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沙坝是波浪作用下砂质海岸地貌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对于海滩的动力稳定状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从沙坝的形态参数、沙坝形成理论、沙坝迁移的动力机制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等方面概述了水下沙坝横向迁移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沙坝横向迁移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由于海滩复杂的动力过程以及沙坝迁移与泥沙输运之间的耦合作用,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沙坝迁移过程的空间差异、沙坝迁移的临界条件、波浪破碎对近底泥沙运动和沙坝迁移的影响、数学模型的改进以及沙坝迁移与泥沙输运的耦合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32.
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通常可以分为广播星历用的预报模型、广域差分用的实时模型、后处理模型3类,不同应用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型。主要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 用于广域差分中生成格网模型的三角级数模型、多项式模型、低阶球谐函数模型等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改正效果,且这3种模型基本上是等价的;电离层延迟谐函数展开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电离层长时间系列的变化特征;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IRI的改正精度一般可以达到60%的效果;而GPS 星历采用的Klobuchar模型的参数设置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33.
为了解不同干旱指标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利用Pa、MI、SPI、CI和FAO P-M干旱指数对西藏高原月尺度旱情等级进行评估,分析了各指标在描述旱情时的异同,并统计出各种指数的一致性及等级差异。结果表明:近20 a干旱过程中,MI、FAO P-M指数未监测出轻旱等级,而对于中旱、重旱等级,FAO P-M指数表现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FAO P-M指数在各个地区表现较好。从时间分布来看,FAO P-M指数在不同干旱过程期间,描述的干旱强度和中心位置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其次是Pa指数,其他指数综合表现相对较差。5种干旱指数在衡量西藏地区干旱程度上的一致性并不好;从两两指数之间反映干旱程度上出现一致性频次上看出,Pa-FAO P-M指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Pa-SPI-CI指数的出现次数,MI-CI指数的出现次数最少。通过差异性分析得出,全区干旱指数不一致率平均大于20%,阿里地区和林芝地区的干旱指数整体不一致率最高,拉萨地区的干旱指数整体不一致率最低。  相似文献   
234.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并采用谱逼近方法,对2021年冬奥测试赛期间的一次冷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探究了冷湖发展前后风温场的垂直变化规律,揭示了冷湖形成及消亡的具体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静稳的天气形势是冷湖过程维持及发展的大背景条件。冷湖发展期间,逆温层由上至下迅速建立,谷底出现偏东—东南向的冷径流。受重力下坡风的影响,冷空气不断向谷底堆积,冷湖深度增加。日出后,越山的系统风重新建立,逆温层从底部消蚀,冷湖结构破坏。夜间的强辐射冷却作用是冷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辐射冷却强度的差异会引起冷湖降温幅度的差异,后半夜辐射冷却作用的突然加强为冷湖中后期的维持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分析冷湖发生前后位温廓线、摩擦速度及边界层高度随时间的演变,均可印证湍流活动的发展是逆温消散、冷湖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