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详细阐述利用椭球变换和坐标转换原理建立基于CGCS2000城市独立坐标系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论证。采用此方法建立的独立坐标系,既实现了与CGCS2000的密切联系,又保证了在旧独立坐标系中产生的已有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不经过任何技术处理在新建独立坐标系中能够直接使用,对城市独立坐标系统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物源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源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确定研究区有利沉积相带及储集砂体的分布、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胜坨地区沙四上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关于目的层段的物源体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为了进一步查清研究区沙四上沉积时期砂体成因和物源方向,更好地预测砂体的分布,本文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古地貌分析法、沉积砂体岩屑类型对比法、砂岩百分含量法和沉积物特征元素等方法探讨了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体的物源方向,并结合特征元素物源指数判别公式对沙四上亚段物源体系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具有多物源体系特征,除了直接来自于胜北断层和坨94断层上升盘的物源外,还有沿着胜北断层与坨94断层转换带处的物源体系。  相似文献   
83.
84.
王彦林  阎贫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9):2282-2290
多次深地震探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走向和倾向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些相隔很近的测线上,探测的深部地壳结构却相差较大,为了分析这些探测结果中差异的原因和地壳结构变化的可靠性,本文以东沙东侧海域测线和东沙西侧海域测线为例,对采集的海底地震仪记录进行了时间、位置校正和初至波走时拾取,利用有限差分地震走时层析成像进行了走时反演,获得所在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并分析了模型的横向分辨率,剔除模型中短波长的横向速度变化.分辨率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的横向分辨率随着深度快速下降,0~8 km深度范围可以分辨10 km的横向变化,8~17 km的范围能够分辨10~40 km,而17~33 km的范围只能分辨40~80 km.因此,折射波的横向分辨能力不高,在地壳深部难以分辨较小的横向速度变化,前人探测的南海北部6 km宽、延伸至莫霍面的滨外断裂带并不能清晰的识别.  相似文献   
85.
上海市多层结构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论述了地质构造在建立模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上海市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优越性和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反映上海地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对准三维模型有所改进的完整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86.
阎全人  王诚 《广西地质》2000,13(3):13-17
文章利用天然地震的PS转换波研究了北部湾陆缘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PS转换波测量表明:本区地壳内部在4个明显的转换界面:PSC、PSG、PSM、PSM1,分别代表上地壳、中地壳底界以及Moho面(下地壳底界)和上地幔顶的第一转换面。计算结果表明,本区上地壳厚约12km,中地壳厚约9km,下地壳厚约11km,Mobo面深约32km。地壳厚度(或Mobo面深度)由海向陆变厚(或变深),由内陆的灵山到海陆  相似文献   
87.
南沙海区中生界岩相分布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南中国海南部南沙群岛陆架-陆坡区中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作者通过综合分析该海区钻井、拖网及1987年以来采集的20000多公里的多道反射地震勘探等资料,得到了对该区中生界基本特征的如下新认识:空间分布上,南沙的中生界具有从北部的郑和-礼乐隆起南缘向南增厚的趋势;沉积岩相方面,东部三叠纪时为深海相,侏罗纪为浅海与三角洲相,白垩纪为浅海-内浅海相,而往西南部中生代的海水深度有变深的趋势;中-新生代变形上,在南沙西部的曾母盆地,中生界褶皱为复式的、非协调性的,南沙中部多为舒缓褶皱,东部仅在近巴拉望海槽地带出现小幅度的褶皱。结合围区中生界及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特征,作者提出南沙地块上的海相中生界在大地构造上归属于残留在中特提斯洋北部减薄陆缘地壳上的中特提斯期海相沉积地层,是该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不可忽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88.
将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ET-30a质粒,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中.经SDS-PAGE和Western杂交检测表明,在IPTG诱导下含有重组载体的菌株可表达分子质量约30 ku的融合蛋白.诱导条件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经0.2 mmol/L IPTG诱导1 h就可大量表达此蛋白.可溶性实验确认该重组蛋白是可溶性蛋白.本研究为文昌鱼肌球蛋白重链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系列大型遥感试验开始系统研究地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对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尚无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解决碳、水、能量循环问题的有效方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滦河上游地区组织开展基础性、多学科、多尺度的"碳、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本次试验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对遥感观...  相似文献   
90.
Murp  PJ Meyer  G 《贵金属地质》2000,9(3):178-183
发育于超镁铁质岩基底上的Logatchev热液活动区的硫化物,表现出富铜和富锌矿物组合的双峰式分布特点,二者均有较高的金含量。富铜的火山口号有现为一种不同寻常的洼地地貌,少有筒状结构。富铜样品显示出主要为金-铜矿物组合以及小规模交代和再造作用过程中金富集的证据。火山口地貌、Au/Ag值以及硫化作用状态表明,在富铜样品中,金不是以Au(SH)2^-的形式运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