was formed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Cenozoic orogeny. Although the Maoniuping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sector of the Panxi paleo-rift zone, the rift had been closed before early Cenozoic and evolved into 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i.e., the Jinpingshan Orogen, which was formed since later Mesozoic to early Cenozoic.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also prove that the Maoniuping REE deposit was formed in 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instead of rift system or stationary block.
The Maoniuping REE deposit is similar to the Mountain Pass REE deposit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 the high contents of bastnaesite and barite, the low content of niobium, and the common occurrence of sulfides. The discovery of the Maoniuping deposit and other REE deposit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suggest a good potential for prospecting REE deposits along the alkalic complex belt located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Qinghai–Xizang–West Sichu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48.
沿海淤泥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之一,滩涂围垦新增的大量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能反映滩涂土壤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滩涂围垦区为例,在现有的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基础地力贡献率和盐分限制因子作为土壤有效性系数,构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并通过水稻和小麦产量对模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滩涂围垦区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5%~59%;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80%。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围垦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的系数分别为0.73和1.00。2007年垦区由于盐分太高不能种植水稻,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系数为0.35。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垦区土壤基础地力修正后的水稻和小麦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2235.84和6502.23 kg/hm2;土壤盐分修正后的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5677.42和10329.39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和盐分共同修正后的土地水稻和小麦生产潜力分别为8934.97和6502.23 kg/hm2。与实地调查的水稻产量(9750 kg/hm2)和小麦生产潜力(6000 kg/hm2)相比,目前土地生产力远小于盐分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与基础地力和盐分双重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接近,改善土壤施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9.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划分对比与火山岩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全盆地钻井与露头剖面对比和地震剖面追踪解释,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二叠系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二叠系自下而上由一个自然伽玛曲线加积段、三个自然伽玛曲线退积段组成,加积段为南闸组、退积段分别为库普库兹曼组、开派雷兹克组和沙井子组。南闸组是塔里木盆地最后一次海侵形成的滨浅海灰岩泥岩薄互层为主的沉积。库普库兹曼组和开派雷兹克组是两个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的旋回或基性火山岩-砂泥岩的旋回。沙井子组是一个与区域构造运动有关的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的异旋回。二叠系火山岩在和田河、塔中西部和顺托果勒地区厚度较大,库普库兹曼组火山岩一般0~60m,开派雷兹克组火山岩一般0~200m,局部可超过400m。与库普库兹满组火山岩相比,开派雷兹克组火山岩分布范围由塔西南朝塔东北方向有所迁移。中西部的库普库兹曼组火山岩可能喷发于水下。火山通道多沿着古隆起上的断背斜、断鼻构造分布。火山岩可形成油气藏遮挡,或本身形成储层,但火山活动改造或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早期已有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