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470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962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 the form of satellite ephemerides and clock parameters, the space datum and system time information of 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is transferred to users. With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in the satellite payload such as the high-precision atomic clock, the monitoring and tracking technique such as the inter-satellite link, and in the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 the accuracy and real-time performance of the satellite ephemeris and clock error products are steadily improved. Starting from December 27th, 2018, the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3, or BDS-3, has provided the accurate and reliable basic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 service for the users in the countries with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faced challenges of the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from the regional BDS-2 system to the BDS-3 global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solutions at the control seg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has compared the BDS with other GNSS systems in terms of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aiming at a higher accuracy and more reliable PNT service, the road map of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navigation systems is discussed, which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with an even higher accuracy.  相似文献   
62.
在日照市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通过对获得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日照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认为日照市除部分元素或指标外,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接近。研究发现,日照市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一级标准限值,日照市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而受工业化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等后期人为活动影响,日照市表层土壤中Cd,C,Hg,N,P,S,Se,Corg等元素或指标出现明显富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3.
在2019年6月和9月对黎安港海域9个站点进行水质和沉积物采样调查,研究叶绿素a含量在潟湖内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叶绿素a含量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黎安省级海草特别保护区的海草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a含量时空分布不均匀.6月,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3.34μg/L?14.64μg/...  相似文献   
64.
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最近发现了多个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含油气构造,但关于走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内识别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以及北东东向的三组走滑断裂体系,平面上呈“网格状”展布,剖面上具有不同深度几何学形态差异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四组砂箱模拟对比实验,重现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这类走滑断裂的形成与基底先存断层的发育位置有关,是受先存构造和地层属性双重控制的广布式走滑断裂系统,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的断裂系统成因模式。研究成果对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地区的走滑断裂成因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温带气旋是中纬度地区每日天气舞台上最重要的“演员”.在秋冬季节的中高纬度海洋上有一类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爆发性气旋”,尚未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文章围绕这一主题,首先回顾了温带气旋研究的历史,介绍了“爆发性气旋”这一术语产生的渊源,并对多位学者给出的爆发性气旋定义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介绍了一个考虑风速影响的、修正的爆...  相似文献   
66.
针对目前德保县在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7.
欧亚春季雪盖对印度洋偶极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研究了欧亚春季雪盖对印度洋偶极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欧亚春季雪盖与印度洋偶极子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欧亚春季雪盖异常导致夏季赤道印度洋垂直纬向环流以及印度洋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垂直经向环流发生异常,是欧亚春季雪盖与印度洋偶极子存在反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欧亚春季雪盖异常可能是印度洋偶极子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68.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 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 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圈闭形成时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只有围岩(源岩) 进入供烃门限后, 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水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 即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时, 砂岩透镜体才能成藏.当砂体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自身储集条件3方面均满足一定条件时, 圈闭才具备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条件, 并且上述3方面条件越优越, 圈闭含油性就越好.用此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起伏海面对雷电电磁传播的影响,本文利用Barrick表面阻抗理论和Wait近似算法,采用改进二维分形海面模型模拟起伏海面,利用数值模式,分析起伏海面的雷电电磁传播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起伏海面对时差法闪电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起伏海面对垂直电场和磁场的峰值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引起波形的上升期时间的延长,浪高越大,影响越明显;随着观测距离的增加,雷电垂直电场波形的上升时间逐渐变长;风速的变化与雷电垂直电场波形的上升时间成正比;由于海面起伏引起雷电电磁场波形在传播中的变化会影响基于时差法闪电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定位误差可达几至十几公里。  相似文献   
70.
目的: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探讨薯蓣粥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wistar大鼠,使用腹部注射STZ、Zea Longa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薯蓣粥组;另取一组为假手术组(不做尼龙单丝插入,其余造模过程均相同)。模型组、假手术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灌胃,薯蓣粥组以薯蓣粥5 ml灌胃,共4周。干预后每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干预结束后检测大鼠血糖、血脂4项[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脂联素(ADNP)、SCFAs水平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结果:TG、TC、LDL-C、HDL-C、ADNP、SCFAs各指标,假手术组、薯蓣粥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第3、4周薯蓣粥组与模型组FB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OUTs数量、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假手术组,但Chaol指数、Shannou指数均高于薯蓣粥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薯蓣粥组中,Clostridiales、Ruminococcaceae、Prevotella、LachnosPiraceae等能够促进SCFAs产生的菌属较模型组增多。结论:薯蓣粥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增加SCFAs,从而改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大鼠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