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1053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利用1980-2011年观测的降水和美国NCEP/NCAR大气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讨论了2011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旱涝急转的成因。结果表明:该年1-5月持续的La Nina事件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位于125°E以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风伴随的水汽通量无法达到长江流域,从而导致了2011年长江流域1-5月份的持续性干旱现象。伴随La Nina的减弱,6月份的青藏高原的感热明显增强,诱发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自东向西北方向移动到110°E,引导西南风水汽向长江流域输送,而青藏高原对流的加强和向东移动与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汇合导致了6月份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急剧增加,从而形成了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季节的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992.
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气候影响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the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是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空间上具有海盆尺度、时间上具有多十年尺度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准周期性暖冷异常变化。它具有65~80a周期,振幅为0.4℃。AMO的形成与热盐环流的准周期性振荡有关,它是气候系统的一种自然变率。诸多研究表明,AMO在北大西洋局地气候及全球其他区域气候演变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欧亚大陆的表面气温,美国大陆、巴西东北部、西非以及南亚的降水,北大西洋飓风等都与之密切相关。AMO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的调制作用,暖位相AMO增强东亚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冷位相则相反。本文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AMO对未来气候预测的意义,认为最近20多年来我国冬季的显著增暖与AMO处于暖位相有关,是人类温室气体强迫与暖位相AMO(自然因子)两种增暖影响相叠加的结果。随着AMO逐渐转入冷位相,我国冬季变暖趋势将放慢,并有望于21世纪20年代中期逆转。  相似文献   
993.
庞亚峰 《陕西气象》2009,(Z1):15-16
针对陕西省雷电监测系统获取的资料提出基本处理方法,对监测产品的发布类型初步规范.采用2004年6月-2006年9月闪电定位资料,对陕西省雷电活动进行试分析,得出全省范围的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结论.对雷电监测资料在评估中的应用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白马寨铜镍硫化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系统研究金平县白马寨铜镍硫化矿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华力西期弧后盆地拉张的构造环境.并提出本矿床为幔源岩浆熔离-结晶分异,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依次脉冲式贯入成矿和成矿期后煌斑岩浆侵入破坏,并叠加成矿的矿床成因模式.从而,建立了本区铜镍矿床的成矿模型,并对该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对地壳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50年来华北地区遭受持续大面积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区域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然而,地下水的抽取减小了地壳的载荷,造成地壳应力场变化,这一点至今尚未被充分认识.为探索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地壳应力场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定量计算地下水超采引起地壳变形和应力场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会引起地表抬升达+12.4cm;漏斗区上、中地壳的水平拉应力增量分别达到70kPa和35kPa;而在地下水开采区外围,水平压应力增量达20kPa;而华北地区构造主压应力积累速率约为0.5kPa·a-1.通过对比华北地区1980年前后5级以上地震的分布状况,本文认为地下水开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扰动不可忽略,其卸载过程可能对华北地区大地震孕震过程存在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长春市大型零售设施空间可达性绩效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传统的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进行改进,并引入营业面积,人口数量,消费者偏好等变量,对长春市大型零售设施进行研究,通过ArcGIS平台对零售设施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后表明:① 零售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市三环路以内,在一环路传统商业区集聚程度最高;快消零售设施空间分布的向心性显著,呈单中心的集聚特征;耐消设施分布的离心化相对明显,呈双中心的集聚特征.② 综合,快消设施可达性绩效高值区集中在一环内,绩效指数向外递减时存在阶梯性,南北方向递减速度高于东西方向,城市南部三环路以外绩效水平最低;耐消设施绩效高值区在空间上分散分布.③ 快消设施绩效低值区是近年来长春市居住空间扩散的主要区域,零售设施的空间配置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空间拓展与人口的郊区化趋势.零售设施空间可达性绩效测度是一种关联了供需双方面因素,测量零售设施服务分配到单位消费者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谢蓉蓉  逄勇  蒋彩萍  王菲凤 《地理研究》2016,35(12):2363-2372
随着控制单元在全国的推广,风险防范型优先控制单元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基于控制单元水环境风险特点,提出了源体—受体—响应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指标特性,采用熵值法、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系数,通过综合风险评价确定各控制单元的风险等级,并定义高风险控制单元为风险防范型优先控制单元、中风险控制单元为优先预警单元。研究筛选五大类20个指标构建三级水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对太湖流域(浙江片区)13个县市35个控制单元风险评估表明:① 4个位于下游的控制单元为风险防范型优先控制单元;② 17个为优先预警单元,除嘉善县均为优先控制单元外,涵盖其余12县市。研究成果可为风险防范型控制单元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This study chose major Chinese cities and used the creative model of Smart Low-carbon Strength Quotient (SLSQ)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and state of urban smart low-carb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ree main categories of smart low-carbon cities are found; namely, leaders with high SLSQ, steady ones with average SLSQ and lagging ones with low SLSQ; (2) the SLSQ level shows a spatial change trend of diminishing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and differing within regions; (3) the SLSQ level indicates an urban scale change trend of decreasing from the big to the small and differing within each scale; (4) the SLSQ level suggests an administrative hierarchy change trend of descending from the high to the low and differing within each class; (5) based on the SLSQ, three dynamic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leading mode, steady mode and preparing mode, among which the steady mode accounts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smart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相似文献   
999.
大兴安岭铜山斑岩铜矿床位于中亚成矿域东段多宝山矿集区的东南部。前人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针对其作为斑岩铜矿类型本身最重要标志的斑岩并未报道,且缺乏对该矿床基础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笔者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岩相学和矿相学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了该矿床的矿化斑岩,并将矿区的蚀变、矿化、脉系,划分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包括以磁铁矿-钾长石-黄铁矿(Ⅰ)-黄铜矿-绿帘石-绿泥石为特征的热液活动早阶段,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Ⅱ)-少量闪锌矿-方铅矿及痕量斑铜矿为特征的主成矿阶段,以石英-方解石-黄铁矿(Ⅲ)为特征的热液活动晚阶段以及孔雀石-蓝铜矿及少量蓝辉铜矿为特征的表生期。根据镜下156个薄片中的蚀变矿物鉴定及含量统计,划分出1064勘探线剖面的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根据铜山断层上、下盘蚀变带的类型、组合、强度对比分析,推测热液蚀变成矿中心与斑岩体顶部大致位于ZK1064-2钻孔正下方1400 m深处,这为下一步深部找矿勘探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老代仗沟矿床为伏牛山岩浆期后热液充填成因的脉状铅锌矿的代表性矿床。基于1∶20万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1∶5千岩石化探测量。土壤化探次生晕异常(Pb、Zn、Ag成矿元素)的分布面积大、强度高,且与矿带展布方向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原生晕异常反映了矿带及矿体的浅、深部的铅锌工业矿体主元素的分布规律,其中Pb、Zn套叠好,Ag、Cu套叠差。矿带由内向外横向分带规律为:Pb-Zn-Ag-Cu→Mn-Sn→(Mo)-Co-Ni;轴向分带自上而下(高程750~450m,间隔60m)为:As-Ag→Sn→Zn-Pb→Be→MoCo-Ni→Cu-Mn;找矿指示元素:矿上为Be、Mn;矿中为Pb、Zn、Ag、(Cu);矿下为Co、Ni。该项研究成果可作为矿带、矿体深部勘查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