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6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858篇
测绘学   395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1930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3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eat flow and thermal modeling of the Yinggehai Basin,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eothermal gradients are estimated to vary from 31 to 43 °C/km in the Yinggehai Basin based on 99 temperature data sets compiled from oil well data. Thirty-seven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on core samples were made and the effects of poros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were correcte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mudstone and sandstone range from 1.2 to 2.7 W/m K, with a mean of 2.0±0.5 W/m K after approximate correction. Heat flow at six sites in the Yinggehai Basin range from 69 to 86 mW/m2, with a mean value of 79±7 mW/m2. Thick sediments and high sedimentation rates resulted in a considerable radiogenic contribution, but also depressed the heat flow.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e radiogenic heat production in the sediment is 1.28 μW/m3, which contributes 20% to the surface heat flow. After subtracting radiogenic heat contribution of the sediment, and sedimentation correction, the average basal heat flow from basement is about 86 mW/m2.Three stages of extension are recognized in the subsidence history, and a kinematic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basin since the Cenozoic era.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value of basal heat flow wa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rough the Cenozoic. The maximum basal heat flow increased from 65 mW/m2 in the first stage to 75 mW/m2 in the second stage, and then 90 mW/m2 in the third stage. The pres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lithosphere of the Yinggehai Basin, which is still transient, is the result of the multistage extension, but was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the Pliocene extension.  相似文献   
52.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 ,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 ,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 (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 ) ,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熊先保 《地震研究》2002,25(4):346-350
从标定前一天和标定当天的地形变前兆数据变化趋势入手,在分析当天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数采改正值的新方法。经典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效果明显。并对误差的来源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4.
脑白质稀疏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脑白质稀疏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脑白质稀疏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00例脑白质稀疏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脑白质稀疏好发于50岁以上者,常见于痴呆及脑血管患者。CT特征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灶,或并发脑梗塞、脑出血及脑萎缩。结论 熟悉本病的临床和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5.
上海市数字强震观测网是我国第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强震观测网,是上海市“九五”期间建设完成的,它由3部分组成;地面观测网,结构观测网和深井强震观测系统,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本文详细介绍该强震网的整个概况。功能及取得的部分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56.
挡块对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现有永和斜拉桥挡块设施的严重破损,引入非线性挡块元,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挡块对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拉桥塔根挡块的调协对减震效果影响不大,但挡块具有减小塔顶残余变形的有利作用。鉴于此,对永和斜拉桥挡块进行修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7.
温和水热法制备MZr2(PO4)3(M=Na,K,R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分别制备出纯净的磷酸锆钠 [NaZr2 (PO4) 3 ]、磷酸锆钾 [KZr2 (PO4) 3 ]和磷酸锆铷 [RbZr2 (PO4) 3 ]。研究了原料配比、矿化剂 (氟离子 )、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发现在较宽的温和水热条件下可以制得这三种磷酸锆盐 ;随着碱金属离子的增大 ,产物的生成条件越来越窄 ;最佳制备条件是 :F- ZrO2 =2、P2 O5 ZrO2 =3 (均为摩尔比 )、[ZrOCl2 ]=0 6mol L、反应温度 1 5 0℃、反应时间 2天。用水热法没有制备出同一系列磷酸锆盐中的磷酸锆锂 [LiZr2 (PO4) 3 ]和磷酸锆铯 [CsZr2 (PO4) 3 ]。采用XRD、SEM、IR、Raman和XPS等现代物化仪器对产物的结构与物相纯度进行了测定与表征  相似文献   
58.
小西弓金矿产于敦煌岩群的低绿片岩相变质岩层中,受NW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二云母征岩不仅是矿源层,而且还是赋矿围岩。成矿流体主要是印支期岩浆期后含金热液,还包括少量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淋滤韧性剪切带内岩石中的Au元素并在有利的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59.
应用微分求积区域分裂法求解非线性奇异摄动问题。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高,计算量少。  相似文献   
60.
滨里海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里海盆地内充填了巨厚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物。在剖面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组合,即盐下层系、含盐层系和盐上层系。盐下层系为下古生界-下二叠统,包括巨厚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在泥盆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说明这一时期盆地的滨、浅海地带具有浅、清、暖的沉积环境,盆外陆源碎屑供应较少。含盐层系为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早二叠世中-后期由于持续构造抬升,盆地气候变得干旱,海水变浅,潮上带蒸发环境发育,以致这一时期广泛发育盐类沉积,形成含盐层系,主要由盐岩和硬石膏层构成,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盐丘构造。盐上层系为上二叠统-第四系。晚二叠世-三叠纪盆地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为浅海陆棚环境,局部为海陆过渡三角洲相。侏罗纪-白垩纪在总的浅海陆棚环境下,盆地不同地区也形成了湖泊和瀉湖环境。晚二叠世以后形成的盐上层系沉积,主要为碎屑岩,在局部地区有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